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意识

2016-01-23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

张 戈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郑州 450044)



当代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意识

张 戈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郑州 450044)

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生产力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文明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广泛。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清醒的社会责任意识,高尚的人格,艺术创作要有针对性,创作出既满足人民审美需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社会责任;市场价值

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艺术的起源,原始人在洞窟壁上画的狩猎图以及突出丰乳肥臀的女性生殖特征的裸体雕塑(如原始维纳斯塑像)就是为了祈盼狩猎成功及部落人丁兴旺。这些洞窟壁画及雕塑作品具有了早期朴素的社会功能,明显涉及到了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问题。

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也对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作过精要的论述,但不同的人对艺术这一功能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对艺术持批评态度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念”才是世界的本质,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则是对现实的模仿,是对模仿的模仿,犹如镜子一般,而且诗人“像画家一样,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因为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就像在一个城邦里把政治权力交给坏人,让他们去危害好人一样。”①因而柏拉图决然地要把诗歌和诗人从自己的“理想国”中驱赶出去,只允许音乐等有限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他的“理想国”之中。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扬弃了老师的观点,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不但肯定了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且强调艺术可以比现实更加真实。他认为艺术可以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绘,按照事物逻辑发展的必然性去描绘,因而比生活更加真实,并具有净化和教育的功能,具有揭示真理的作用。

中国的先贤们也很早就深刻地意识到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巨大作用,明确提出了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要求艺术为统治阶级服务。先秦时期的孔子就在《论语·阳货》里提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在这里,孔子认为诗歌可以表达情感,观察自然与社会,还有利于结交朋友,抒发心中郁结之气。把诗学好了,往大处说可以孝顺父母、侍奉君王,最不济还能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兴观群怨说,把诗对社会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理论表述,对后世的诗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诗歌抒发情感,进而引发联想和想象活动,使感情得到升华,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感受。诗可以“观”,强调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人们通过诗歌可以明白社会风俗的变迁、历史朝代的更迭。诗可以“群”,主要是说诗歌能够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使人们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诗可以“怨”则是指诗歌可以起到批判不良的政治弊端和社会风气的作用。

显然,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学者们都看到了艺术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看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艺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争取自由的社会实践中的主观创造,它不仅满足着人类的基本审美需求,还是客观世界在人们的主观世界的反映,起着社会教育与导向的作用,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是人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并从研究艺术的本质与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的功能在总体上概括为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两大部分。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人们常常提到的审美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组织功能等,而艺术的娱乐功能、宣泄功能、心理平衡功能则属于心理功能的范畴。

如果我们仅仅从艺术创作个体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个体的精神探索活动,那么艺术就是个人的主观活动,即想做什么,怎么做都行,这就很容易割裂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陷入为艺术而艺术的形而上学的误区。从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宏观角度出发去探讨艺术活动,我们便能够发现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艺术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艺术绝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基础,这就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一方面,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其创作思想、方法、实践等等都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会留下深深的社会烙印;另一方面,艺术家也会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反作用于政治、道德、宗教等领域,进而影响社会生活。既然艺术对社会的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那么这种作用就有两种可能性——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作为艺术创作个体的艺术家就必须相应地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积极健康的优秀艺术作品去鼓舞人民大众,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当代社会,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及电子媒体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空前便捷。这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本土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地本土文化不得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强势文化迅速繁殖扩展,挤压弱势文化的生存空间,加剧本土弱势文化的消亡。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要意识到它更是一种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是西方殖民掠夺和资本逐利的结果,它发端于西方文化,是对非西方文化资源的掠夺,对落后地区文化艺术的传统和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面对强势的西方文艺,其他地区民族本土文艺往往只能以通俗文化的形式残存下来,沦为西方享受异国情调的点缀。西方是全球化的绝对核心,非西方地区是“被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被边缘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化和功利性的特征。一方面,传统的强调主旋律的艺术创作思想受到叛逆性的报复与冲击,不再是唯一的正统标准;另一方面,文艺作品走向市场,市场成为唯一的标准,艺术创作被市场所左右。这就使得以往被过度强化的艺术的社会功能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被过度地弱化甚至被忽视。文艺变得功利而浮华了,成了做工精良、准备充分的一场场表演秀。在技术与操作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渐趋消失。在全球化、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艺术家们不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苦练技艺、历练精神、提高艺术上的修养,仿佛艺术只需要想出一个新颖别致的点子,通过新的媒介或新的观念形式把它包装出来,再进行一番商业操作,就万事大吉了。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艺术家不再对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刻而严肃的思考和反省,不再将艺术创作活动视作自身独立而艰难的精神探索过程,艺术不再是崇高而珍贵的精神载体的代名词了。商业操作成功的快感取代了精神探索的愉悦,以往艺术所关注的精神追求、艺术语言的精致、艺术修养的提升都成为商业成功所必须的手段,艺术已经被庸俗化了,而更像是一种商业行为了。

在这个艺术观念激扬动荡的时代,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挥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极力避免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

首先,艺术创作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不能仅仅以市场为导向或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国自古就有“画如其人”的评判标准,甚至以评判人的道德品格的“品”来给艺术作品定位,如谢赫在《画品》中就把书画分为“六品”,这里虽然是以艺术价值为标准,但也隐约包含着“人品”“品格”的意思。南宋的秦桧虽然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但因其个人品行上的败笔,终不能得以流传,而颜真卿、文天祥等先贤却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热情、不屈的激昂斗志和深沉雄厚的艺术造诣流芳万世,受到世人的敬仰。所以,艺术家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高尚的品格去打动人,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人。

其次,为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艺术创作要有针对性。

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它不仅仅表现为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包括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必须进入艺术世界,在传播的基础上,通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批评等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和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又反馈到艺术家那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如此循环往复,才是艺术活动的完整过程。 它不仅包含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活动(艺术生产),还包括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以及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艺术消费)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21世纪以来,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捷,传播途径更多样,这使得艺术在当代更加普及,更容易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大大的加强了,而艺术的影响越深刻,艺术的社会功能越强大,艺术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艺术家就更应该注重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属性。因此,艺术创作要有针对性,把握好尺度,对不同的受众人群要区别对待。广大艺术工作者要勇敢承担起应负的社会重任,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艺术作品,从作品的内容到艺术的表现形式上都要审慎选择,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避免不健康的价值导向。

最后,要有健全的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审查管理机制。

艺术的传播受到艺术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接受者四大因素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又会经过新闻媒介、博物馆、展览馆、出版社、艺术院校和艺术市场等中间环节,各种因素、各个环节都需协调起来,担负起各自的职责。传播媒介及政府文化管理机构对艺术作品的推介要有所选择,不能只考虑市场因素,更需要考虑社会影响,确实肩负起自己的监督检查的职能。受众也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要有所选择,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未成年人更应该在监护人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参与艺术消费,既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更是艺术传播媒介、社会管理机构、监护人应尽的职责。

总之,文艺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目前阶段,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紧紧围绕着“人民”这个核心,创作出既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72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3]。两次座谈会都强调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考虑作品的社会效益。艺术创作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高度统一,艺术作品不仅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更要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实现其社会价值。

[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4.

(责任编辑 许峻)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Artistic Cre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ZHANG G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Many people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rt ear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our society has been in a highly civilized era of informa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way and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have a qualitative leaping, and the art influences people’s life more profoundly and extensively. Thus, art workers must have a clear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noble personality. Meanwhile, the artistic creation should try to satisfy people’s aesthetic demands and embody the spirit of art.

artistic cre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rket value

2016-05-15

张戈(1975—),男,河南固始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20

J0-02

A

1008-3715(2016)05-0096-03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