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视阈下高校礼仪教育提高国民素养的路径研究

2016-01-23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礼仪素养大学生

程 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44)



和谐视阈下高校礼仪教育提高国民素养的路径研究

程 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44)

基于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文章指出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其身心和谐,有利于促进校园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进而提高国民素养。当前礼仪教育应从增设礼仪课程、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强化礼仪师资培训等途径入手,以期达到通过高校礼仪教育提高国民素养之目的。

国民素养;高校;礼仪教育;路径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礼”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修身的重要体现,更能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礼仪修养应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然而,目前整体国民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礼仪修养更是令人堪忧。大学生作为青年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举止文明,言行得体,知书识礼,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加强高校礼仪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故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国民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态势喜人,然而国人的礼仪修养缺失状况却屡屡见诸报端,呈现出与经济建设不符的一面,并为世人所诟病。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在中国演讲之旅中,曾直言不讳地抨击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他说很多中国人接受了教育,但是并不一定有教养。在演讲中他谈到这样一则故事:他有个朋友从中国携带巨资到美国做生意,虽然刚开张需要客源,但是这个老板宁愿用专机从韩国和日本接送客人,也不愿做中国人的生意。原因何在?原来韩国和日本客人离开后,1名员工1个小时就能收拾完6个房间,而中国客人离开后,2名员工1个小时只能收拾3个房间,并且客房的牙刷、毛巾之类的用品也被“洗劫一空”。他痛心疾首:“有钱买不到庄重,金钱不代表文明。” 在2011年4月1日举行的斯诺克中国赛上,英国选手墨菲曾抱怨:“中国观众的行为非常没有礼貌,这种情况七年里从未改善。”听到这样充满着道德优越感的话语,想必每个国人都会感到愤怒,可在愤怒之余,我们是不是应该进行反思呢?

国民素养缺失典型现象之一:随意插队。排队是一种文明现象,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秩序,一种对约定俗成的既定规则的遵守。然而在许多需要排队的场合,很多人却并未自觉自律。2015年,《美国网民发贴炫耀殴打中国插队游客》的文章在网络曾被炒得沸沸扬扬(且不论作者的偏见、歧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很多海外媒体也曾专门做过“中国人为什么爱插队”这类主题的讨论,爱插队已成了贴在国人前额上的一个醒目的标签。

国民素养缺失典型现象之二:随手乱丢垃圾。近些年,媒体曾屡屡报道,每逢节假日之际,有许多游客前往三亚度假,当游人散去之际,海滩上总有被四处丢弃的垃圾,2014年9月8日中秋之夜,在清理大东海海滩、三亚湾及海坡海滩垃圾的相关部门人员达到1220人,共计清理45吨垃圾。这种现象在国内其他旅游城市或景区也屡见不鲜。其实,国人随意丢的不是垃圾,而是素养,是道德。

国民素养缺失典型现象之三:景区内的系列不文明行为——信手涂鸦、攀折花木、攀爬塑像、刻字留念等。近些年来,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出境游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在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如 “请不要随地吐痰”“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保持安静”,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文明出游本该成为最美的风景,如今却成为了煞人的风景。

国人素养的总体缺失现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缺乏系统的礼仪学习,对传统礼仪文化缺乏认知。我国是富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礼仪既可以“治国、平天下”,又可以“修身、齐家”。在古代,礼仪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他们的行为处处以礼进行约束,正是这些礼,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延续。许多古礼富有深刻的含义与哲理,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可恰恰相反,这些礼仪文化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一度处于被漠视的状态。

原因之二,家庭教育的缺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最早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与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投入了比以往任何其他年代更多的精力、时间、财力,为了孩子,家长们可以辞掉工作全陪读,可以不惜代价购买学区房,可以牺牲自己的节假日时间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孩子能够顺利考入名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在这样投入的过程中,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在意的是升学的竞争,却忽略了对孩子基本道德教育与文明素质的养成。对孩子的关怀过度、期望过度,反而成了受教育者的生命不堪承受之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个性,毁坏了受教育者的创造热情,更破坏了公民意识成长必需的营养与环境。另外,有些家长本身素养欠缺,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自身示范性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判断与礼仪素养的形成。

原因之三,外来文化、思想与社会负面效应的冲击与影响。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传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面临着新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极易导致人们礼仪行为失范,曾经以传统文化价值为基础的国人开始变得摇摆不定。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取舍,成为国人应该冷静审视与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因之四,现代教育体系的忽视。近些年来,侧重于应试教育的现代教育,关注度更多倾向于成绩的高低、高考的成功、文凭的获取,恰恰忽略了公民道德意识、公民基本规范、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加强;学校虽开设有相应的德育课程,但更多地在于灌输宏大的思想、价值与观念,忽略了具体的基本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应在多方面渗透文明行为的养成,从一开始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的氛围,以之熏陶他们,内化为意识,内化为习惯。

二、提高国民素养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面面观

当代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礼仪素养缺失的状况。例如在公交车上挤占座位,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在公共场所不尊重他人,大声喧哗;在教学区穿着不当,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这些行为与现象令人堪忧。

1.漠视中华传统礼仪

《孟子·告子下》中有言:“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然而,在公交车、地铁上,一些大学生竟然坦然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看见老人、孕妇、小朋友时,他们以无视代替让座,这样的行为有悖于我国传统尊老敬贤之礼仪。

2.奢侈浪费,互相攀比

中华民族向来注重通过合适的形式,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大学生聚会、过生日等在大学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学生会、社团中的学生经常会举行或参加各种聚会,过生日时邀请同学、朋友一起去饭店或者KTV庆祝,在庆祝之时出现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的现象。当代大学生虽有兼职,但仍处于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中,庆祝时仍需仪尚适宜。

3.自私自利,心胸狭隘

现如今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只关注自身利益,以利益交人。《论语》有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当今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做到。

大学宿舍矛盾在大学生生活中是无法消解的一个存在,有些人一味付出,有些人一味接受,长此以往,矛盾也就由此而生。因为心胸不够宽广,彼此不够包容,于是矛盾便愈演愈烈。宽容是礼仪的重要原则,它可以化解人际交往之中的矛盾,倘若能够适时运用它,便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4.仪表不端

《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是必要的,对于大学生更是必要的。然而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看见一些学生穿拖鞋上课,一些女生的夏装过于暴露、妆容过于浓厚等现象。这些着装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礼仪素养需要进行一定的课程教育和进一步的优化提升。

(二)提高国民素养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1.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及国民个体自身的和谐

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作为社会人,和谐不仅仅只是个人内心的和谐,还包括外部的和谐即还应该包括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因为只有整个集体,整个社会和谐,方能促进个人达到理想的状态,体验到更高的价值感、幸福感。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因此,个体与共同体二者密不可分。礼乐文化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礼”的目标就是使“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与有序,礼仪对调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礼仪教育在此方面更是担负着重要的功能。

2.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影响周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当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中,除了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的礼仪教养更为重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行一切之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君子是儒家中“道德”的代名词,大学生应行君子之事,以仁为己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知书不识礼,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水平、基本礼仪涵养严重不协调,这样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礼仪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通过彬彬有礼的方式来展现。开展高校礼仪教育,能够正确地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礼仪修养,用正确的礼仪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做到内外兼修,“诚于内而行于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大学生。通过大学生行为的转变,去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以局部带动整体,以一盏灯而照亮身边的人,从而燃亮我们的整个社会。

3.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高校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内在修养,自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使整个大学校园达到高度和谐有序的局面。高校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文明程度的提高势必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发展进程。

4.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弘扬传统礼仪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礼仪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及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传统优良道德的组成部分中,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重要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身蕴含丰富,其中不乏许多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和文化,例如其中所提倡的与人为善、宽容豁达、助人为乐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体系使得它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来源,并为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还有利于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毫无疑问,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法德并重更是需要礼仪文化充分发挥其内在作用。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空前的批判,礼仪文化的传承被人为地阻隔。不可否认,传统礼仪文化中确有不好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传统礼仪文化,而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这样的话不但是极端的更是危险的。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可以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汲取精髓,结合时代形式注入新的内涵,从而赋予其新的含义。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上的腾飞,但是我国的国民素质教育与此并不同步,国民大众在公众场合等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使我国国民形象的分值大大降低。“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种”,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科技能够推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但文化则是这一发展的潜在推动力量,因为它不仅可以聚人心、鼓士气、化民风、净风气,同时可以树立民族形象,成为软实力发展中的助力。因此,在当代中国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5.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也稳健前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是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足以可见党中央对建设和谐有序的社会的重视和决心,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中国人的追求目标,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目标。

《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指出了礼在造就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2000年12月12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社会有礼祥和》一文,文中有这样表述:“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所有这些足以证明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那么,礼从何来,如何运用呢?当然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礼仪文化从本质上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本身也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一个具有良好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礼仪修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讲文明、讲礼貌是一个国家中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历来讲究“礼”“乐”并重,“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万邦友爱、民族共存、文化交流的“护身符”,是中华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基石。礼乐文化不仅推动社会有序化发展,更有“谐万民”的作用,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言行得体,行为规范,知书达礼是他们应该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能够积极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目标任务的完成。因而,加强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礼仪教育提高国民素养的路径分析

大学生礼仪素养不高、道德水准偏低已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提升其礼仪修养势在必行。

(一)在高校广泛增设礼仪课程,提高礼仪课程的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素养教育

我国有着久远的礼仪教育历史。“礼”位于中国传统六艺之首,可见古人对礼仪极为重视。周朝时期形成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后来“三礼”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官学,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儒学通过礼仪教育对普通民众从小进行规范,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开始培养他们的礼仪习惯。正确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规范和指导。

进行礼仪系统学习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即是课堂教学,目前许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或者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规范,不够普及。首先,要改变有些学校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现象,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必须提高到必修课的位置。其次,应重视礼仪教育的内容,把其广泛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之中,根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内容,从而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礼仪素养教育。通过礼仪课的熏陶,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矫正其失范行为,培养大学生的优雅气质和风度,塑造其良好形象。就穿衣打扮而言,古人讲究冠正仪整,容颜庄肃,交谈方面讲究“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这些都可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给学生以系统的教授。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如“曾子避席”“程门立雪”“千里送鹅毛”等礼仪典故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礼仪文明。

把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可以教会他们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之道,提取自身蕴藏的积极因素,直面自身的弱点,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灵活应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文化的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礼仪教育走进课堂。礼仪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应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高校所有专业均可开设高校礼仪这门课程,结合本校大学生特点,以普及礼仪知识为主要目标,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礼仪课程也可以相互补充,使大学生汲取比较全面的礼仪知识,更进一步地完善礼仪知识体系,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展现出较高的礼仪素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

环境影响人,也可以造就人,人的品格与习惯的形成与其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高校礼仪教育,离不开多样化的礼仪活动,通过和谐、健康的礼仪活动,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第一,常态化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加强礼仪教育的指导。第二,举办礼仪大赛、辩论、演讲等礼仪主题活动,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使其亲身体验礼仪的魅力。第三,通过校园媒体如校报、广播、宣传栏等介绍礼仪知识,礼仪典故。第四,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创设网络教学礼仪模式。校园网可开设专门的礼仪栏目,教师与学生可利用网络通过互动传授与学习礼仪,不断拓宽校园礼仪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使之成为礼仪建设的新阵地。第五,成立校园礼仪队,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展示礼仪的魅力和风范。第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比如请大家在条幅上写下一句有关礼仪的句子或签名,以此让大家感知礼仪的重要性;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摆放立身镜,张贴或悬挂提示标语,提醒师生随时规范言行举止。第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礼仪、法律、道德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保护神,但礼仪没有法治的强制性,它需要借助人们的“自律”完成,同时需要通过“他律”逐步获得,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法律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秩序,能规约一个冷静的外部世界;而礼是达致社会和谐的瑰宝,它可以营建融洽的人际关系,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共和谐。所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可以督促其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其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通过长期的扎扎实实的礼仪文化教育和实践,必定可以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必将推动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三)强化礼仪教师师资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礼仪师资队伍

礼仪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表率与楷模,然而目前大多数礼仪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一般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礼仪知识,在授课时往往力不从心,或者授课效果较差。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

(四)提高高校礼仪教师的文明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一名高校礼仪教师,更有必要以典范的形象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冰心曾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的品质和行为不仅代表自己,还可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礼仪教师的行为更可以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无形中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礼仪教师都应注重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在举手投足间彰显较高的礼仪修养,自觉充当学生的礼仪楷模。“教育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作为一名传播礼仪文化的教师,要时刻谨记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举止,做学生学习的楷模与榜样,以有声的言传和无声的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文明水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进一步深化高校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公民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校礼仪可以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生的礼仪传播,感染周边的人。社会教育是高校礼仪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可以通过政府、传媒、单位以及社区的引导推进礼仪教育在全社会的开展,落实相关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以实践促成公民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礼仪修养。如可以开展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通过志愿者引导大众的行为;可以开展“万名市民行礼仪”“礼仪你我他,文明我先行”等主题活动,使公民在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使文明礼仪之风盛行整个社会。

(六)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觉承担起礼仪文化教育的责任,全方位深入推进礼仪文化发展

在礼仪的传播普及过程中,政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国民的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可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为礼仪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把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多加关注; 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素质修养,是礼仪文化的风向标,因此要加强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礼仪修养,发扬公务员的表率作用。在公务员中推广相关礼仪规范准则,把加强公务员文明礼仪修养、强化公职人员职业道德作为公职人员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约束公务员的言行举止,从而促进公职人员良好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政府要充分调动媒体的力量,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加强礼仪宣传,广造舆论;企事业单位要加强礼仪文化建设,提升内部员工的礼仪素养,将礼仪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而改善公众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认知和评价;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把本单位的礼仪文化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社区文化为依托,开展各式各样的礼仪文化活动,组织部门职工或居民学习礼仪文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评比活动,通过对礼仪文化的学习,使邻里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营造一种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新的社会风尚, 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居民告别陋习,做讲文明、有礼貌的文明礼仪公民。

总之,开展高校礼仪教育,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去感染、造就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国民素养和形象,可以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礼仪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如此则实现了“以人化文”之功效。

[1]张帆,陈兵,高波.传承古今礼仪文化以提高大学生文明修养[J].中国建设教育,2011,5(9-10).

[2]梁军,田丽萍.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刍议[J].河北企业,2006(12).

[3]刘显著,王丽华.传统礼仪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2008(13).

[4]周悦娜.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途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

[5]夏蕾.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J].科技文汇,2007(8).

[6]彭秀兰.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7]杨桦.基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意蕴[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8]张吉.基于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讨高职礼仪教育[J].德育在线, 2012(4).

[9]陈晔.论传统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礼仪修养[J].德育,2011(3).[10]易银珍.论礼仪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11]荆秀芳.试论加强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12]穆廷云.吸取传统礼仪文化精华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3).

(责任编辑 刘成贺)

Study on the Path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es to Improve National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CHENG Y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ransmiss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phenomenon of lack of etiquette attain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es,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realiz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 form the good atmosphere of the campus and community, and thus improve our national literacy.The etiquette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dding etiquette course, conducting campus etiquette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literacy with the help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al literacy; higher institutes; etiquette education; path

2016-08-22

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礼仪教育与提高国民素养之研究”(15B880021)

程燕(1976—),女,河南原阳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礼仪、中国现当代文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25

G641

A

1008-3715(2016)05-0115-06

猜你喜欢

礼仪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