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5-11-20常福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目标课堂教学课堂

编者推荐辞: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快乐参与、在自信中成长,主宰课堂,掌握命运。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组织、交流、合作、协调的能力。常福胜老师的《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四个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以期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热烈讨论。今天我们把该文推荐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实施新课改已经十多年了,可是语文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教师仍然“霸占”着课堂,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教师要么“满堂讲”、要么“满堂问”,要么“满堂练”,多媒体使用后又让学生“满堂看”。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在“听、说、读、写、看”等方面是怎样的现状呢?

1.“听”,指的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教师仍然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字词学习、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前苏联程序教学法在那里大讲特讲,生怕学生读不懂,学不会,条分缕析,讲深讲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2.“说”,指的是学生按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或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讨论的价值,没有交流的必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乱说一通,没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没有主问题设计,深度不够,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或翻一翻书就找到了答案。甚至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一问一答,碎问碎答,即使一节课提问几十次,也达不到有效解读的目标。

3.“读”,指的是学生对文本泛泛而读。有的教师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蛊惑,“读”包打天下,自以为“读”的遍数多对文本解读就透,理解就深。于是朗读、默读、齐读、分组读,用最喜欢的方式读,形式多样,就是不做要求,不做示范,不做指导,不做语言品味,不做文本细读。

4.“写”,指的是学生抄写阅读训练题。教师把所谓的正确答案打在课件上,让学生抄写,一节课学生课本上或笔记上没有记什么东西就好像没有对文本进行解读。如此折腾就是不见师生情感的交流,不见思维的碰撞,纯粹玩文字游戏。

5.“看”,指的是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几十张幻灯片所充斥,师生成了多媒体的“奴隶”,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充满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的语文课就这样被几十张多媒体画面“肢解”了。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决定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所谓“四环”,就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的四个环节,即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线。出示目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学生的读读、议议、展示、点评是实施目标的过程,师生的总结、反思是目标的回扣,学生的练习是当堂达标检测。所谓“六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的六个步骤,即:读读、议议、展示、点评、练习、反思。“四环与六步”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重点是突出一个“效”。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这里重点谈谈“四环六步”的教学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出示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评价作用、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正像崔允漷教授所说:“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目标,通过目标的引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学习什么方法,形成什么能力,某个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水平,如何进行学习,如何进行课后检测等。出示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只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程目标,不是课时目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感染与熏陶过程。况且此项目标能否实现,在课堂上往往是无法检测的,只有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情感目标还是不要在课前出示为好,只是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这一目标。

教学目标的出示不是为语文课制定的框框,也不是僵化的、刻板的套路。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起始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及某些概念、术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不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先逐层讲授,然后再结合课堂小结,滞后出示目标,这也符合教学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还可以不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而是把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使用过渡语对前一个环节的目标进行总结,再引出下一个目标。这样,目标明确,起承转合,融为一体。

二、实施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有多么精准,多么科学,多么具体,也不管教学目标出示的时机多么恰当,多么巧妙,多么引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它的制订才有意义,它的出示才有价值,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有可能。语文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客观上存在着内容零散、随意,缺少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力求一课一得,不断反思以提高教学目标落实的效度。

1、读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南宋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静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文本时,不仅扫障碍通大意,还要让学生深读课文,对文章中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对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大胆质疑,写下疑问,明白自己的懂与不懂的地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初步理解课文,完成导学案。即李镇西老师倡导的“朗读—除障—欣赏—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动口读,动手查,动手划,还要动脑想一想,动口问一问。读,也就是自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一步,是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的重要一环。如何能让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本细读,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独到的见解,有独特的体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语文能力得到提升,那么语文素养一定能够形成,创新能力也会有所突破。endprint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编制自主学习提纲,提出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问题设计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问题设计要利于思考,富于启迪,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要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具有导向性;问题设计要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具有层次性;问题设计要强化思维,求异创新,具有创新性。

2、议议。“理不辨不明”,对那些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有分歧形不成统一意见需要交流的时候,学生的问题比较单一,不能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可以与同学研讨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要进行小组合作。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讨论交流要防止没有思考,有问题就“上交”的懒惰思想,也要防止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的无主见行为。合作学习要求要清楚,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评价要到位。

议议是学生课堂学习思想碰撞的良机。只有通过议,才能产生共识,产生顿悟。但议也要有要求,不能一上课就放开了,随便议十分钟就展示、点评。教师要在提前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简单的识记型问题不议,开放型问题,创新型问题不议,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把握不准的大家来议,这样让学生明白哪些该议,哪些不该议。有重点、有侧重地深入地议论,而不是在组长的带领下一一对答案,简单的统一了,需要探究稍难的问题而没时间议了,使议论趋于低效化。只有有重点、有侧重地深入地议论才能紧扣课堂的主问题进行,紧扣学习目标进行,紧扣教学重点进行,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3、展示。就是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上台板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质疑,大胆辩论,达到思维碰撞,情感升华的目的。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心中要有数,谁展示、展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展示、不展示的同学做什么?这些都要明确要求,教师要能掌控。展示要求快速上台、脱稿,有条理,有激情,用普通话。展示时人人有事干,有具体目标和任务,展示内容既要紧扣学习目标,又要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或难点,或是出错多的、需进一步总结的、进一步强调的问题。

展示不仅是学生对问题思考归结的表现形式,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学生大众下发言展示的胆量。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要依据文本做大量分析的,可采用口头形式展示,不需要引用大量原文的,可采用书面展示。有时也可根据教学任务的多少,时间紧张则用口头展示的形式,时间充裕则用书面展示的形式,可以灵活掌握。

4、点评,学生对展示同学的点评。法国蒙田说过:“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背的烂熟不等于掌握知识,因此,点评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析。对于学生点评的不到位之处,就需要老师出场帮学生释疑,点评要害。适当的引导在课堂上也有画龙点睛之效。当然,有些问题可能学生也不能完准确地展示评出,或者有些问题学生仍理解不透,教师就要趁势追问,使重点明朗化,使学生把问题理清,有所顿悟,以突破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点评的过程中细心聆听,掌握学生思路的动向,把握好时机,点评追问,关注新的生成。教师也要有清晰具体的要求,哪个同学点评、需要几个点评的同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实际要求灵活把握。但不论哪个同学点评,都要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顺利完成。要求点评同学,上台速度要迅捷,点评要脱稿,要有激情,用普通话,点评时不能只关注对错,要讲出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及时评价,并有奖惩措施。

5.练习,即当堂训练。当堂训练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供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提升学习效果。练习要紧扣目标,少而精当。练习题目要对应、回访学习目标;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仿写、片段写作等训练形式;可运用笔答、板演、口答、抢答等答题方式;可以投影展示训练题目,可以让学生做《基础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做导学案等。目的是通过检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6.反思,即让学生自己对照目标,归纳总结。清代王夫之说:“致知之徒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节课结束了,但学习并没有结束,还要反思本节课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什么不会,思考如何解决。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图表,并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建构知识、巩固难点目标的达成。

三、回扣目标

通过前面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个性化解读,对疑难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对知识系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最后再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小结,照应目标。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与“六步”中“练”是融为一体的。学生在做达标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当面检查、纠错、批改;如果没有时间,小组同学可以互改互评,对共性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这一环节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全面检测,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检测。学生通过练习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并及时得到反馈矫正,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检测效果,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达标。

实践证明,“四环六步”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文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130110006)

常福胜,河南省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