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

2015-11-26翟治业毋明蕊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翟治业,毋明蕊

(三门峡市中心血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

翟治业,毋明蕊

(三门峡市中心血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应对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至今已有17个年头,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积极参加到无偿献血活动中。在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加和无偿献血工作处于“瓶颈期”的今天,献血不良反应的妥善预防与应对处理已经成为无偿献血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影响到献血者本人的身体健康及安全,还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理解、认识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更会影响到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有效开展以及整个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三门峡市中心血站2009—2013年5年来对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对处理中所做的探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介绍如下。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三门峡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3。

表1 2009—2013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人次]

表2 一天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情况(24小时制)

表3 初次、非初次及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情况[n(%),人次]

1.2 资料分析

通过对2009—2013年的无偿献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为287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0.27%。从表2来看,献血不良反应在10点至14点发生的有175人次,占献血反应总人次的60.98%。从表3来看,出现初次献血不良反应的人次是出现非初次献血不良反应人次的近3倍,出现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的有37人次,占献血不良反应总人次的12.89%。经过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和献血后回访,有45人次重复参加了无偿献血,占15.68%。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献血不良反应对再次参加献血或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

部分初次献血者不甚了解献血知识,对献血有某种顾虑和偏见,从而加剧了献血者恐惧、紧张的情绪。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看到采血针头比预想的粗、采血袋比预想的大,也会给献血者以心理暗示,特别是看到其他献血者表情凝重或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更会加剧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故而易发生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

2.2 环境因素

根据数据统计,献血不良反应较多出现在采血车上,这是由于采血车空间相对狭小、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环境条件差等原因,让本来就有紧张情绪的献血者更加紧张。

2.3 人为因素

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献血者的血管粗细、身体胖瘦等不同,有时不能做到一针穿刺成功,这会加深献血者献血时的疼痛程度,增加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4 对献血不良反应处理不当

采血工作人员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不强,遇到情况惊慌失措,会加重周围献血者的恐惧和疑虑心理,易形成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

2.5 其他因素

一是部分疼痛敏感度较强的献血者,由于反射作用使周围的血管出现扩张的现象,回流血量减少,严重抑制了献血者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导致其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二是空腹和疲劳献血。现代经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经常熬夜、睡眠不足,清晨无法正常吃早餐,使身体长期处于疲劳、亚健康状态,在献血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造成部分人群出现献血不良反应。

3 献血不良反应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

3.1 对稳定献血者队伍的影响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因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认知程度的不同、护理措施不足、心理紧张等主客观因素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都将作为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对献血者再次献血产生消极影响,献血者有可能将这些消极的信息传播给周围的人,势必影响无偿献血招募工作。

3.2 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同时有自己广泛的网络交际圈(朋友圈)。任何一例不起眼的献血不良反应,若不及时有效处理,负面信息都有可能通过现代网络媒体形成“蝴蝶效应”,使负面信息呈几何级数递增,在无形中左右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知和态度,影响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4 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和处理

4.1 注重心理疏导

献血前对献血者充分讲解献血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科学道理,对献血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对心理过于紧张的献血者可让其在休息区休息等候,送上一杯热饮或凉茶,使其进一步了解献血知识,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4.2 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务人员人性化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4.2.1 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减轻献血者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情献血,有效地预防因静脉穿刺所引起的痛性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痛性休克、静脉穿刺部位青紫等)。

4.2.2 增强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要强化医务人员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在采血过程中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色及血流情况,做到勤观察、勤询问、早发现、早处理。一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要保持冷静,先实施心理护理,避免献血者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然后根据献血不良反应类型、程度进行对症处理。

回观谢灵运本人与陆机生平际遇,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版本里的陆机形象,实际上酷似谢灵运本人,甚至胜过谢灵运诗文勾勒的自画像。他将不能或不愿直视的那一部分自我,投射到笔端有一定相似经历的陆机身上,从而保持自己并不真实的自我认识和心理优越感。这是他在不利处境下本能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但在文史边界暂时还不甚清晰、也没有现代心理科学辅助的六朝,人们无法分清他的讲述和历史真实。从此之后,最广为人知的陆机形象,渐渐被替换成一个挂着陆机名字的谢灵运。这类现象对史学的干扰是很难被直接觉察的。

4.2.3 医务人员仪表仪容、服务态度等整体要求 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佩戴上岗证、统一使用文明用语、统一发型服饰、统一佩戴宣传彩带、统一运用换位思考法处理问题。表扬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表现,简单温馨的鼓励以及细小问题的及时处理,均可以增强献血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4.2.4 定期监督考核 落实医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挂牌上岗,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献血服务言行,以提高献血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献血满意度。

4.3 完善志愿者服务

无偿献血志愿者有着多次的献血经历,他们用自己的献血经历进行宣传、教育和动员,这样更贴近实际,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2]。同时,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培训和考核,使其用耐心细致的解释、规范热情的服务接待献血者。

4.4 严格健康检查征询

无论初次或非初次献血者,都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健康征询,首先通过征询,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不能献血或暂不能献血的人群因各种原因献血,尤其是大学生、现役军人或集体组织献血活动的献血者,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因疾病或心理暗示而诱发的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

4.5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4.6 预防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控制献血反应源、切断连锁反应途径、保护易反应人群3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预防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献血反应源就是要增强采血医务人员“每一位献血者都有可能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意识,有效控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切断连锁反应途径就是处理献血不良反应时应做好隔离措施,如用布帘遮挡、低声交流,避免加重其他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导致连锁性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3];保护易反应人群就是做好献血不良反应现场解释工作,说明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是常见的,不会留下后遗症,解除在场献血者的心理顾虑。

4.7 加强献血后回访

通过有效回访,让献血者感受到参与无偿献血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鼓起再次献血的勇气。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现场处理后,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就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讲解,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和血站医护人员的联系电话,如有不适症状及时联系。同时,医务人员要做好不良反应记录,由专人负责在一周内电话回访1~2次,及时了解献血者身体状况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感谢,必要时由医护人员上门进行告知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献血者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疑虑,理解和信任无偿献血工作,再次献血时间到时可及时进行电话提醒,鼓励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4]。

4.8 与临床医生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献血后离开采血地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部分献血者第一反应会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的处理有时会加重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对献血工作的疑虑和不信任,同时会让现场其他人员对无偿献血产生错误的认识,拒绝参与献血。这就需要血站与医院的临床医生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让临床医生对献血不良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4.9 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颁布实施了17年,顺利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全力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安全与需求,这和无偿献血宣传的力度是分不开的,同时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也逐渐由利我层面过渡到利他层面。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通过各种媒介、多种途径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重视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适量献血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是在帮助别人、自己和家人。通过深入系统的宣传,可有效预防和减轻献血者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5]。

[1]姬燕杰.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析[J].健康之路,2013,1(6):289-290.

[2]刘晖.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增刊):28.

[3]陈英,夏丽翚,孙红霞.街头献血发生连锁性献血反应4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21-122.

[4]赵琼仙.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6):62-64.

[5]姚丽英.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4):336-337.

R195

B

1671-1246(2015)14-0123-03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