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

2015-12-30张凯红

关键词:肺心病满意率心理

张凯红

(黑龙江省萝北县军川农场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244)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

张凯红

(黑龙江省萝北县军川农场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244)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心病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期抑郁症状,且可提高护理满意率。

心理护理干预;肺心病;抑郁

肺心病全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肺动脉、支气管等慢性病变所致,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窒息的主观感觉,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1]。本文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肺心病患者,观察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肺功能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7.24±3.26)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15±1.15)年。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7.87±3.9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93±1.86)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优化、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来源,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大多来自于疾病本身、家庭支持以及社会影响等,肺心病会给患者带来喘憋及濒死感,容易引发患者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此情况与患者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及陪护,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鼓励患者在病房内进行适量的活动,增加与家属、病友等的交流,减少患者孤独感。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中,发掘患者的业余爱好,根据患者的业余爱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情绪得到宣泄,增强患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减轻患者的角色强化主观意识,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减少患者对周围事物和人的依赖性,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2]。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当评分>35分时,表示存在严重抑郁;当评分>20分时,表示存在轻度或中度抑郁;当评分<8分时,表示不存在抑郁症状。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肺心病患者经过护理后,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17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6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前两组肺心病患者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0.47±3.16 8.27±4.39对照组 19.94±3.35 16.77±3.49

3 讨论

肺心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据研究显示,进入冬季后,医院入住的患者有50%~60%为中老年肺心病患者[3]。肺心病具有病程长且治疗后预后差等特点,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障碍,因此肺心病患者容易因各种因素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

针对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心理护理干预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配合亲切的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获取患者信任、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其次,在护理中对患者高度负责,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能够使护理措施循序渐进地实施,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心病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加以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率,适合临床推广。

[1] 阿尔孜姑丽·阿不都热西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01.

[2] 吕胜琴,左晓蓉.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101-1102.

[3] 孙应红.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288-289.

[4] 杨艳萍.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4):33.

[5] 陈 玉.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4):172-17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31.112.02

猜你喜欢

肺心病满意率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心理小测试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
心理感受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