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预报中的温湿度气象指标

2015-11-20杜利敏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湿度温度

杜利敏

摘 要 赤霉病是小麦病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即一些气象指标,如温度、湿度等,都会导致小麦赤霉病的诱发。所以,在预报时,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指标非常关键,直接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基于此,先简要分析小麦赤霉病及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在我国地域的气候分区,然后进一步探讨温度和湿度对于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病情预报;温度;湿度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赤霉病是小麦病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一直大规模地影响着我国小麦的产量,常年的发病面积甚至超过了6 000万hm2,因此,对小麦赤霉病進行及时准确的预报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分析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规律。进而探讨温度与湿度这两项指标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以及预报的指标,以便减少小麦的严重损失。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病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除了我国部分地区,世界范围内的小麦普遍都受到它的严重危害,特别是温和湿润的温带地区,从幼苗开始,一直到抽穗,都受其害。下面主要分析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在我国地域的气候分区。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

在小麦苗期,由于种子带有赤霉病的病菌,会引起苗枯的症状,主要体现是根鞘以及芽鞘都呈现为黄褐色的水侵状,然后慢慢腐烂,地上部分的叶子发黄,甚至有些幼苗还未出土变死了。

在小麦成株以后,发病症状是茎基腐、秆腐、穗腐,其中穗腐的危害性最大。被害的小穗苗最开始是其基部变成水渍状,后渐渐褪色,由绿色变成褐色的并斑,然后在颖壳的合缝处会长出一层比较明显的粉红色霉层,也叫分生孢子。在后期,病部将出现紫黑色的粗糙颗粒,叫做子囊壳。小麦的籽粒发病后,会变得皱缩干瘪,颜色呈苍白色或者紫红色,有时在籽粒的表明也有一层粉红色的霉层。茎基腐主要是发生在小麦茎的基部,时其变成褐色直至腐烂,严重的还会整株枯死。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大多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最开始是在个别的小穗苗上面发病,然后沿着住麦穗上下扩展,一直到附近的小穗苗。

当温度达到15 ℃以上时,小麦开始发病。25 ℃是小麦发病最适宜的温度。等小麦到了扬花期,如果高温湿润的气候来得比较早,并且持续时间长,发病就会比较早而且特别严重。

3 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气候分区

这些年来,生物学家对于小麦赤霉病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我国更是对小麦赤霉病的地域分布进行了气候分区。首先通过收集多年来我国春、冬小麦区的120个站点的资料,结合雨水、气温和湿度的影响,计算出了以上120个站点小麦的抽穗扬花灌浆各个时期湿暖天气出现日数,然后根据这些规律进一步统计分析,确定了小麦赤霉病致病的界线以及它的敏感指标,从而划分出了赤霉病发生的气候带与赤霉病不发生的气候带。赤霉病发生的气候带又分为冬、春小麦常发,冬、春小麦赤霉病偶发4个气候亚带,气候亚带又被分为极重病、重病、中等病、偶发和次偶发等10个气候区。

在河南长垣地区,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是小麦赤霉病的高峰期,因为此时小麦是最易染病的扬花期,如果持续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就极易发生。所以,此时应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加大监测力度,最好在抽穗扬花期以前大规模的喷洒一次高效药剂,以做到全面防护,降低病害流行的风险。

4 影响小麦赤霉病的温湿度气象指标

4.1 影响小麦赤霉病的温度

一般的农业病毒发生和传播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影响小麦生长的赤霉病也是如此。赤霉病是由于真菌的侵染而使得农作物致病,而真菌在整个成长发育以及繁殖分布过程中,都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真菌的成长与发育则越迅速,反之,则越慢。在不同的温度影响下,已经患病的小麦中DON的含量不同,同是小麦对于赤霉病的影响也不同。不少实验发现,在25 ℃以下小麦体内所累积的DON远远高于15 ℃时所累积的量。而当温度适宜于小麦的生长时。即使它已经被赤霉病病菌盘绕其根部,也不容易侵入小麦体内。

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数的实验研究仅仅只局限在赤霉病已经发病时期的温度,而对其发病前期时候的温度研究甚少,其实,赤霉病发病前期的温度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在它越冬期间,持续的高温也会对其后期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此时的高温可以缩短赤霉病的休眠时间,加快它的发育速度,进而增加发病时期的病菌数量。

4.2 影响小麦赤霉病的湿度

除了温度,湿度对赤霉病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它对于赤霉病病菌发育的每个阶段都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赤霉病的存活率、数量以及发育速度等。农业研究所曾经对小麦赤霉病发育的几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见表1。

以上研究表明,在确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开始产生的时候,土壤的湿度是50%~60%,最适合其发育的土壤湿度是70%~80%。当持续日数达到3 d以上,并且降水雨量大于30 mm,此时为麦赤霉病菌发育的最好湿度条件。同样的条件下,在雨水比较稀少的干旱年份所形成的子囊壳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在温度固定的情况下,湿度相对比较大的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病的概率会比较大。此外,湿度还会在子囊孢子的释放上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下雨天或者湿度比较大的雨后天气,孢子的数量明显增多。

小麦赤霉病的病发,与温度与湿度息息相关,南方的小麦区由于依赖于灌溉,温度也适宜,所以是赤霉病病发的重灾区,我国应该加大对赤霉病的研究,减少其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威胁。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湿度温度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一张票的温度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停留在心的温度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