APP下载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探讨

2016-01-29孙永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期
关键词:性贫血病态难治性

孙永华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探讨

孙永华

目的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5例难治性贫血患者设为难治性贫血组,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设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髓形态进行检验,并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难治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患者占比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验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形态;检验结果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在临床血象以及表现上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经常被混淆[1]。因此,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依据。本文主要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35例难治性贫血患者设为难治性贫血组,另选取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设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难治性贫血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62±9.81)岁。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 21~76岁,平均年龄(45.24±10.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检验方法相同,即引导患者取侧卧位,在对其进行髂后上棘穿刺术的同时,对患者突出的臀部上方骨以及骶椎两侧进行标记[2]。标记完成后进行常规的消毒工作,并通过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效力发挥后,医护人员对标记的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将20ml的注射器针管以骨面垂直方向刺入患者的骨髓腔,并抽取0.1~0.2ml骨髓标本,进行相应的检查。骨髓标本涂片后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通过血常规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评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髓形态以及外周静脉血进行观察。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主要分为巨核系、粒系以及红系。其中巨核系主要有多核小巨核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粒系主要有粒系病态;红系主要有红系巨幼系以及红系病态[3]。外周静脉血检验结果则分为幼稚粒细胞以及幼稚红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多核小巨核85.71%(30例)、淋巴样小巨核97.14%(34例)、粒系病态77.14%(27例)、红系巨幼系91.43%(32例)、红系病态77.14%(27例);外周静脉血检验结果中,幼稚粒细胞37.14% (13例)、幼稚红细胞57.14%(20例)。

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多核小巨核88.57%(31例)、淋巴样小巨核2.86%(1例)、粒系病态11.43%(4例)、红系巨幼系97.14%(34例)、红系病态5.71%(2例);外周静脉血检验结果中,幼稚粒细胞34.29%(12例)、幼稚红细胞54.29%(19例)。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患者占比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验结果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难治性贫血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主要是对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造成伤害,影响人体正常造血和发育,导致细胞结构的异常[4]。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B12以及叶酸,进而造成细胞变异以及DNA合成障碍的现象。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都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相应的加重,临床最明显的表现即为贫血。

对难治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时,能够发现患者体内的各系病变细胞均有明显的表现,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则主要表现在粒系以及红系病变细胞上[5]。因此,在对难治性贫血患者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主要对其粒系以及红系病变细胞数值进行观测,并予以明确区分,指导医护人员制订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贫血组患者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患者占比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验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髓形态检验能够有效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做出诊断,帮助医护人员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加速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袁媛,卢光祥.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分析.哈尔滨医药,2014,34(3):231.

[2]曹智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骨髓形态检验对比分析.当代医学,2014,23(19):58-59.

[3]包淑贞,张如峰,吴文英,等.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鉴别与诊断.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0-3811.

[4]周格琛.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析.吉林医学,2011,32(16):3311-3312.

[5]夏小梅,朱云波.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细胞形态学差异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652-16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17

2015-09-02]

114011 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性贫血病态难治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