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

2016-01-24杨丽丛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乳牙龋齿

杨丽, 丛芳

110001 沈阳,沈阳市口腔医院感染科



临床护理

儿童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

杨丽,丛芳

110001 沈阳,沈阳市口腔医院感染科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乳牙龋病患儿198例,根据就诊时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时间及配合治疗程度。结果观察组总配合率为90.9%(90/99),高于对照组74.7%(7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4.8±3.6)min,低于对照组(19.5±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龋齿;心理护理干预;儿童心理学;乳牙;儿童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1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龋均3.50,而未治疗率达到97.1%[2]。可见国内儿童乳牙存在患龋率高,就诊率低下这一严峻的现状。加之口腔保健工作的不完善,儿童的患龋率越来越严重。牙齿发生龋坏,一般在浅龋阶段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只有发展到中、深龋时,才出现疼痛反应,而这种疼痛是儿童难以承受的。加之治疗过程中尖锐的口腔器械和高速牙钻的噪音常使其感到恐惧而出现哭闹、磨蹭,甚至闭口拒绝治疗[3]。因此,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对198例龋病患儿经科学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乳牙龋病患儿198例,根据就诊时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48例;年龄3~5岁,平均(2.5±0.6)岁;共有患齿176颗,其中浅龋27颗,中龋68颗,深龋81颗。对照组中男49例,女50例;年龄2.5~5岁,平均(2.1±0.7)岁;共有患齿186颗,其中浅龋31颗,中龋95颗,深龋60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龋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儿童口腔医学》中关于儿童龋病的诊断标准[4]。

1.3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龋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2.5~5岁;(3)家长同意配合本研究治疗。

1.4排除标准(1)牙周炎、牙龈炎、口炎者;(2)患有呼吸道系统疾病者;(3)其他发热性疾病者。

1.5治疗方法浅龋在磨掉黑点后,填充光固化树脂,治疗一般一次完成。中、深龋要去除龋坏组织,建立窝洞外形,对于深龋患儿多数还要作保髓处理,如果保髓不成功,要做根管治疗,治疗时间需要2~3周。中度以上的窝洞需做基底,安抚处理后,一般1周后垫底填充光固化树脂。

1.6护理方法对照组仅作常规临床操作。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操作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6.1常规护理操作(1)治疗前准备器械及用物、药品、垫底、充填材料;(2)查对患儿姓名,安排患儿就位并调整好治疗椅;(3)治疗中辅助医师制备洞形、隔湿、消毒、调整垫底及充填材料,调拌器具要洁净、干燥,使用非金属调拌刀,注意组分的配比,充分调拌均匀;(4)治疗后清理用品。

1.6.2心理护理干预(1)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先告知患儿将会做什么,使患儿知道治疗操作过程不会带来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使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向患儿展示将进行的操作,先做一些简单的治疗,如口腔检查、指导刷牙等,让患儿看别的患儿配合完成了治疗,表扬和鼓励完成治疗的患儿,以强化患儿的主动合作性;(2)治疗中先做无痛、简单的治疗,有痛和复杂的治疗待患儿适应后再进行,医护人员要用和蔼可亲的表情和关心的语言鼓励患儿,在每一步治疗结束后都应给予口头表扬,并把下一步要进行什么诊疗,简略的告知患儿,使其提前做好心理预判配合治疗。对于配合治疗好的儿童,赠送一件小礼物,使其有成就感,继续配合完成以后的治疗;(3)家长是患儿的监护人和看护者,有些家长陪患儿看病,本身也会产生焦虑情绪,家长高度焦虑对患儿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对患儿进行口腔治疗时,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儿,还要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其仔细讲解病情、治疗计划、口腔疾病的预防、存在的风险、治疗的费用等问题,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家长的顾虑,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

1.7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时间及患儿的配合程度。

1.8配合治疗程度标准(1)配合:患儿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一般配合:在医护人员及家长的耐心劝导下能够接受治疗;(3)不配合:哭闹、拒绝治疗[5]。

2结果

2.1两组患儿配合治疗程度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9.09,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临床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14.8±3.6)min,低于对照组(19.5±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5)。

3讨论

儿童患者是口腔门诊的一个主要就诊群体,因其具有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医患配合较差等特点,给口腔科的治疗带来了众多不便。由于以往患儿对打针、吃药等治疗方法有不良的感受,所以来医院治疗时一般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防卫状态,加上牙科器械和噪音,更加强化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如何取得患儿的合作,顺利完成口腔治疗,是口腔科众多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6]。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通过医护人员和蔼的表情和关心的语言鼓励,转移了患儿的注意力。同时让其与配合治疗好的患儿进行交流,增加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紧张的患儿与治疗顺利的患儿沟通,有利于治疗行为的建立[7]。提高了治疗质量,也为顺利复诊创造了条件。

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是一门过硬的技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最困难的是怎样与患儿建立信任的关系。医护人员要动作轻柔、技术娴熟,要有耐心、爱心、同情心及良好的表情和态度。通过本研究观察,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必备的一项技术,它是心理学、教育学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是使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最终减少患儿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和焦虑,顺利的完成治疗。心理护理干预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医师在对患儿治疗过程中能高质量、顺利的完成治疗。二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和伤害。所以,接诊的护理人员应牢记这两个目的,使患儿的口腔疾病治疗顺利完成。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患儿家长没有明确的认识到龋病对患儿的危害,因此在某些层面上,纵容了患儿不良用牙习惯的形成[8]。治疗时有些家长见不得患儿疼痛,情绪甚至比患儿还要强烈。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患儿见到家长难过,患儿的耐受性会表现的更差。家长应耐心教育并且帮助孩子完成治疗任务[9]。

儿童期是龋病好发阶段,一旦龋齿形成,须及时填充修补,防止龋洞加深[10]。严重的龋患给临床治疗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使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1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总配合率及临床治疗所用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科学的治疗和护理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广香.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57-60.

[2]夏红玲,洪银慧,孙会,等.儿童龋齿的病因和预防[J].中国校医,2011,25(8):627-629.

[3]周红珍.学龄前期儿童龋病治疗前护理对治疗过程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6):372-373.

[4]葛立宏.儿童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2.

[5]梁红梅,李晓生.学龄前期儿童龋齿治疗前护理对治疗过程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140-141.

[6]常向红.儿童心理护理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07-108.

[7]王永秀,涂德蓉.儿童龋齿治疗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3):608.

[8]武竞业.学龄前儿童龋病易患因素的临床探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4):382.

[9]吴海燕.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3):143-144.

[10]张春芳,薛冬梅.郑州地区405例3岁幼儿龋齿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89-90.

[11]郑喜春.儿童龋病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595.

(本文编辑:刘颖)

Experience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dental caries

YANGLi,CONGFang.

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StomatologicalHospitalofShenyang,Shenyang11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198 cases of caries of deciduous teeth in children who were treated in Shenya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ccording to the odd or even number of their visi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9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for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compa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im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coordin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90/99),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4.7%(74/99)],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reatment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8±3.6)min,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19.5±6.3)mi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cientific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the children to actively cooperate in the treatment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Keywords】Decayed tooth;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hild psychology;Deciduous teeth;Children

作者简介:杨丽(1979-),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小儿口腔护理 通讯作者:丛芳,E-mail:grasscf@sina.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45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1-0122-03

(收稿日期:2015-08-08)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乳牙龋齿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Caspase-1: an important player and possible target for repai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乳牙
预防龋齿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乳牙”更要好好呵护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