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经管专业层级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

2015-07-24胡颖森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体系岗位

胡颖森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一、有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四大课程模块

弹性学制下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模块课程结构层级构建以及按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能力要求、个人发展开发课程的基本理念。总的说来,一个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四个模块组成,即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专门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和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能力课程模块(见下图1综合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结构图)。“宽基础”模块由文化类课程岗位群针对性课程组成,针对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活模块”就是针对专业性强的专业能力培养而设置的专门化课程模块。

高职经管类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针对从事任何职业、行业都需要具备的具有普适性的能力,如写作、信息收集及处理以及外语交流等基础能力,对各岗位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职责要求以及各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和认知能力,对各岗位的具体工作程序、方法和操作标准规范等熟练掌握的能力。“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课程模块”针对岗位群工作应具备的全部知识与技能,既包含具体业务的处理操作能力,也包含对整体项目的统筹能力、管理能力、行为逻辑和思维习惯。如营销策划岗位的专业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对某个项目的策划能力,还需要具有对所策划方案的执行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和公关能力等具体业务综合能力。“专门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是职业能力核心模块,也是“活模块”的主要载体,是指完成特定职业任务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及技能,是在完成职业专业基础理论模块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模块课程学习培训后,定位于某个更细、更特定的专业方向,以加强岗位针对性而设置的课程模块。该模块针对企业的用人要求,反应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及技能,也包括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根据以往经验,理工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而高职经管类对员工“动脑”能力则要求更高。即便是遵循固定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依然会因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产生许多变量。根据管理的组织原理,管理项目绝大多数需要团体作战,强调协同效率。所以高职经管类职业往往更需要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合作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在“宽基础、活模块”基础上补充“利发展”课程模块,即“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模块”。该模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如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交流技能、自我提高技能、创新技能、合作技能、适应变化技能、解决问题技能等。这些基础技能是一种可迁移能力,或称为关键能力,它使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顺利进行职业活动,创造自我提升空间。

综合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结构图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开发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模块课程的开发,一般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工作职业岗位分析、专业核心能力分层化解、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组织等基本环节,其中,工作岗位分析、核心能力分层化解、课程结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

社会需求分析要与区域高职特色建设结合起来,推进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进程,课程体系则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众所周知,各地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布局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及专业要求也会不同。有些地区先进制造业是其龙头产业,有些地区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主;有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需要大批旅游业专门人才;有些则需要大量的外贸业务人才等等。即便同是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有的需要大量的汽车营销人才,有的需要较多的药品营销人才,有的则需要大量的服装营销人才等,要求特点也会根据产品特点各不相同。如何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有机统一,构建工学研结合的课程模式,创建特色课程,是课程特色建设的一个主要突破口。要尝试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引进学校,把学校课程延伸到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模式上都得到了改进。

课程开发时,首先要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就经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剖析,对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清晰陈述、详细分类,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内容实在、层次分明的工作分析表。其次,在此基础上将工作分解,整合为不同层级的模块,并在各模块中将专业核心能力依照“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类别进行分解,要求每种能力都有相应的专业课程。

比如经管类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首先分析其就业前景,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营销,以及各营销部门中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然后归纳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内容实在、层次分明的工作分析表。接下来要将市场营销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表现为团队合作精神、市场销售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创新营销能力、营销管理能力等。每种能力模块下开发相应专业课程,如市场销售能力模块下有市场概况课程、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销量保证策略课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店面销售课程、销售方案策划课程;商务谈判能力模块下有商务实用口才课程、法律基础课程、商务谈判学课程;营销管理能力模块下有客户关系及销售网络的建立与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等等。

三、重视“宽基础”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模块,实现跨专业共用平台

“宽基础”模块属于层级低的模块,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或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似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具有在一个职业群中转岗、晋升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体现出职业导向的特点,并区别于同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课程模块体系的“宽基础”中一方面要包含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计算机、英语、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包含职业基础课程,对经管类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选择专业基础学科组成岗位群专业通用基础能力的基础课程模块,大致包括统计学、会计基础、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贸易知识、经济法等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其终生学习与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将课程分级,增加专业模块选择,满足经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在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推进、相互协调支撑。其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设置模块内子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其三,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岗位分工模块化、知识结构模块化、讲授方式模块化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

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能力目标的不同,由不同的具体课程灵活地组成高层级课程模块,即“活模块”。与“宽基础”相比,“活模块”使从业能力细化、强化,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强调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活模块”中的学习内容分为必选、限选、任选,考虑到了学生就业方向、个性发展,更注重对职业资格标准的强化训练。在“宽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分类细化,组成若干专业性模块,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贸英语、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文秘与公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与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模块等。从各职业岗位的不同需要和发展出发,再对模块进行整合、衔接和调整。层级越高,模块越多,比如市场营销再细分可设计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药品营销等等,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

选修课可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选修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知识面,扩展全面能力的发展。限选课旨在深化、拓宽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任选课指与本专业无直接关联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特长和潜能、陶冶情操而开设的课程,如英语口语、文学欣赏、社交礼仪、艺术欣赏、书法、声乐、绘画、普通话、健美操等课程。学生必须修满模块课程学分并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才能毕业。

五、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

以职业技术、岗位从业资格为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制定出人才培养标准,全面推行除学历证书以外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参加旨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的各类技能竞赛,培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在课程模块中融入英语、英语口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等级证书等体现综合素质的证书和社会认可度及含金量高的经管类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同时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要求,掌握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要求,第一时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实力。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就可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财规划师”、“物流师”、“营销师”、“电子商务师”、“企业培训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建立行业认证与课程学分互认制度,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体系中的权威性、科学性、一致性。

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授课中不仅重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更新,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努力探索如何使各课程模块的单科课程及知识点之间更好地衔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高职教育界热议的“行动导向教学策略”契合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将课题研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操作法、分组教学法、企业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将理论讲解与现场演示相结合,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场景拍摄制成多媒体课件,复现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兴趣,自觉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经营沙盘等各类教学软件,在教学中模拟企业生产、营销、物流、财务、信息管理等实际业务,以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对抗等形式,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掌握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及时跟踪行业最新发展态势。部分专业课还可开设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外企、国企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优势,大踏步地开展高职院校之间乃至国际高职院校之间的课程交流,引进先进的、适用的经管类课程,促进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七、职业能力导向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型——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1]邓忠.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设置[J]. 当代职业教育,2010,(5).

[2]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

[3]方玲玉,李小斌,李念.高职经管类专业系列项目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0,(24).

[4]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经管类课程体系岗位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