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2017-01-12陈爱红许殿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陈爱红++许殿武

摘 要:该文介绍了2016年阜阳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为今后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74-02

随着小麦高产栽培措施的推广、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面积的扩大、化肥氮素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变暖等异常变化的加剧,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地区的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面积扩大,对当地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2016年,受气候、菌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地区大流行,达到历史发生最严重的年份,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本文总结了2016年阜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和发生特点,分析了重发原因,以期为做好今后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1 发生概况

2016年全市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49.07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00%。5月16—24日调查,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21.3%,病指12.1;自然发病田块平均病穗率73.1%,病指41.1。防治后病穗率在10%以上的发生面积为32.03万hm2。发生面积和平均病穗率分别为2010—2015年平均值的3.13倍、14.2倍。小麦赤霉病于4月20日左右在颍东、颍上、颍州等地开始零星发生,田间病情持续加重。阜南、颍上南部沿淮区域病情快速上升期为5月3—13日,颍东、太和等北部县(市区)为5月10—20日。发生危害程度是多年来最严重的一年,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0%~20%。

2 发生特点

2.1 发生期早、程度重、为害面积大 据各监测点调查,2016年阜阳市小麦齐穗期为4月11—17日,但多数品种集中在4月16—17日。小麦抽穗期后,田间开始出现小麦赤霉病病穗,4月20日前后,颍东、颍上、颍州等中南部已有零星发病,始发病期较常年提早10d左右。5月上旬小麦赤霉病已出现大流行趋势,平均病穗率为6.9%,其中颍上、阜南平均病穗率分别为12.0%、7.7%;中北部的临泉、颍州、太和分别为6.9%、8.6%、3.9%。发病程度均重于历年同期。5月16—20日调查,全市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21.3%,病情指数12.1,发病面积49.07万hm2,分别为大发生年份2012年的5.2倍、5.0倍和1.7倍。其中赤霉病常年重发区的阜南、颍上平均病穗率为11.9%,中北部的界首、颍东、太和平均病穗率为27.6%。小麦赤霉病不仅在常发区的沿淮稻茬麦区发生为害严重,而且在中北部的旱茬麦区也造成小麦一定幅度的减产,发生程度和面积均为历年来最重的一年。

2.2 不同作物茬口发病程度不同 太和县调查赤霉病自然发病田块,玉米秸杆粉碎旋耕全量还田地块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是非玉米秸杆还田地块的3.3倍,病指为4.8倍,其中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地块平均病穗率27.1%、病指19.2,玉米秸秆离田地块平均病穗率6.8%,病指3.1,红芋茬、大豆茬、西瓜茬平均病穗率分别为19.0%、12.2%、4.9%,平均病指分别为13.0、7.2、3.8;阜南县5月15—16日调查赤霉病自然发病田块:大豆、花生茬平均病穗率7.9%、病指2.5,水稻茬平均病穗率9.4%、病指3.5,玉米茬病穗率12.2%,病指5.3。

2.3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不同 界首市对当地主栽小麦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以周麦27发病最重,平均病穗率72.1%,病指27.8,其次病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济麦20、淮麦22、新麦26、涡麦9号;太和县对玉米秸杆粉碎旋耕全量还田地块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矮抗58发病最重,病穗率为45.0%,病指35.5,其次病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隆平518、安农0711、百农207、新麦26、淮麦33。

2.4 不同区域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县(市区)之间,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总体趋势为中北北部区域重于南部区域。其中沿淮阜南、颍上两县未防治田块平均病穗率分别为16.2%、27.6%,病指分别为8.1、14.6;中北部的界首、颍东、太和未防治田平均病穗率分别为51.1%、39.1%、22.6%,平均病指分别为20.0、25.4、17.2。同一县区内的不同区域,发病程度亦有一定差异,颍上 5月18日前后调查未防治田块赤霉病发生情况,平均病穗率27.6%,平均病指14.6。其中东部、北部区域平均病穗率20.0%、平均病指10.0,重发田块病穗率50.0%,病指26.0;南部区域平均病穗率35.0%,平均病指17.0,重发田块病穗率达60%以上;西北部乡镇平均病穗率30.0%,平均病指15.5。临泉县赤霉病未防治田块,西部区域小麦赤霉病病穗率15.5%,病指7.6,南部区域病穗率27.4%,病指17.6。

3 重发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利于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阜阳市4月上旬至5月上旬,持续有阴雨天气21d,其中在4月中下旬20d时间内,有阴雨天气有11d,分别为4月15—17日(累计降水11.0mm),4月19—23日(累计降水15.2mm),4月25—27日(累计降水1.6mm)。另据调查,2016年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20日前后,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和4月19—23日的持续阴雨天气高度吻合,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菌在田间侵染蔓延,同时4月下旬和5月上旬的持续阴雨天气进一步加重了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危害。

3.2 田间菌源量大幅增加 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增加了田间赤霉病菌源数量。2015年阜阳市玉米种植面积30.32万hm2,水稻种植面积6.71万hm2,玉米、水稻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田间滞留大量的稻桩残体、玉米秸秆是春季产生子囊壳的主要基物,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

3.3 小麦品种普遍不抗赤霉病 2016年阜阳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豫麦、淮麦、济麦、烟农、皖麦系列为主,对赤霉病抗性普遍不高。主栽品种淮麦22、周麦27、泛麦5号、济麦22、烟农5158等,均表现为中感或高感小麦赤霉病。加之偏施氮肥现象普遍,特别是播量偏大,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为害。

参考文献

[1]姜玉英.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朱思林,赵中华.中国植保手册:小麦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