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厌食的心理行为干预探讨

2016-01-24张重州李雪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儿童

张重州, 李雪芳

714000 陕西 渭南,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中医妇儿教研室



学术探讨

小儿厌食的心理行为干预探讨

张重州,李雪芳

714000 陕西 渭南,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中医妇儿教研室

【摘要】深刻剖析小儿厌食的病因,主要从加强健康教育,节制冷饮瓜果,注重正餐饮食,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零食,纠正偏食,注重心理调摄,作息有时,生活规律,科学合理调配膳食等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并减少其复发。

【关键词】厌食;心理行为干预;儿童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厌恶进食的病证[1]。本病多见于1~6岁的儿童,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常在夏季病症加重[2]。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此病常易被忽视,若病程迁延不愈,可致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他病,甚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3-4]。厌食的病因除与小儿平素饮食不节,乳食积滞,长期偏食,贪吃零食等因素损伤脾胃,纳化失职有关外,亦与小儿喂养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小儿父母的性格特点及教养方式的影响密切有关,不少小儿的厌食与心理因素有关[5]。防治本病,除辨证论治用药外,还应注重心理行为干预,方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并减少其复发。本文就小儿厌食的心理行为干预探讨如下。

1加强健康教育

小儿厌食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起因是家长的不良行为所导致[6],家长在饮食方面的“负性因素”对小儿厌食心理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7]。一些父母片面追求高营养,想方设法让小儿进食肉、蛋、奶类高营养食物,超过了小儿的纳运能力,损伤脾胃,使胃不受纳,脾难运化,乳食积滞而厌食。应对小儿喂养者进行健康知识、喂养方法、营养调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加强沟通。可对父母或较大患儿进行合理膳食,均衡饮食重要性及偏食厌食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等危害性的健康教育,使小儿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预防消化道疾病,重视病后调理。在患热性疾病或腹痛、腹泻期间,饮食宜适当减少,勿勉强进食。切忌生冷、油腻,宜清淡易消化,或流质半流质饮食。在疾病恢复期,饮食添加应渐进,不宜过快过多。

2节制冷饮瓜果,注重正餐饮食

夏季暑湿当令,湿易困遏脾阳,气滞不行,运化失健;气温高,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致食欲下降。要做好小儿学习、生活环境的温度调控,适当饮用祛暑降温之品。但勿过用冷饮,以免损伤脾阳,致脾阳不振,运化乏力。夏秋季水果丰富,过食则不思饮食,甚则损伤脾胃。夏季食物易腐败变质,或水果不洁,易致急慢性胃肠炎,出现胃痛、恶心呕吐、泄泻等使食欲降低,导致或加重厌食。应引导小儿节制冷饮瓜果,保障食品卫生,注重正餐饮食。

3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

本病患儿年龄较小,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年轻母亲缺乏育儿知识,喂养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判断婴儿哭闹之因,哭则乳之,过多过频进食,常常导致乳食积滞。啼哭是婴儿的语言,可表达婴儿的要求与痛苦。若因护理不善,尿布或衣物被粪便浸湿而致不适,则哭声洪亮而长,目有泪状;若因疼痛引起,则哭声尖锐阵作;若因饥饿,则哭声绵长无力,口作吮乳状,用奶嘴或食指碰其嘴唇,则有吮吸动作。学会正确判断婴儿的需求,乳量适可而止。乳食过量者,在运用消食化积药物的同时,可适当限制每次乳量,延长哺乳间隔。对婴儿还要注意断奶的时机与方法。可在婴儿10~12个月时断奶,边减奶边逐渐添加辅食。勿在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断奶。长夏多湿,脾易被湿困;患病之时,脏腑受损,添加辅食稍有不当,则加重脾伤。有些父母给小儿添加营养食品过早、过多,添加辅食不当,损伤脾胃。应遵循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素到荤,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按顺序逐步添加,尤其勿过早过量食用油腻肥甘之品。因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小儿厌食,从婴儿时期起,就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定时定量,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给婴儿喂奶时,第1~2个月可按婴儿需要随时喂;第2~3个月可先按每2~3 h喂1次,以后逐渐延长到3~4 h 1次,夜间逐渐停1次,一昼夜共6~7次;4~5个月后一昼夜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约15 min。幼儿每日4餐,每餐间隔3~4 h;学龄前期以后每日3餐,每餐间隔4~5 h。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其自控能力差,饮食不能自节,尤其对可口的饭菜,常过量饮食而致伤脾。脾伤则运化乏力,食欲不振。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对厌食小儿可适当限制食量,延长每餐间隔时间,使其产生正常的饥饿感,提高食欲。

5控制零食,纠正偏食

本病城市患儿发病高于农村。城市患儿物质与经济条件优越,小儿零钱多,城市商店多,小儿食品丰富,加之对小儿的溺爱,饮食上随其意愿,贪吃零食及偏食现象明显。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不能保障小儿的正餐,常给小儿些钱,让其自选食品,小儿副食品代替了正餐饮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缺锌,出现食欲不振,而致厌食。麻辣零食易生热,伤阴化燥,而胃喜润恶燥,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阴不足,失于润降,则食不下行,使胃不受纳而厌食。甘则令人中满,甘甜零食和饮料易腻胃滞脾,甘甜食品产热能多,易致饱胀,影响对正餐的食欲。若对小儿食品及饮料,不予控制甚或放任,久之则会产生嗜好,对其依赖。小儿牵挂于零食,则对正餐不感兴趣。经济富裕和对小儿的娇惯等,养成了小儿贪吃零食及偏食的习惯。平时少给小儿零花钱,父母也少买副食品,节制甜食和饮料,控制零食。经常变换饭菜的品味,为小儿提供丰富多样而可口的饭菜,并督促其按时进餐,达到均衡饮食。

6注重心理调摄

6.1勿强迫进食心理因素在小儿厌食中具有重要意义,不良情绪可导致小儿厌食[8]。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子女的饮食,唯恐因饮食不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却忽略了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常常强迫小儿进食其并不喜欢的所谓有营养食品,造成小儿心理反感,是导致厌食发生的重要因素[9]。有些家长缺乏耐心,遇到小儿不愿进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强行进食,使小儿情绪低落,精神抑郁,肝失条达,克脾犯胃。轻则不思饮食,饮食难下,重则肝气上逆,胃失和降,恶心欲吐。强迫进食时,性格内向的儿童情绪产生变化,使饱中枢兴奋性增高,引起胃肠消化液减少,胃肌力低下,而发生厌食[10]。厌食非短期形成,治疗不能靠一日之功。医者与家长应耐心疏导,循序渐进,勿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6.2养成良好的性格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调脾胃升降之气以助运化[11]。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娇惯,养成其任性无拘,性格偏执。有些父母对小儿学习要求过高,常限制玩耍,使小儿心情郁闷,食欲下降。小儿的要求未能达到,如不给买玩具,不让看电视、玩游戏等,所愿不遂,则心情抑郁,肝气郁结,导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而不思饮食。所以,培育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性格是纠正厌食的重要一环。引导小儿正确认识事物,对不该干的事不放纵,不迁就,不该吃的冷饮,要加以约束。使小儿分清是非对错,对其进食的微小进步及时表扬肯定。

6.3排除干扰一些小儿常因精彩电视节目转移了吃饭的兴趣。进餐时不要看电视,放下手机,远离游戏,排除各种干扰,引导其集中思想,专心吃饭,勿边吃边玩。提倡父母与孩子一起进餐,有榜样,有气氛,提高食欲。

6.4鼓励自主进食若长期由父母喂饭,小儿进食时则被动吞咽,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食物既没磨碎,又缺乏消化液则难以消化,日久成积,则食欲不振。1岁以后,鼓励小儿自主进食,顺应其好奇、爱动的天性。让小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餐桌上丰富的食品做出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进食的兴趣,引起食欲。小儿刚开始进食时,洒落食物,弄脏衣服,不要责怪、打骂[12],要适时给予引导、帮助。

6.5营造愉悦的氛围创造和谐融洽,宽松民主,轻松愉快的气氛。愉快的情绪可兴奋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提高食欲,食则有味,纳运活跃。对自尊心强的小儿,要求医者与家长多给予关怀照顾。可面带微笑,目光平视,轻柔地抚摸小儿的头部或身体,态度和蔼,语言温柔,亲切地与小儿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必要时激发其释放内心郁积的抑郁或不平,对其思想和意愿,予以解释引导,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为调动进食兴趣,可鼓励较大儿童帮厨。如让其摘菜、洗菜、摆放餐具等。进餐时家人与小儿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共享其快乐,提高进食兴趣,促进消化液分泌。饭前对婴幼儿可爱抚、亲昵、逗抱,或做些小游戏逗乐,愉悦心情。对小儿多关心鼓励,进食前为其讲喜爱的故事,让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必要时可开展进餐竞赛,发现其进餐的进步及时奖励。

6.6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良好的环境使人心情愉快,愉快的心境能增进食欲[13-14]。噪音分散注意力,甚至使小儿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应设法排除噪音影响,避开吵闹杂乱的场所,选择清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餐厅应空气流通清新、清洁、整齐、美观、光线充足。可根据儿童特点,在墙壁、门窗上张贴趣味的图案、鲜艳的卡通画,创造轻松舒心的进餐环境。充足而柔和的光线使人心情舒畅[15],气机调和。饭菜的色彩和造型也在充足的光线下,先刺激视觉,进而引起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

7作息有时,生活规律

学龄期小儿常由于作业过多,久坐少动,睡眠不足,而致体倦乏力,气亏脾虚,运化乏力,食欲不振。可督促小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引导较大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利胃肠蠕动,有助消化。运动可消耗能量,产生饥饿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鼓励小儿多饮水,多吃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8科学合理调配膳食

改善饮食结构,调整食物品种,讲究烹饪方法,不断变换饭菜花样,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搭配,增进小儿食欲。可将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食用。有条件者可把面食做成小儿喜爱的小动物形状,把菜切成多种几何图案形状,从视觉上吸引小儿,引起进食的兴趣。烹饪时,调味品勿太重,宜清淡,少油盐[16]。可少量放点糖,满足小儿嗜甜味的天性,但勿过多。高糖和高脂食物产热能高,不利于饥饿感的产生,应适当限制。适当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如玉米、燕麦、芹菜、韭菜等,可促进胃肠蠕动。

总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儿,选择性采取多种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并减少其复发。

参考文献

[1]郁晓维.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9.

[2]曾静雯.小儿厌食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57-159.

[3]姜永红,孙远岭.儿童厌食与食欲调节因子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4):214-216.

[4]杨坤.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5):432-433.

[5]卢晓顺.小儿厌食的心理治疗[J].医药与保健,1997,5(5):35.

[6]薛雅君.儿科厌食证心理行为因素分析与干预[J].现代中医药,2003,23(4):28.

[7]毛景霞,韩秋菊.家长饮食心理对小儿厌食的影响[J].山西临床医药,2001,10(7):527-528.

[8]杜耀武,王子林,马小健.厌食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03.

[9]张丽萍,耿丽,范瑞君,等.小儿厌食症相关因素调查[J].武警医学,2008,19(9):784-786.

[10]朱忠良,李晖,马现仓,等.15例儿童厌食的个性心理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61.

[11]赵丽莹,刘丰艳,王烈,等.王烈教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验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3):277-278.

[12]陈美娟.小儿厌食症的辨证施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57-158.

[13]杨频.儿童厌食症的中医护理[J].中医儿科杂志,2012,8(2):64-65.

[14]龚燕霞,徐济达,莫宝庆,等.南通市3~13岁儿童厌食症高危人群分析[J].中国校医,2005,19(5):452-454.

[15]杨晓美,郁秀芹.小儿厌食的饮食调护[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4,6(3):41-42.

[16]冯丽丽,张爱平.小儿厌食的粥疗与调护[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7-38.

(本文编辑:刘颖)

Study o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of infantile anorexia

ZHANGChongzhou,LIXuefang.

SchoolofMedicine,Wein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Weinan714000,China.

【Abstract】Etiologies of infantile anorexia were analyzed.To cure infantile anorexia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should be performed,such as strengthening health education,controlling cold drink and fruit,emphasizing dinner,nursing correctly,using complementary foods reasonably,developing good eating habits,controlling snacks,correcting the partial eclipse,emphasizing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allocating dietary scientifically.

【Keywords】Anorexia;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Children

作者简介:张重州(1965-),男,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医儿科学、内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张重州,E-mail:zcz123zml@163.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35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1-0097-03

(收稿日期:2015-08-03)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