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不文明现象投射出的高校学生礼仪素质
——以南通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质调查为例

2015-09-19赵艳徐卿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3期
关键词:礼仪高校学生素质

文|赵艳 徐卿浩

图书馆不文明现象投射出的高校学生礼仪素质
——以南通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质调查为例

文|赵艳徐卿浩

基于南通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质调查,本文列举了南通市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礼仪道德素质的具体措施。

高校图书馆与教师、实验室历来被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是高校学生学习和文化生活的文明场所。但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图书馆的行为令人堪忧,有大声喧哗,随意接拨电话的;有乱吃零食,乱扔杂物的;甚至有学生情侣勾肩搭背,旁若无人搂搂抱抱等。这些行为危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图书馆的文明阅览秩序,难以使图书馆真正发挥其功能,成为文明高校中的不和谐的音符。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礼仪素质调查与分析

调查概况。本调查自214年6月至7月,挑选了南通五大高职院校——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工程学院、南通理工、南通航运学院,共计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973份,废卷27张。有效问卷为932份,有效率为95.8%。男生508人,占54.5%;女生424人,占45.5%。未填入性别41人。2011级学生44人(6%),2012级学生321人(42%),2013级学生403人(52%);18岁28人(4%),19岁90人(12%),20岁290人(38%),21岁210人(27%),22岁118人(15%),23岁24人(3%),24岁8人(1%)。男女比例1.2:1。 采用随机方式抽取样本,数据有普遍代表性。

调查结果。83%的被调查者表示有经常去图书馆的习惯,也就证明了高校图书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场所。

81%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9%的表示不会调静音模式;10%的表示“想起来就会”,这说明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意识不强。类似的数据还有,75%的受访者表示离开图书馆时,会主动将桌椅调整好。10%的表示“不会”;15%的表示“想起来的时候就会”。

39%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图书馆中吃东西”,这个数据令人感到惊讶,图书馆不许进食已成为绝大多数图书馆的明文规定,为何还有接近2/5的学生会堂而皇之地违反该规定?

在不能忍受的行为方面,“大声交谈”排在第一位(69%的受访者选择),“移动桌椅”、“谈情说爱”、“嬉笑打逗”并列第二,均有52%的人选择;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别是“随意走动”(33%)、“吃零食”(32%)。

对待公共书籍方面,值得深思的是5%的受访者表示会“涂抹、圈画、折页、拆改”,4%的表示“无所谓,反正不是我的书”。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对待“占座”现象,每个学校都存在分歧。53%的同学很满意这样的行为,他们觉得这是最大化利用图书馆的表现之一,也是学风浓厚的标志;然而也有46%的同学觉得这种行为很不好,浪费图书馆资源,使有些真正想学习的学生无法学习,甚至容易引起纠纷。

图书馆不文明现象的成因

高校图书馆种种不文明现象是当代高校学生礼仪素质缺乏的显现。而这主要是由于以下成因导致:

社会不良价值导向影响。当代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文化冲撞的转型时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思想,但又以自己为中心、任性好强,他们在道德上缺乏辨别能力。如今的高校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受社会的影响,各种不文明社会行为逐渐侵入校园,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少数人产生“自私”“贪欲”“发泄”等扭曲的心理及行为,图书馆的不文明现象只是一个表象。

高校礼仪素质教育乏力。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以就业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只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基本的礼仪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要求也不够严格,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对学生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么没有开设礼仪等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要么形同虚设,从教师到学生都是抱着敷衍轻视的态度应付。以至于培养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文明举止礼仪,甚至道德方面的素质未能达到相应标准。

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存在的不足。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标志,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然而有的高校图书馆席位不足,空间有限,为学生占座、抢位埋下祸根;馆藏文献资源较为陈旧,更新缓慢,都会扼杀学生进图书馆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到图书馆环境的建设和改善。而在管理工作方面,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图书馆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些条例规定实为一纸空文,得不到具体落实和有效监管,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的礼仪素质。

学生缺乏自律能力。“知易行难”是礼仪的一大特点。很多大学生礼仪理论知识和行为脱节、错位,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但当落实到行动时早已忘得一千二净,在礼仪道德评判上“严人宽己”。能够意识到别人的不足,但另一方面自身又漠视制度规则的存在,自律力不强。一些图书馆不文明现象常被认为只是某些学生粗心大意、不拘于细节。但事实上,对规则与自己行为细节的漠视是礼仪素养不高,缺乏自我控制和监督。

加强高职生礼仪素质的措施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好体现。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部分大学生礼仪素质缺失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

转变理念,注重礼教。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固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但是素质教育也不能忽视。否则,培养出来的可能就是“受教育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劳动工具。礼仪教育关乎学生综合素养,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应该转变“重文轻礼”的理念,抓住礼仪素质这一条线,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修订教学计划,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素质以及礼仪的培养,让学生拓展空间。

改革现有的教育考核方法和单一的评判标准。实行新型的考核制度,将礼仪道德素质、实践能力放在同一的评判线上,给予它们相同的重要性。

培养以身作则,专业素质过硬的礼仪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言传身教令学生理解并学习礼仪,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完善制度,优化管理。学院管理层和图书馆应高度重视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抓住这一黄金时机,在入馆教育中,宣传讲解图书馆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及服务内容范围;讲解在利用图书馆时应有的文明礼仪知识等。充分宣传利用馆藏文献资源,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并使其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自觉地抵制不文明现象,读文明书、做文明人,共同营造图书馆文明阅览的读书氛围。

动员学生,参与管理。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最强。

通过举行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参与管理等,让他们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提供管理建议,让广大学生对于不文明现象参与评论和发表意见,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管理的兴趣。构建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平台,达成共识,制定出图书馆文明阅览公约,并逐步完善,共同遵守。并且可视情况将部分监督权交给大学生自己。

加强自律,自我监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栋梁,他们的礼仪素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良好的外界环境只是外因,内因才是关键。大学生必须认清形势,意识到社会的需要,加强自我控制和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提升礼仪素养等综合素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提升竞争力,实现人生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内存在种种不文明现象,这直接投射出高职生礼仪素养的缺失。这与社会风气、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学生自身情况都有关系。可以从转变理念、优化制度、加强自律等角度提升高校学生的礼仪素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礼仪高校学生素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