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词语教学方法探究

2015-11-20叶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悟积累识字

现行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与写字。但在长期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了老师会无意识的进行“重识字”轻词语的理解、练习、迁移的问题。忽视了词语的辅助作用,对于第二学段的学习会造成理解的断层。本文用学校老师的常规课分析,找到了适合低段的词语教学方法,根据词类、词境、词义、词累不同的教学方法强化词语的运用和迁移,使低段语文教学既不失“识字本色”,又让孩子语言发展“精彩纷词”。

一、重识字教学下的低段词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说重视识字教学绝不是摒弃词语的教学,而且词语教学是关系着字的理解,语句之间的沟通,文章脉络的疏通的桥梁纽带,又是第二学段的基础工程。因此低段词语教学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通过我对我们学校一二年级的听课反馈来看,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词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识字指导 轻词语理解

在小学低段的课堂中,我们拿到课文首先想的是课文中哪几个字是要教学的,如何让他们掌握这些字词,重点突破这些字的教学后一堂课文也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我们知道课文的词语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不是孤零零的词语,它要表达一种情感或意象。而离开了情感和意象,它就仅仅是一种符号。但在我们学校的低段课堂中,我发现老师的教案目标中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识字、积累、方法、感悟”。

误区二:重字的运用 轻词语的练习

从集中识字,到随文识字,从字形字义来理解字的意思,从组词到识字到各种识字的发现,课文生字的运用无处不在。但词语的运用却只停留在造句层面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如果割裂了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词语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教学词语,忽视了“整体效应”,必然导致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的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误区三:重内容的分析 轻词语的积累

无论是高段课堂还是低段的课堂,语文学习后应让孩子们在脑中留下一些语言的痕迹。而不是让孩子了解了内容而没有语言的积淀。

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低段语文的词语有效度开发策略。

二、提升词语效度:重识字教学下的词语教学途径

我做了一个一年级课文的词语统计,我发现人教版一年级教材的词语,虽然没有以“词语表”的形式出现,却在识字课文中、阅读课文后、语文园地这些地方呈现出来。

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教材中涉及到的词语量比原浙教版的同期教材要多,可见教材并没有轻视理解词语这一问题。经过实践我觉得词语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把握教材,做好词语归类。

在教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就让语文教师按照课文的章节分配好任务,每个语文老师梳理一个单元,将词语的类别梳理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就有章有法,教材中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带有认读字的词。这类词语是帮助学生生字学习的。如:一(下)《爷爷和小树》中的“暖和”,暖是生字,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记住这个字,就先来学习带有这个生字的词“暖和”。

(2)带有要写字的词。这类词是帮助学生在学会书写的同时,用词的方式进行积累,更容易让学生记忆。

(3)贯穿课文内容的词。文本的教学有时只要抓住重点的词,就可以把文章梳理顺畅。如《棉花姑娘》中的“盼望”。就可以围绕“为什么盼望?”“盼望什么?”“盼望到了吗?”从而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4)特殊结构的词语。如常见的ABB、AABB、ABAC、ABCC、AABC,此外还有反义詞构成的词语如:反正、来去;近义词构成的词语如:寻找、奔跑、叫喊。

我们通过清理词语的种类以及词语教学的目标能让低段词语教学更扎实、有效。只有正视词语的教学才不会被识字教学淹没。

2.结合教学语境,进行词语教学。

低段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知识储备都不相同,我们要预设孩子的零起点,这就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行的低段识字教学,我发现只有更好的结合语境来学习,孩子在随文识字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不然孩子理解词语变成了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在保证识字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学习语境来进行词语教学。

(1)联系生活 展现词语语境。

生活展现词语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于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都是以原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可以使词语的内涵更丰富、更具体。而且对于生字也很巧妙的认识了。

(2)运用图画形式,直观再现词语语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词语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词语内容想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①教师自制画 词语理解具体化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笔画和剪贴画。以图形表现形体轮廓,不像放大图那样要求逼真,只要大体形似即可,即使有些变形也无妨。因此制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剪贴画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贴上拆下,灵活运用,使画面充满生气。凡是无需细致描绘的词语画面,只需显示形体轮廓,就能再现词语情境的,便用剪贴画再现。简笔画优点是随时都能呈现方便实用。

②课文插图 词语语境形象化

低段教材图文并茂,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资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这些字词的意思。

(3)依靠演示画面,使词语展现动态化。

有时我们为了给孩子画面我们可以通过神态、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词语。

3.抓重点词语进行教学,理解词义。

在小学的中段,我们经常会使用抓重点词语进行教学,理解词句的意思,我发现同样是小学低段对于课文教学也同样适用。比如《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中的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点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虽然课程标准在目标的设定上,分学段进行,这样做的目标是让我们有更具体的目标。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单位,一篇课文当中,必然是由许多词语组合而成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遇到以前没有出现的词语就要进行教学,让学生去记住词义的话,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是费时而低效的,加重学生学习的負担;另一方面,这样会大大地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会脱离了作者写作的原意,其实很多课文,都有他的词眼。

三、积累词语:让词语效度得以运用与迁移

低段的词语积累对于课文的理解,写话的训练,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如果单靠课文几个词语的积累我想对于我们今后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想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就像识字教学中,对于单个字的运用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1.推陈出新,利用词语进行练习迁移。

在教学新词语的时候,可让学生由新学的一个词语引出知识的迁移,让词语的效度提升。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中由“懒洋洋地晒太阳”和“慢吞吞地说”联想到“懒洋洋地睡觉、懒洋洋地工作”“慢吞吞地走路、慢吞吞地读书”……这样,以后学生在运用词语的时候就不会单一枯燥,重复无味了。

2.触类旁通,让词语积累变得一词多得。

我们发现让孩子进行随文识词,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在脑海中的词语也随着课文阅读的而开阔,学生接触的词语也越来越多,但对于这些词语,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很粗浅的,为了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美丽的小路》中的“散散步、说说话”和“花花绿绿、干干净净”以及“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这三类词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记,然后引出“写写字、聊聊天、红红火火、日日夜夜、漂漂亮亮、打开了书本、穿上了衣服……”等词语,既大量积累了词语,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词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同词性归类、同主题归类、同部件归类等,大量快速地积累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作用。而且教师也可以将前面的词语的归类进行一词扩充,通过孩子自主的积累,扩充式的积累,不仅方便积累也为孩子积累词语提供可行的方法。

3.聚焦文本,变更积累。

其实在低段的教材中有很多单元开头都有一些纯识字的课文,这些课文里面的词语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词。有些是结合民族特点的,有些是传统文化的,有些是景色秀丽的,有些是季节描写的。如果能很好的吸收这些文本中的词语我们孩子的积累就变得很丰富了。

综合上述,我们所推出的词语教学强化是在低段识字教学的基础上的,教学词语的教学关键将词语融入到识字中去,融入到课文的理解中去,最有效的词语教学就是结合词语的语境来教学。最终目的利用词语教学来更好的服务识字教学,尽管词语教学的方法精彩纷呈、不尽相同,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同时,赋予词语鲜活的生命,丰满的血肉,灵动的意象,才能激活词语教学,收到实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叶炜,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感悟积累识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