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旅游业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2015-11-28王淑新胡仪元

商业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空间数据

王淑新+胡仪元

摘要: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差异;空间数据;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深刻认识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扮演起缩小区域差距的角色这一问题,对于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发展旅游业能否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二是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且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旅游业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将上述思想进行定量化表达可以采用收敛模型,本文将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加入收敛模型中[1],计量模型采用如下形式:

(1/T)ln(rjt)=α+βln(yjt-1)+γln(tojt)+∑[DD(]3[]k=1[DD)]ckln(xjt)+εjt,εjt~N(0,σ2)

其中rjt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yjt-1为上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tojt为人均旅游收入水平;xjt为其它影响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衡量)和对外开放水平(采用惯常的处理方法,以当年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2])。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形式,以提高序列的平稳性。为更好地考察不同区域旅游收入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现对传统的收敛模式进行改进,取T=1,以便通过考察每年各个省(区、市)的横截面数据,计算出该年旅游收入差异的变化情况,并得出不同年份旅游收入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中系数含义的判别方法如下:

如果β和γ数值同时为正,则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存在贡献;如果β和γ数值同时为负,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缩小存在贡献;如果β数值为正,γ数值为负,尽管经济差距存在扩大趋势,但旅游业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有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如果β数值为负,γ数值为正,尽管经济差距存在缩小趋势,但旅游业有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此外,为了更好地考察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不含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计量分析,以有效比较两种状态下的稳态值、收敛速度和收敛时间。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31个省(区、市)2000-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末人口数量、进出口总额、旅游业总收入(包括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而2009-2012年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3)。2000-2012年以美元计算的入境旅游收入、进出口总额,按照当年平均汇率价(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换算成当年人民币数量,不同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和GDP用价格平减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折算成2000年价格,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使不同时期的数量具有可比性。

二、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一个变化特征

本文以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与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反映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前者反映了旅游收入增长的速率水平,后者反映了旅游发展的质量水平。图1显示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与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在整体上呈现出反向对应关系,即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高的地区增长率较慢,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低的地区增长率较快;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较高的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较低的地区,多为经济较落后省份(不能排除特殊个例的存在,如云南和贵州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达到1267%和1715%,但此两省不仅在全国,即使在西部也属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因此,经济落后省份因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不仅远超过发达地区,而且超过本地区GDP的增长率)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三、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计量分析

图1显示2000-2012年间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达省(区、市)和落后省(区、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应有更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地理位置、文化差异等能够弥补模型的不足[3]。本文采用Eviews60对公式(1)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模型回归效果整体上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本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内陆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个省(区、市)(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虽然在地理属性上属于沿海地区,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其它省份相差较大,故将其列为内陆地区考察)。

沿海地区是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内陆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边缘地区,两者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产品特点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4];沿海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地区,内陆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较低地区。从全国范围看,β的回归系数为1122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00006,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见表1)。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发展差距趋于扩大,但旅游业的发展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从沿海地区看,β的回归系数为01858,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00273,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见表2)。这表明沿海地区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经济发展差距趋于扩大,旅游业的发展强化了这一趋势。

从内陆地区看,β的回归系数为1135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00013,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见表3)。这表明尽管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经济发展差距趋于扩大,但旅游业的发展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2000-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贵州、甘肃、青海等省份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其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所以,内陆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与东部地区不同,但与全国范围的分析一致。

四、结论

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旅游业更是缩小不同省(区、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为缩小发达省份和落后省份经济发展差距做出了贡献。因此,无论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看,上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均不具有收敛趋势,无需再考察比较稳态值、收敛速度和收敛时间。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寻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工具时更应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手段,通过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参考文献:

[1]Seetanah B. Assessing the dynamic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for island economie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1): 291-308.

[2]闫克远,李秀敏. 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差距与经济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 133-137.

[3]郭为,何媛媛. 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收敛与就业差异:基于分省面板的说明[J].旅游学刊,2008,23(3): 29-36.

[4]薛领,翁瑾.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J].旅游学刊,2010, 25(8):26-33.

The Effects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Shrinking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WANG Shu-xin, HU Yi-yuan

(Institute of Regional Econom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patial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shrinking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with spatial calculating method. The co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ourism industry plays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Tourism industry can shrink provincial economic disparity on national scale, and promote different provinces to get balanced growth, and the same role in the overland region; although industry enlarges provinci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the coastal region, every region should still pay attertion to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s prove that the policy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overland region is effective.

Key words:tourism; regional disparity; spatial panel data; empirical analysis

(责任编辑:厉新)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空间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基于文件系统的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存储与组织研究
嵌入式环境下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