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5-12-30

关键词:预见性脑出血发生率

任 贞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任 贞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21.45±3.5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34±4.12)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几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脑出血;效果

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状况较为迅速,病情恶化速度比一般的疾病快。倘若出现病发区域在脑干部位或其周围,则可能最终发展成脑疝而导致患者死亡[1-2]。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脑血管壁产生粥样硬化,使得脑血管的直径变小,当患者受到各种外界刺激时,会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而出现脑出血状况[3]。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4]。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预见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42.0±5.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40.8±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CT查扫确诊为脑出血。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后,遵嘱咐对患者进行医治、抢救、在手术前并且准备送入手术室,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对各种问题依照医嘱采取解决方案;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接到患者的急诊室通知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准备好抢救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治疗性护理时,必须进行各项的治疗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最后安全送入手术室,手术时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依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好患者急救时各种药品和仪器,密切观察记录心电图,必须实施有效气管插管和吸氧操作。了解手术情况和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患者的肾功能和呼吸道方面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中枢性高热等不良反应,将患者的病情报告给主治医师,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预判,达到先预防后治疗的作用,最终能够可以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预见性护理

手术后,要对患者的手术期间的状况得出一个基本的效果评价。记录患者的意识和眼睛瞳孔等状况。如果患者的脑内压增高会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如果脑内压增大或脑部血肿持续恶化,不能够得到快速治疗,最后可能导致脑疝,产生生命危险。

对患者可能出现肺部的感染进行相关预见性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和清痰,不能通过自身进行清痰的患者,必须进行雾化吸入少量生理盐水(NS),达到将痰液稀释的目的;对于痰多、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过长的患者,可以进行气管切开进行排痰,对于切开护理的患者,每日都必须注意敷料的更换,注意更换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对患者进行挪动时,注意动作的轻柔。对于患者可能存在肾衰竭时,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使用高剂量的甘露醇等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肾小管产生功能性损伤,使得肾小管坏死,出现肾组织水肿,最终出现急性肾衰竭状况,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患者进行定期血液检查,观察患者的排尿量及摄水量是否超标,当患者的排尿量减少时向医生及时报告;对于甘露醇等脱水剂使用,需要小剂量多次使用,或者更换脱水剂和其他脱水剂交替进行使用。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30天内的手术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1.45±3.5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34±4.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对比(±s,min)

组别 n 抢救时间观察组 49 21.45±3.51对照组 49 31.34±4.12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疾病,由于其发病迅速,故有效的护理对于该病的预后及治疗有着积极意义[5]。预见性护理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需要护士的独立思考,使用专业的护理技术、独立思考能力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主动监控[6]。在预见性护理程序中,必须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方法,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21.45±3.5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31.34±4.12)min(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抢救时间,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巨大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严苏萍.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11):96.

[2] 明珍华.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9):130-131.

[3] 朱珊珊.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9(30):2787-2788.

[4] 王晓娟.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4):323-324.

[5] 马其根.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35(8):1246-1247.

[6] 王 玉.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73-17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31.100.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脑出血发生率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