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例脑性瘫痪患儿高危因素分析

2016-01-24王春丽龙旭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儿童

王春丽, 龙旭浩

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王春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龙旭浩)



临床研究

50例脑性瘫痪患儿高危因素分析

王春丽,龙旭浩

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王春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龙旭浩)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收治5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非脑瘫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1∶2匹配,为对照组。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及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妊娠高血压、多胎、早期破水、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质量、多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羊水早破、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8项指标是发生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多胎为小儿脑瘫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脑瘫病因复杂,做好围产期和分娩期的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病因复杂,以往相关文献提到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是主要高危因素[2-7],也有研究表明病理性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是发病原因[4,7],不过至今尚无国际统一定论,针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多是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为主的方法,至今无治愈的特效药物[8]。近些年随着围生期医学与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低体重儿及早产儿成活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9]。本研究对50例脑瘫患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整理其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性别比例为2.3∶1;年龄1~7岁,平均(46.20±19.97)个月。选取同期在本医院就诊的非脑瘫患儿及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采用1∶2匹配设计,条件为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3个月以内,其中男71例,女29例,性别比例为2.4∶1;年龄1~7岁,平均(46.60±18.90)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制定的脑瘫诊断标准[1]。

1.3纳入标准(1)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1~7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1)无明显高危因素的脑瘫患儿;(2)入院次数≥2次的脑瘫患儿。

1.5调查内容及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共同讨论确定问卷调查项目,由笔者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及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1)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等;(2)母亲因素:母亲吸烟、母亲酗酒、母体营养障碍、母孕有2次以上死胎、母亲患癫痫等;(3)妊娠时期:孕妇年龄、既往妊娠分娩史、妊娠高血压、母亲糖尿病、母孕期外伤、胎盘异常、长期服用治疗剂等;(4)分娩时期:多胎、羊水异常、脐带异常、剖宫产、胎儿呼吸窘迫、早期破水、前置胎盘等;(5)新生儿期: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期惊厥、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低血糖等。

调查项目包括妊娠高血压、母亲糖尿病、多胎、早期破水、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均作为二分类变量,采用0、1赋值(是=1,否=0),其中母亲生育年龄≥36岁=1,<36岁=0。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低体质量、多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羊水早破、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8项指标是发生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标准0.05,剔除标准0.10。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时早产、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多胎。根据OR值的大小对脑瘫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多胎、早产、新生儿窒息,见表2。

3讨论

脑瘫病因复杂,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不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小儿脑瘫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高危儿,从而进一步早期干预,研究发现康复效果与干预年龄有关,干预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10]。本研究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所得结果较以往更加客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产、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多胎是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基本吻合[2-4,6]。脑瘫的病因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因素之间还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如羊水早破、宫内乏氧等可以直接导致早产,产前或产时的一些因素也可直接导致新生儿窒息。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现已成为公认的脑瘫的病因,而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脑瘫发生率越高。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而脑瘫的发生率亦逐年提高。妊娠最后3个月是胎儿神经细胞髓鞘形成的重要时期,早产儿过早脱离母体,使神经系统成熟过程受到阻碍,以及在小儿出生前、后1个月内各种病因所致的脑损伤,都可造成脑瘫[11]。

本研究中病理性黄疸对脑瘫的影响排在第二位(OR=23.879),一些低出生体质量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患儿,脑血管系统发育未成熟或脑血管和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下降或开放,胆红素均可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12],如不积极处理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要早诊断、积极治疗。

随着近些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的新生儿脑瘫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原因可能为,多胎妊娠时母体胎盘功能相对不足,而胎盘是胎儿在母体内主要的营养来源,因此与单胎妊娠相比更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生长受限、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致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产时窒息[10]。因此要加强多胎妊娠中后期的监测和保健,降低脑瘫患儿的发生率。

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瘫三者间的关系被称为儿科神经学中的“百慕大三角”[13],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窒息可发生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羊水吸入、宫内窘迫、难产等因素都会引起窒息,重度围生期窒息会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部分中度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导致脑瘫,本次调查由于患儿家长对患儿围生期窒息的具体情况叙述不清,暂不知此次调查中脑瘫患儿的围生期窒息程度。

虽然脑瘫病因复杂,但是有些因素是可避免的,如母亲吸烟、妊娠高血压等,因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宣教,提高产妇的保健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给予重视,以减少脑瘫的发生。对于已有高危因素的小儿应经常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是未涉及到遗传因素和类似疾病的家族史,可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患儿家长否认或拒绝回答;有关围生期窒息的Apgar评分不详,患儿家长叙述不清,暂不知其窒息程度,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李红,童光磊,张敏,等.503例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干预措施[J].安徽医学,2011,32(1):13-15.

[3]顾秀玲,严宏菲,魏航等.332例脑瘫患儿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53.

[4]李湘云,宋宗先,栗艳芳,等.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13-15.

[5]李馨,刘丽伟,曾玲,等.小儿脑性瘫痪312例病因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9):810-811.

[6]朱庆,韩庆.308例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农垦医学,2012,34(3):236-238.

[7]张传东,秦浩,王福民,等.小儿脑瘫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8):765-766.

[8]王雪峰,贾广良.“脊背六法”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2-3.

[9]黄伟,王雪峰.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15-17.

[10]刘振玲,何爽,陈芳等.双(多)胎儿发生脑瘫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9):857-859.

[11]高世贵,王振友.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119-120.

[12]李海华,吕智海,郭岚敏,等.高胆红素血症致脑性瘫痪1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0):637.

[13]陈自励.围生期窒息与脑瘫[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8):451-452.

(本文编辑:刘颖)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ANGChunli,LONGXuhao.

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palsy(CP)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MethodsThe 5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hospitalized in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from October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tudied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10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 1∶2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by consulting the medical records of the hospital and inquiring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The survey items included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multifetus,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amniotic fluid,premature birth,low weight at birth,neonatal asphyxia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Al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One-way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mature birth,low weight at birth,multifetus,pathological jaundice,neonatal asphyxia,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amniotic fluid,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infec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P<0.05).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mature birth,low weight at birth,pathological jaundice,neonatal asphyxia and multifetus were main risk factors.Conclusion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of CP are various,so taking precautious measures during gestation and perinatal period is important.

【Keywords】Cerebral palsy;Risk factors;Children

作者简介:王春丽(1989-),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脑瘫的诊治 通讯作者:龙旭浩,E-mail:lxhlnzy@163.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31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1-0085-03

(收稿日期:2015-08-09)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