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课堂生态化教育的感悟

2015-06-12叶绕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政治生命系统

叶绕平

[摘要]课堂生态系统可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协同和进化。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新视角,还中学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求——关注人的生命。结合生态化教育和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从“生命现定位:他组织的有序平衡”“生命的省思:他组织平衡的打破”“生命自组织:自组织新序的构建”三个维度分析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关键词]生态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0

“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你不会再感到良心不安、不快乐。你不会再违背造化或伤害自己。你只是宇宙意识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摘自《生命与意识的省思》

生态学认为,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课堂是作为生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思想政治课堂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场所。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研究的新视角,还高中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素——生命。课堂生态就是促进生命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常态。对教育教学、对课堂,教师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努力让教学与课堂依循宇宙法则。尊重自然与生命理应成为课堂的归宿,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要素的生命力,提升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现代自组织理论认为,从有序到无序之间是靠自组织方式来推进的,变化是由内在决定的。本文试图将生态体的自组织理论运用到政治课堂的实践中,让生态、生命构建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一、生命现定位:政治课堂他组织的有序平衡

他组织是指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生命从开始即处于有序的生态性运行,从有序到无序,从无序到有序都是可以通过自组织来推进的。政治课堂的生命定位在一开始是有序的,教师、教材、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这些要素有序组合,构建系统的平衡态。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渠道将教师、教材、学生预设在一起,组合成有生命力的课堂结构,组合成合力影响学生的成长。但目前政治课堂的有序在本质上是一种他组织,缺少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自组织力。

政治课堂在“他组织”系统下正常运行,教师和学生缺少生命意识层面的省思。例如,教师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上节课的掌握程度;“讲授新知”,通过层次性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得到书本知识,或者直接画出书本知识点,再逐个讲解;“课堂巩固”,通过一定的习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科书(系统封闭),听教师的话(处于平衡态),认为科学就是逻辑(线性相互作用),不善于提出新的想法(缺乏涨落)。因此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他组织范畴。只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桎梏,一些纯理论的内容不是学生都能通过生命意识的体验而感悟到的,必要的背诵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关注“生态”,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给学生时间自己体悟知识,体悟知识与生命的结合。

但是,系统不是直接跳跃到自组织阶段的,他组织是自组织的必经阶段。只有当教学系统的他组织状态达到临界值时,才有可能转变为自组织结构。政治课堂由他组织状态发展到自组织阶段,需要磨炼、蜕变和省思。

二、生命的省思:政治课堂他组织平衡的打破

系统能否发展演化的前提条件是远离平衡,处于非平衡态。教师必须敢于打破这种平衡,无需保持课堂的同一格调。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年级的升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格调。

1.非线性思维——促进教学过程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协同学理论指出,只有在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自组织结构。任何线性系统不会有进化和质变。笔者在哲学生活的教学中正逐步尝试“随机例证法”,即由学生提供案例,选择案例,不再是教师预设案例。笔者在论证联系普遍性中“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时,一个学生拿起其课桌上的物品——牛奶和笔,说明两者并无关联。之后在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时,笔者全部以“牛奶和笔”为背景,让学生创设条件让两者产生联系,并具体分析这一联系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充分激发。许多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根据答题的套路按部就班,缺少直觉思维和科学洞察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直接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打破旧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

2.生命的省思——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人都是具体的,对事物的感知充满差异。自组织指导下的课堂是通过扰动受教育者内心的固有信念,产生信息重组,通过自组织,让身心和情绪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一切信息只能从学生的内心去寻找。教师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一些重要概念时会考虑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讲解“规律的含义”时,笔者进行设问:①将一杯水倒进长江会发生什么事?这是规律吗?②苹果掉在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而牛顿是如何做的?两者的差异是什么?这样能生动地让学生在愉悦的交流中掌握“规律”这一复杂的概念,并不断追问自己生命的经历,通过与他人生命经历的比较而省思自身,从而打破原有的结构,进入新序的构建。所以教师要读懂学生的内在逻辑:什么样的概念让他们烦恼?他们的叙事与言语方式是否改变着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内在假定又是什么?读懂这些,才能感觉到学生生命力的波动,共同打破他组织的平衡。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三、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自组织新序的构建

“自组织”是指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不可逆性是大自然演化发展中基本的建设性因素, 是系统发展的有序之源。教育应该在遵循这种不可逆性的前提下使“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陶行知语)。

1.思维非稳态——课堂走向新序的源头。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稳态时,更加有利于信息量的输入,从而达到更为有序的状态。在政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非平衡状态,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话,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的认识结构就会随着认识矛盾的解决进入更高的有序状态。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构建思维的非平衡状态。例如在复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借助自身参加民主选举的选票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自发过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生命系统,存在着“自组织”,处理加工外界信息,使各信息单元有机联系,形成知识链,纳入大脑的知识结构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思维非稳态。

2.开放——课堂自组织力产生的前提。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的一个必要条件。政治课堂可以呈现很多开放性内容,如在“联系观”的复习中,通过“图绘生活——中国,哭泣的声音”“聚焦生活——中国,成长的声音”“图绘生活——中国,美丽的声音”“畅想生活——吴江,我们的声音”四个环节,吸收生活中有关生态文明的重要信息,与学生内在的信息进行良性沟通,激发课堂生机。因此,教师必须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全方位开放,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从而更加广泛而有效地获得信息。

3.提问——扰动学生内在核心理念的必要条件。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自我内部找到跟原有观念相矛盾的东西,彼此干扰,形成自我组织。如笔者在讲解“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时如此提问:你所喜爱的文学、歌曲、影视等文化作品属于经典还是流行?你认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在PK时谁会赢?为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衍生,其中几名学生的回答都赢得满堂彩。多彩与灰色真正的契合,理论的灰色在多彩的元素中流淌。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提问方向,但自组织提问语言的使用只是为了扰动,提问的扰动会促使动力慢慢产生,教师的提问、表情、人格、情志也会构成学生接受的一部分。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只是起到推动作用,把学生有序的逻辑变成无序,让自组织发生。

4.自主——政治课堂新序构建的有效手段。参与活动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笔者在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常使用“学案导学”教学,这种模式需要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是学生生命的一段经历,而没有参与活动而获得的感觉如同梦幻,不构成生命的历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丰富学生生命的体现,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动力。

5.感悟——培养学习生命力的内化点。陶行知先生在《从烧煤炉谈到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政治课堂应主动建构教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脉搏,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感悟,提升自己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并内化为生命的力量,生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时时刻刻都保持平静安详,意识到每一刻的独特,让这一刻真正属于我们——在这一刻,我们感觉到跟造化、跟所有众生、跟全宇宙有所联系,跟永恒相通。这种心境让我们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政治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系统动力,最终实现政治教学中的涨落与突变,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开始的低级有序跃迁为高级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构建课堂的自组织力。

(责任编辑柳紫)

猜你喜欢

政治生命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办公室政治
品“助读系统”之妙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