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2016-01-23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冯 峰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冯 峰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均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入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应内容,两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以期达到一种理想契合的运行状态,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契合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符合中国特色,也由现阶段中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所决定。目前,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作用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一般情况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则多在高年级开展,因两者时间不同步,在内容和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因而诸多高校仅在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等就业教育中部分地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且多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展现,效果也不尽理想。高校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将两者充分契合,这既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减,呈逐年增多之趋势。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比2015年高出16万人,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每年将稳定保持在750万人以上,总量将维持在高位状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顺利养成也造成一定的冲击。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着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对待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培养教育下,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赋予其显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征。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可简单地概括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之中,不断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现实需求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样,反映着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导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当深入到有机统一着的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之中获得其理论与实践的依据。[1]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念等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质量与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关,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功能和效果密切相连。如果大学生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度,那么,他们在择业行为上就很容易产生偏差,进而导致择业时将国家和社会需求置之度外,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处处以“唯我”角度着想,从而会造成言行不一,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时,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就业问题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之中,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自觉校正自己的择业思想和行为。

(三)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为学生提供的作为道德认识起点的道德价值原则应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宗旨、目标,同时也应该具有基础性,因为道德价值原则具有程序性形式,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的具体道德规范,但却为具体道德规范的推导提供依据,并为解决道德问题提供指导。[2]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3]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大学生在择业时职业道德素质欠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计后果,唯利是图,为达到目的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当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高校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诚实守信品格,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使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4]新的就业形势对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其在就业过程中思想、观念和行为等的综合反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大学生一旦树立了某种就业观,也就内化为特定的职业选择趋向性,在择业时就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和选择。一份“大学生择业趋向问卷调查”显示,八成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31.2%的学生把就业难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为“缺少实际技能,难以符合企业要求”。在“毕业后你最理想的就业单位是什么”选项中,选择“编制内”和“国企”的人数最多,这两部分共占59.8%。[5]近几年被吵得沸沸扬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名考生扎堆报考同一岗位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发展、调整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应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做好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就业创业政策的解释、宣传、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从而规范和引导其择业思想和行为,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凸显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机制的全面实施和不断发展,进入市场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一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的调查显示,有40.5%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有8.8%的学生认为一点也不重要。[6]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层次,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很多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开展一些实用性、时效性和实操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现象。目前,在学校层面,一些高校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没有将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与当前就业形势和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当然也无法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很多大学生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是其中心任务。一些大学生认为通过接受学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更快、更好地落实理想的用人单位,获取适合的职业岗位就是就业创业指导的最好体现,至于开展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搞形式主义,既不能为自己择业提供帮助,也不能为自己带来职业岗位,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和抵触情绪。一旦面临关系自身的切身利益时,一些大学生往往会抛弃正确思想政治理论的引领,出现一系列如职业价值观扭曲、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失等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现象,因而在职业选择时也变得更为现实和功利。这些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及时把握问题的前沿是关键。把握了前沿,就牵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前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问题从前是前沿,现在解决了或者发现是过时了的假问题,那就不是前沿;有的问题从前不是前沿,但经过一段时间仍然不能解决或出现了新的情况,那就有可能成为前沿。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前沿问题是什么?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或许是不二之选。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7]一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之中,且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多以传统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来。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说教,对于大学生的学历层次、专业特色、性别差别、性格特征和内心需求等并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不能进行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教学,当然也不能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有精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从而影响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不容乐观。一是高校普遍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总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名教师往往要承担上百名甚至数百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此种状况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开展正常的课程教学尚显得力不从心,更别说在就业创业指导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很多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并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缺乏,且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高,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突出标志。[8]与时俱进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之中,无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在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放在低年级进行,而大学生普遍在临近毕业时才真正关注就业创业指导。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如果高校不充分重视两者的契合,很容易造成思想层面的不重视,在教学层面也极易形成彼此相脱节的现象。一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较薄弱,且形成相对固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现象。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应与时俱进地改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举行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邀请一些优秀校友、成功人士、道德模范等与毕业生座谈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到就业创业指导之中,这样,往往能更大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功能和效果。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的今天,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媒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拓展和应用,大学生非常容易获取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使大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向大学生传递着各种不良的观念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或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因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与时俱进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之中,找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自觉抵制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和诱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契合的有效途径

(一)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效果,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理想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紧密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充分契合:一是注重就业创业指导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高校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全程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征,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全过程。二是注重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契合。典型教育具有形象直观,号召力、感染力强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教育效果更深入,也更持久。自我教育则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熏陶,进而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起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职能部门可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和整理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和材料,汇编成册发放给大学生;也可邀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通过职场人物生涯访谈以及举办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和就业论坛等形式,使大学生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从而受到教育和鼓舞,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自己的择业选择之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三是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契合。要想切实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层次,高校既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理论教育,也要注重实践教育环节,两者任何一方缺失,都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高校可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参观、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大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国情和民情,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职场的竞争和挑战。

(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大学生视为受教育的客体,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制约。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广大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大学生在这个整体中居主体地位。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高校要不断加强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的研判,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的最佳契合点,坚持以大学生为本,树立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切实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这是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精髓所在,也是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当前,各种积极、消极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同时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界限模糊、选择困难等问题。要使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关键。其一,优化社会环境。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功能,加强立法建设,营造安定有序、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二,优化高校育人环境。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注重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工作,增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意识,自觉地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育人环境氛围。同时,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让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三,优化网络育人环境。网络已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现阶段,网络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全过程。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四)发挥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水平,服务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通常情况下,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最基层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大学生在校期间与辅导员朝夕相处,在辅导员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下,最容易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关系,最容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契合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理想人选。高校政治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关注大学生中出现的思想意识问题,充分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发展趋势,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分清重大是非问题。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将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感,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始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社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合理、有序地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1]沈壮海.解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之结[J].思想理论研究,2011(21).

[2]洪明.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在培育道德理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EB/OL].(2004-10-15)[2016-08-02].http://news.sohu.com/20041015/n222514470.shtml.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8)[2016-08-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18/c1001-19612670.html.[5]媒体调查:59.8%学生的理想就业是进国企和编制内[EB/OL].(2013-03-04)[2016-08-05].http://roll.sohu.com/20130304/n367761197.shtml.

[6]丁全忠,王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

[7]沈壮海,刘玉标.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标志[J].教学与研究,2008(9).

[8]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06-07-23)[2016-08-0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责任编辑 姚虹)

O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ENG Feng

(Research Center of Youth problem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In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of 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guidance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re both important contents of teaching work. The former should be enhanced in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should be blended into the former. Their mutual effect and promotion tend to form a virtuous cycl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ideal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agreement

2016-09-05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15JDSZ2076)

冯峰(1973—),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17

G641

A

1008-3715(2016)05-0082-05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