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30黄月勤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研究组

黄月勤

(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黄月勤

(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目的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循环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采取循环护理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循环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

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由此而导致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就是老年患者,该类疾病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因此,如何对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血管内科对收治的老年患者采取循环护理模式,发现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3±4.2)岁;冠心病43例,高血压28例,肺心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其他2例。将其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循环护理(PDCA)干预模式:①计划: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构建科学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各项资料。在护理操作开展之前,护理人员应当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对患者在护理方面需求进行调查与确认,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具体内容包括: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并且将药物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鼓励患者家属,使其能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2];指导患者形成科学的作息时间,并且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运动适当运动,提升身体各项机能。②执行: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面对面方式将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从而对其在健康生活、心理护理及知识宣传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③检查:护士长在对病房进行巡查的时候,应当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提出问题,并且要和患者一起讨论、商量,从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3]。④处理:通过全面的检查能将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方面知识了解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你了解,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通过信息反馈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出来,进一步采取优化与完善对策,从而使该类问题能够在新一轮的PDCA循环护理执行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解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与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语言交流、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层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语言交流 自我护理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研究组 48 75.2±10.1*70.5±13.5*74.9±12.4*69.2±13.8*81.1±12.4*对照组 48 55.7±9.4 45.3±10.5 35.9±10.2 56.9±13.2 63.8±11.7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46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护理满意40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3.3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也叫做循环系统疾病,其主要指的是一系列涉及到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心脏等各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群,其不仅会影响到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还会使其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甚至会对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

随着当前心血管内科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DCA循环模式是一项科学的工作程序。在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模式主要的程序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一整个护理循环的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开展及质量提升的过程,这一点也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应用的重要基础[4]。PDCA循环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应用过程中,主要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护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②对护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进行调查,从而选择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进行研究,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5];③在问题解决之后再将护理工作反馈到各项护理环节之中,从而实现护理水平的根本性提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采取循环护理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1] 王 丽,牟 玲.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3):91-93.

[2] 袁 红,刘 娟.PDCA循环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3,(08):52-53.

[3] 曹 霞,谢秀梅,杨娉婷,王雅琴,袁 洪,陈志恒.基于PDCA模式对功能社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04):485-491.

[4] 陈文专,陈巧惠,郭泽雯,欧妙琼,杨晓梅,谭艳阳.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10,(04):362-364.

[5] 周如女,罗 玲,周 嫣,王怡君,朱 佳,宋黎翼,冯芳茗,金 晶,周 莹,吕剑虹,徐 励,徐 筠.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1):48-51.

本文编辑:卢 娇

R473

B

ISSN.2095-6681.2015.031.118.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研究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