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乡镇文化站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的困境
——以玉溪市“三区”基层乡镇文化站为例

2015-09-19罗启元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3期
关键词:三区文化站山区

文| 罗启元

山区乡镇文化站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的困境
——以玉溪市“三区”基层乡镇文化站为例

文| 罗启元

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阅读已经不只是个人的知识积累、修身养性,更是攸关国家的国民素质和软硬实力;书润心灵、文以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对于个人而言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社会而言,是发展的重要动力。玉溪的“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简称)发展滞后,信息闭塞,文化贫瘠,乡镇文化站不仅是推动基层“全民阅读”的领导者,更是基层群众获得阅读的主要渠道。

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是基层文化站的重要职能

文化部于2009年9月颁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简称“文化站”)是“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决定了其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取向,是基层群众实现基本文化权益的主阵地。

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以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农家书屋为辐射,是当前玉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架构。文化站作为这个架构的枢纽,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承上启下”的咽喉,更是基层群众均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阅读是基层文化站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

阅读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深邃睿智,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和中华民族精神不竭的源泉。阅读,是基层群众最基本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权益。《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了文化站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开展书报刊借阅”,履行职能和开展服务的方式是“开办图书室,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开展阅读服务,吸引群众阅读,形成群众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满足多元文化追求的基本途径。

推动阅读,基层文化站的困惑与无奈

书润心灵、文以化人。读书,让心灵徜徉、与智者交流,是件非常美妙的事;让群众大快朵颐地阅读,更是文化站追求的基本服务。然而对于山区的基层文化站,推动阅读却有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

多元的信息冲击,原本就脆弱的读书氛围正逐渐消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电视、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基层乡镇、农村的信息丰盈起来,图书阅读不再是人们信息获取和信息消费的唯一渠道。与读书相比,其他渠道的信息更具有诱惑力,信息的获取也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可以任性地飨食和消遣,不必再囿于图书室、农家书屋。基层群众原本文化程度就不高,再受到电视、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终端信息获取的便捷以及信息享受的恣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读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重建轻管”,缺乏当地政府的持续引导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力推进,国家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来完善基层乡镇的基础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委会)的四级文化基础网络。但是由于缺乏实利性和可显示性,加上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淡薄,重经济、轻文化,当地政府对基层文化站的管理并不是很热衷,对基层群众的阅读缺乏持续的培育和引导。有的基层文化站担负其他非文化的工作越来越重、甚至本末倒置;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经常被抽调去承担烤烟、拆迁等工作,基层文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经费缺位,图书、报纸、期刊无力持续更新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了“文化站的建设、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县乡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文化站的公益性质,以及山区乡镇特殊的环境,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文化站的运行及图书、报纸、期刊更新的经费需要由当地财政拨付。然而有些山区乡镇的财政羸弱不堪,仅仅只能维持正常的人员经费,无力承担购书等费用,上级的经费补助时常缺位,阅览室的图书、报纸、期刊无力持续更新。阅览室呈列的图书等读物,很多都是七、八年前的,或是几年前上级等部门捐赠的。读物的陈旧,唤不起基层群众的阅读兴趣。

对功能认识偏颇,文化站的职能发挥不平衡

提到文化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节日表演等,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站的阅读推广和阅读服务功能。认识的偏颇让文化站的建设导向也出现了偏差。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以及文艺演出,具有影响广、可显示的特点,当地政府和文化站更热衷于投入更多物力和精力来打造和推动类似广场舞这种见效快、热闹的群众文化活动,而且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经费也符合广场文化活动的开支,使文化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广场文化活动,把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遗忘在一个角落里,任其渐渐淡去,最后无人问津。

人员不足,人才匮乏,智力支持不够

且不说文化站的人才素质,就山区基层而言,更多的文化站只有一个人——既是站长、又是工作人员,而且经常还要承担一些乡镇政府及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人员的不足,让乡镇文化站“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把他们认为还没有迫在眉睫的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放在一旁。长期的体制不畅和信息闭塞,山区文化站人才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人才来源比较复杂,在图书服务与阅读推广方面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凤毛麟角;体制僵化,难以“招贤纳士”;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老龄化的现象突出,人才梯次出现断层。人才的匮乏,导致思路僵硬,图书配置不合理,藏书结构不科学,且图书陈旧,影响群众阅读的积极性;服务单一,态度生硬,影响群众参与阅读的热情。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党和政府提出了“全民阅读”。山区基层文化站要顺势而为,坚持开展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活动,渐渐地让阅读成为基层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如同举手投足一般自觉自发的习惯,是基层文化站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的追求;书香乡镇,便是基层“全民阅读”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三区文化站山区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山区修梯田》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北京三区美术馆
山区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藏地三区”文学空间的多样性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