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6-01-24廖先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儿童

廖先辉

563000 贵州 遵义,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廖先辉

563000 贵州 遵义,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小儿口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2期、3期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8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剂量组注射剂量为1 g/kg,大剂量组注射剂量为2 g/kg,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高于对照组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小剂量组治疗费用更低。结论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疗效均显著且相近,而剂量为1 g/kg的丙种球蛋白治疗费用更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重型手足口病;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儿童

手足口病为多种肠道病毒共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和手足口皮疹等。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但大部分为轻症,但也可能导致少数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若不能及时救治,可引发患儿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并无特效药物,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外,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但该药物易引起患儿白细胞下降、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而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但针对使用剂量却无统一的意见。为进一步对比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96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2期、3期手足口病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8例。小剂量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7个月至8岁,平均(4.2±2.6)岁;病程1~4 d,平均(2.5±1.2)d。大剂量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3.9±2.1)岁;病程2~5 d,平均(1.9±2.3)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13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中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及其重型诊断标准:(1)患儿表现出神经系统受累,如精神状态差、嗜睡、谵妄、易惊;(2)患儿有头痛、呕吐症状;(3)患儿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4)患儿出现无力或急性迟缓性麻痹;(4)惊厥;(5)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3纳入标准(1)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8岁;(3)无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1)先天性疾病者;(2)伴有急性或者慢性肝炎者;(3)伴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损害者;(4)同时合并有其他肠道疾病者;(5)资料不全者。

1.5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在确诊后为了避免其交叉感染均将其送入隔离病房中,并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患儿饮食宜清淡。两组患儿均给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抗病毒,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降颅压,热毒宁清热解毒以及口服和外用康复新液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 g/kg,连用2 d,若给予患儿注射1次重型手足口病症状明显缓解,可无需再注射;大剂量组则注射剂量为2 g/kg的丙种球蛋白,仅用1次[2]。

1.6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如精神、皮疹、体温、惊跳、抽搐)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经济效益。

1.7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以患儿有无发热、抽搐、惊跳、嗜睡、肢体抖动、四肢冰凉、出汗以及疱疹是否减轻或者是否出现新的疱疹进行判定[3]。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表1结果表明,两组患儿精神状态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下降时间、惊跳消失时间、抽搐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后小剂量组患儿临床治愈时间为(6.75±1.32)d,大剂量组为(6.69±1.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1.52±1.24)d,大剂量组为(11.62±1.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小剂量组仅1例(2.1%)出现了心慌,大剂量组有8例(16.7%)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一过性头痛2例,心慌2例,恶心3例,过敏1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

2.4两组患儿经济效益分析小剂量组患儿若注射1 d后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则无需再注射,因此跟大剂量组患儿相比,小剂量组患儿所需治疗费用为(1 364.5±114.7)元,低于对照组(2 671.35±23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5)。

3讨论

目前手足口病已成为儿科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根据流行病调查显示,手足口病病原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和秋季更为流行[4]。当前临床上诊断重型手足口病的主要依据为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糖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等[5]。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异常,参与了重型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这也为对重型手足口病实施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6]。临床上手足口病的常规治疗主要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同时运用琥珀酸钠钾、泼尼龙静脉滴注等,而对症治疗主要指的针对发热给予退烧药物等[7]。

丙种球蛋白提取于大量健康供体混合血浆中,其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高达95.0%~99.5%。近年来,将2 g/kg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运用在重型手足口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制依然无统一定论,大致认为可能跟丙种球蛋白具有以下功能有关:(1)丙种球蛋白含有光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能够跟病毒颗粒表面上的活性部分结合,促使抗原体复合物失去感染能力,抑制了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减少了排毒量,缩短了排毒时间,并通过各种途径调节免疫应答,发挥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了炎症反应,因此具有抗炎、消水肿以及恢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能够迅速控制各类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全身症状,有效控制高热和颅高压;(2)丙种球蛋白能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实现减轻脱髓鞘程度的目的;(3)丙种球蛋白具有拮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达到改善脑循环和供血的目的;(4)丙种球蛋白还能够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5)丙种球蛋白能够降低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不仅有助于脑损伤的恢复,还能够避免或者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的概率;(6)丙种球蛋白还能够有效提高血浆的渗透压,降低患儿颅内压;(7)能够阻断靶细胞摄取活化的补体成分[8]。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者认为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为: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并给予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在治疗重型手足口病要尽早发现高危因素,并适时给予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9]。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之前,需要仔细观察丙种球蛋白制剂是否有异物、沉淀、浑浊等[10]。但是国内新版《儿科内科学》中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建议丙种球蛋白注射1 g/kg,用1~2次;其实,在长期临床治疗中对于部分重症也用2 g/kg。丙种球蛋白药理学基础显示其不但有病毒抗体、中和毒素作用,提高患儿免疫力,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注射2 g/kg丙种球蛋白,在短时间内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丙种球蛋白进入体内一段时间后通过代谢排除;但是对于患儿远期是否存在免疫的负反馈调节作用风险或者免疫紊乱,目前尚未有跟踪报道[11]。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如精神、皮疹、体温、惊跳、抽搐)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小剂量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由于使用1 d临床症状消失便无需再注射丙种球蛋白,从而节约了医药资源,降低了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型手足口病方面的疗效相近,使用剂量为1 g/kg的丙种球蛋白能够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因此笔者认为该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值得在治疗重型手足口病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版)[EB/OL].(2014-05-26)[2015-08-23]http://www.zhengxiang.gov.cn/main/zxwsw/gzdt/7cf9c0a8-cac5-4f6f-aba5-3b564230966e.shtml.

[2]余华娟,梁银志.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71-72.

[3]田茂强,张太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甲基泼尼松龙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56-157.

[4]沈南平,吉山宝,华颖.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8):119-120.

[5]谢金纯,林广裕,陆学东,等.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0):756-759.

[6]杨水芬,曲光梅,夏琼秧,等.418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97-198.

[7]邓健,李蔷华,李宁,等.11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型特点研究[J].新中医,2012,44(6):101-103.

[8]陈锋,詹飞.小儿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28例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24-125.

[9]戴文,尹松楠,朱小燕,等.重症手足口病38例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77-178.

[10]刘廷亮.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例抢救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45-146.

[11]陈争光,汪受传.手足口病重症辨证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33-34.

(本文编辑:刘颖)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HFMD

LIAOXianhui.

DepartmentofPediatrics,ZunyiMaternity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Zunyi5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amma globulin at different dos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HFMD.MethodsA total of 96 children with HFMD at stage Ⅱ and Ⅲ were treated in Zunyi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and they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small-dose group and the large-dose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and in addition to that,they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with 1 g/kg for the small-dose group and 2 g/kg for the large-dose group.Compare the time for clinical symptoms to disappear,the time of being clinically cured,the hospital stay,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ime for clinical symptoms to disappear,the time of being clinically cured and the hospital stay(P>0.05).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was 16.7%(8/48) in the large-dose group,higher than the small-dose one,which was 2.1%(1/48),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expense in the small-dose group was lower.ConclusionThe effect of gamma globulin at different doses is similar and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FMD.When the dose is 1 g/kg,the treatment expense is lower and th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s lower,so it is worthy of being clinically applied.

【Keywords】Severe HFMD;Gamma globulin;Clinical effect;Child

作者简介:廖先辉(1972-),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E-mail:1148834754@qq.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29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1-0079-03

(收稿日期:2015-09-09)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儿童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