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67例临床分析

2016-01-15郭丽娟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2期
关键词:矫正术重睑眼轮

刘 唯,郭丽娟

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四川 遂宁 629000

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67例临床分析

刘 唯,郭丽娟

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四川 遂宁 629000

目的 探讨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对67例求美者采用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切口用眼科剪在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下分离,松解皮下增厚的筋膜组织,减除错构的眼轮匝肌纤维和内眦韧带浅层按实际需求使内眦韧带按骨膜附着方向缩短。皮下组织原位无张力缝合至下方内眦韧带,下睑皮肤平移后缝合,常规重睑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至睑板前筋膜,一般少去或不去切口下缘眼轮匝肌,止血后内中外三点皮下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筋膜缝合,间断缝合切口。结果 67例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切口均Ⅰ期愈合,重睑形态满意,弧度自然,内眦赘皮消失,两内眦间距缩短,泪阜完全显露,符合三庭五眼美学标准,重睑线在内眦部衔接平顺,形态外观自然, 其中11例内眦部瘢痕前两个月略红,质地偏硬,3个月到半年逐渐软化,色泽恢复,瘢痕不明显,未出现瘢痕增生。结论 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局部切口不明显,重睑外观优美,睑裂延长,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术式。

横切口;内眦赘皮;重睑

东方人上睑异于高加索人种,上睑臃肿且睑裂细小,先天性内眦赘皮是最为常见的容貌畸形,由于赘皮遮挡泪阜部分或全部,常使内眦间距过宽及上睑皮肤皱裂过低,影响重睑的形态,传统的内眦赘皮矫正术式有“Z”成形术、“W”成形术、“V-Y”成形术、“L”型皮肤切除成形术及内眦韧带缩短或移位术等[1]。重睑术式有埋线法,切开法,微创三点切开法,及微创切开联合埋线法等,其中切开法适合所有要求行重睑成形术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许多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联合重睑成形术的新手术方式,自2013初年至2015年笔者采用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为67例单睑合并内眦赘皮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就医有美容需求的,单睑合并轻到重度内眦赘皮67例,均为女性,年龄18~37岁,其中轻中度为28例,重度为39例。

1.2 手术设计

常规根据眉睑距设计重睑宽度为6~8 mm,根据患者上睑基础情况标记重睑切口线,注意内眦处重睑线距离内眦角至少5 mm。确定原内眦角在皮肤表面投影为A点,将内眦部皮肤向鼻侧沿内眦平面牵拉并暴露内眦角皮肤及泪阜,水平距离内眦角皮肤边缘约1 mm定位B点,在下睑缘距离内眦约8~10 mm处定位C点。C点可随内眦皮肤平移程度而调整至皮肤能无张力对合整齐为止。ABC三点连线即是内眦切口线。

1.2.2 手术操作 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加1∶100 000肾上腺素配制5 mL局麻混合液备用。①将局麻液注入内眦部切口线皮下一侧约0.5 mL,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将下睑切口下缘皮下与眼轮匝肌间向下分离约1 cm,用眼科剪在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下分离,松解皮下增厚的筋膜组织,减除错构的眼轮匝肌纤维和内眦韧带浅层,充分暴露内眦韧带,让内眦部张力达到最大程度松解,内眦韧带采用电凝缩短法,用眼科镊夹住暴露的内眦韧带,按实际需求使内眦韧带按骨膜附着方向缩短且符合生理要求。使鼻侧切口端和B点皮肤自然重合,内眦韧带不可过分缩短,用5-0丝线将B点皮下组织原位无张力缝合至下方内眦韧带,B点上方猫耳沿重睑标记方向修剪一遍重睑术后隐藏于重睑沟内。下睑皮肤平移后,切口用7-0丝线缝合即可,缝合后下睑切口。②将重睑切口线皮下注入约1.5 mL,按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至睑板前筋膜,一般少去或不去切口下缘眼轮匝肌,以便保护睑缘动脉弓同时有效防止切口凹陷。对于上睑较薄者可以适当剪出一条切口下缘眼轮匝肌,止血后,7-0丝线内中外三点皮下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筋膜缝合,缝合点应高出重睑线约1 mm以达到睫毛微翘的动人效果。其余切口行上下缘及睑板前筋膜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术毕,切口外敷红霉素软膏,小纱条覆盖伤口以防渗血,24h每隔2-3小时冰敷眉区眶外侧及下睑部,重睑7天拆线,内眦切口5天拆线,术后一个月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术后2周内眦部可用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预防瘢痕治疗。

2 结 果

本组6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切口均Ⅰ期愈合,重睑形态满意,弧度自然,内眦赘皮消失,两内眦间距缩短,泪阜完全显露,符合三庭五眼美学标准,重睑线在内眦部衔接平顺,形态外观自然,其中11例内眦部瘢痕前两个月略红,质地偏硬,3个月到半年逐渐软化,色泽恢复,瘢痕不明显,未出现瘢痕增生。

3 讨 论

内眦赘皮是上眼睑皮肤向下延伸遮盖泪阜形成的半月形皮肤皱褶。目前学术界对于内眦赘皮的形成有几个观点,多数学者认为是内眦赘皮下眼轮匝肌和皮下组织增厚有关,近年学术界观点认为内眦赘皮是因上下睑眼轮匝肌于内眦韧带起始处错位、错构所致[2]。内眦赘皮在东方人中发生率较高,影响容貌,尤其是在行重建术时若不同时处理内眦赘皮,则重睑成形后,内侧重睑多会隐匿消失。随着医疗美容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于美容需求的提高,重睑及内眦赘皮矫正已经成为“小眼症”患者最常选择治疗的美容项目[3]。但是内眦赘皮矫正不理想,尤其是瘢痕遗留是整形医生面临的难题。目前内眦赘皮手术方法有“Z”成形术、“W”成形术、“V-Y”成形术、“L”型皮肤切除成形术及内眦韧带缩短或移位术等,美中术式各有特色,但仍然存在如手术设计复杂,初学者不易掌握,术中操作过于繁杂,皮瓣过多,术后切口瘢痕显露不易隐藏,赘皮复发率高等缺点。重睑成形术同期行内眦矫正的一个原则就是只在引起最小皮肤瘢痕的基础上使用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4],该术式优点:①内眦部切口与重睑线内侧切口不延续,避免术后因瘢痕挛缩出现瘢痕性内眦赘皮;②手术先后顺序一定是先行内眦赘皮矫正在行重睑术,只有内眼角形态恢复正常形态才有可能准确的设计重睑线;③下睑延伸切口下缘皮下,内眦赘皮皮下及眼轮匝肌下游离到位充分松解,松解皮下增厚的筋膜组织,减除错构的眼轮匝肌纤维和内眦韧带浅层,以利于组织在无张力状态下重新分布;④A点到B点设计时稍保守,应术中根据内眦韧带缩短情况调整,目的为了让内眼角切口终端无张力缝合,使瘢痕发生率降低;⑤下睑切口距睑缘2 mm术后能很好地隐藏瘢痕;⑥重睑术切口下缘眼轮匝肌根据求美者情况少去或不去,术后闭眼时重睑切口凹陷不明显;⑦重睑且开始中央皮下层保留一到两根静脉回流术后肿胀不明显,且恢复时间短;⑧皮下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筋膜缝合,缝合点应高出重睑线约1 mm以达到睫毛微翘的动人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局部切口不明显,重睑外观优美,睑裂延长,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术式。

[1] 杨宇,张海明,胡守舵,等.1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手术的一种新方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3):130-132.

[2] 金卓为,刘凯.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治内眦赘皮[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6):441-443.

[3] 李丙辰.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2015,5(01):21-22.

[4] 周信荣,胡禹,张冰玉,等.横切口内眦赘皮矫正联

合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06):519-520.

[5] 邱焕标,郭蒙歌,林舜娜,等.改良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2014,35(14):2189-2190.

刘唯,主治医师,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

猜你喜欢

矫正术重睑眼轮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重睑修复术后重睑凹陷过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在中老年眼袋伴有泪槽凹陷中的应用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术后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重睑失败?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变化观察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