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心理正能量
——做学生从心到灵的守护者

2015-09-19许晓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文|许晓飞

寻找心理正能量
——做学生从心到灵的守护者

文|许晓飞

社会的转型、制度的改革、学业的压力、竞争的加剧,种种的现实因素均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真正的威胁不仅来源于躯体的不适,更多来于自身内心世界的起伏:焦虑、茫然、偏激、冲动……学业问题、生活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经济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不断困扰着大学生。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与关注,是大学生心灵成长的途径、全面发展的前提、迈入社会的保证。当代大学生在对自我情境、学业情境、就业情境、人际情境、情感情境等方面的认知普遍存在偏差。表现为自我意识偏差、认知不合理、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人际交往能力差、择业心理出现困惑与休闲观念存在误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目标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能够建立合理的自我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信而不狂妄,谦虚而不自卑。其次,能够确立一个科学的参照体系和“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再接再厉。再次,能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建立大学生的正确认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不消极、客观不自欺、独立不依赖、灵活不僵化、本质不幼稚的健康认知模式。

培育大学生的积极情绪。首先,朝气蓬勃,乐观开朗,对生活有追求和希望;其次,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并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再次,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磨砺大学生的坚韧意志。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依靠后天的学习与训练而不断形成的,从而培养出独立、果断、坚韧、自制的意志品质。

指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与准则,使其乐于交往而不滥交,善于交往而保持个性。在人际沟通中倾诉自己的愤懑抑郁而疏导自己的内心;在人际竞争中懂得诚信、宽容和谦逊,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人际融合中接纳他人同时保持自己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优化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挫折;提早规划,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就业形势等现实因素,确定目标,制订计划;树立自信,充分相信自己的才能,勇于展示自己;摆正心态,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丰富大学生的健全休闲心理。要让学生劳逸结合,在有规划的学习之余,享受生活的美好。鼓励学生回归自然以改善心境、陶冶情操;鼓励学生读书运动以锻炼意志、怡情养性;鼓励学生动手劳动以增长见识、深化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思考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长效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学生工作特别是心理疏导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保证心理疏导的实效性。针对不同年级存在的不同现实情境和阶段心理特征,在新生入学后,以学生档案为依托,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对大二学生的懒散状态和迷茫心态进行面谈分析;对大三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恐慌心理进行及时的指导;对毕业生找工作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压力心理做到有针对性的疏导与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更要做好后续工作,做到持续关注、持续引导,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设立层级性心理健康员。随着全社会各领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各高校普遍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日,以此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冲突,排解心中困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从学生心理出发,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师都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心理健康员的设置要分级分层,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分级设立心灵护航员,使心理咨询工作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真正的贴近学生、便利学生、服务学生。

开展针对性指导。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存在着不一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副药治百病。大一学生刚刚迈入大学,对新生活充满期待,也充满未知和恐慌,对大一新生要进行安全纪律的教育、专业学习的指导和思想观念的引领;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磨合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考试出现疲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都开始降低,对大二学生要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意志品质的磨练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大三学生已经过完大学生活的一般,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谋划,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会出现一定的迷茫,对大三学生要进行就业形势的分析、考研经验的交流和心理迷茫的排解;大四学生即将毕业,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反思、对未来就业前景的堪忧使他们极易在心中压抑抑郁,对其未来发展甚至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的威胁,对大四学生要进行就业观念的转变、乐观自信的培育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教育活动中

开展生命教育。教育应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生命教育旨在为大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保护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拥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理念、克难的生存勇气、承挫的意志态度,融心理辅导于生命教育之中,做学生的心理导师和生命导师。

开展幸福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人引向幸福、引向希望,幸福能让人感受到安全感和满足,懂得乐观、自尊、感恩的人会更幸福。开展幸福教育,是让学生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学会取舍;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心存感恩,学会分享;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直面生活,勇敢坚强,充满希望。在幸福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能够大大提升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开展道德教育。人无德不立,无德不贵,“德润身”。道德是指导一个人生存和生活的总原则,将“德”作为执教之基、立人之本,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现实欲望与心灵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有着光芒四射的智慧精魂。要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引导作用,成就人的德性,成就人的生活,就要追求道德教育人性关怀的回归,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自觉性、发掘自我良知性、树立正确荣辱观、激发勇气意志力。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打造有营养的校园文化。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铸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应生活而不低俗、教育而不刻板、娱乐而不失分寸。以音乐文化使学生和谐身心、提升境界,以棋牌文化使学生体会哲理、培养智慧,以书画文化使学生凝神聚气、怡情养性,以游艺文化使学生丰富生活、增添乐趣,以运动文化使学生强身健体、锤炼意志,以饮食文化使学生怡养身心、涵育性情。

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缺乏沟通与交流,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感情生活、学习情况等心理状态通过QQ、微信、人人、微博等网络渠道来进行表达和发泄,因此,关注学生网络动态是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必要手段。同时,以网络为交流平台和学生进行交谈,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降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敏感和避讳,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每时每刻、每地每处。

反思学校家庭教育方式。教师一方面要欣赏学生,肯定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交往,关注学生成长,另一方面要欣赏自我,幸为人师、善传仁道、反思得失。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孩子,做一个细心的、独具慧眼的、适度的观察者和欣赏者,发现孩子的个性差异、优秀品质和发展潜能,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火,并且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要求、自主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提升自我人生品格,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大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帮助广大青年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理正能量,做学生从心到灵的守护者。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