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及解题技巧

2015-06-12蒙建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术语诗人诗歌

蒙建成��

[摘要]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考点。但从学生平时模拟测试及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都不怎么理想。吃透《考纲》,要求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理论和术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形象及思想内容,掌握答题的步骤和技巧,注重审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性,避免错字病句等,从而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拿高分。

[关键词]诗歌鉴赏备考策略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31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考点。但从学生平时模拟测试及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都不怎么理想。考题赋分6~8分,学生得到的分数大多在4分左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几年来带毕业班备考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复习建议,希望能给高三备考教师做一点参考。

一、 吃透《考纲》,弄清诗歌鉴赏题规定考查的内容及选材特点

《考纲》规定:(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选材方面:1.篇幅短小;2.语言内容浅易。

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缩小复习的范围。诗歌方面,篇幅太长可以排除,只选择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即可;内容深奥晦涩的宋诗也基本可以排除(文化较发达且自主命题的省市除外);宋词元曲也是内容浅易、篇幅短小的。题材方面主要有咏史咏物、山水田园、边塞生活;抒发的思想感情无非是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忧国伤时等。

二、掌握诗歌鉴赏必备的一些术语

在答题过程中,是否运用鉴赏术语,也就是是否“说行话”,往往可以衡量出一个人鉴赏水平的高低,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高低之所在。诗歌鉴赏中的形象(文学形象)包括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自然图画。语言(文学语言)包括基本义和深层义,语言风格的术语主要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明快、朦胧、沉郁、飘逸等。表达技巧包括:结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结构方面的术语有:线索、顺序、过渡、照应。表达方式方面的术语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等。表现手法有:抑扬、点面、虚实、动静结合、借古讽今、对比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用典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有: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

要概括思想内容,必先分析形象,要分析形象,必先分析语言及表达技巧,所以将这些术语烂熟于心是非常必要的。

三、搜集整理掌握意象语言及寓意

柳、杨柳、折柳——离别惜远;芳草——离恨;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竹、松、柏——坚韧、孤直;杜鹃——哀怨、悲苦、乡愁;猿啼——哀伤;乌鸦——衰败荒凉;蟋蟀——怀念征人;大雁、青鸟——传书信使、离人思绪;喜鹊——喜讯;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南浦、长亭、灞陵——送别之地;羌笛、胡笳——凄切;哀鸿——哀伤悲痛、流离失所的人;吴勾——宝剑、利剑;红豆——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柳营——军营;采薇——隐居生活;红叶——传情之物;琴瑟——夫妇感情和谐、兄弟朋友情谊;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如果诗中出现了这些意象语言,一一对应,不难理解诗歌的形象及思想内容。

四、教会学生把握诗歌形象和概括思想内容的方法

诗歌的形象及思想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跟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杜甫的“三吏”“三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无不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分析形象,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应分三步走: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背景(包括注释)。

1.看题目(诗题),往往可以看出诗歌的写作内容。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过”就是拜访的意思,“故人”就是老朋友。诗歌的内容就一目了然:到老朋友家做客。诗歌写的肯定是介绍老朋友家及周围的环境,老朋友的热情款待,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千万记住,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

2.看作者,可以联想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最喜欢表现的主题。诗人所写的诗歌中,就风格来说大体是一致的。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始终贯穿在诗人绝大多数的诗篇之中。诗人最喜欢表达的主题也往往固定的。比如李白就喜欢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自己抱负,以及仕途的失意;而杜甫则是深刻地反映现实,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命运的担忧。

3.看背景,除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对诗人的影响。如唐朝经济的全面繁荣,接连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国内堪称清平富庶,对外更是军威大振。因而唐朝尤其是盛唐的一般人士对自己的民族和时代充满了自豪感,由衷地赞叹“生死大唐好”以表忠心。唐代诗人的主干是一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世俗士子,他们向往和追求的是意气和功业。回荡在唐诗中的主旋律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的爱国热忱(杨炯《从军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李的《行路难》),是“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介入态度(白居易《与元九书》),是“欲回天地”的济世情怀,还有献身精神、历史责任感,等等。唐诗中所表现的颓唐、失望和痛苦,大多是诗人壮志难酬时的消极反映,较少书写对现实的逃避和超脱,很少表现对声色的贪婪占有与享受。所以,唐诗中“济苍生”“安社稷”是它们最突出的主题。所有这些,无不对诗人产生影响,其作品自然是这些思想感情的流露。如果在对唐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概括中出现了“逃避”或“超脱”等字眼,很可能是离题了。

另外,所处的朝代不同,或者在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对诗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婚后的短暂幸福日子,南逃后的孤寂生活都直接对诗人的诗歌(词)产生影响。看注释,看写作时间,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在分析形象、概括思想内容时,还要特别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反映心情的词语,如直接表露的“悲”“孤”,间接表露的“不堪”“强”等;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时、地、天气及周围景物);诗中出现具体景物含义;对物象描写方面、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进一步由物象联想到有关人的品质或理想;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眼睛”“盗泉——不义之财”;用典,即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五、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从语法角度关注以下一些词

1.名词。意象名词:表情达意;意象名词连用:营造一定意境,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2.动词。点燃整个诗句。如“舞”“驰”“随”“抱”多重含义的动词。

3.形容词。描绘形、声、光、色等形象特点,其中颜色最能表达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4.副词。如“忽”。

5.量词。如“一片”“万点”等。

6.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意象名词罗列通常用来特写,或营造意境。

(二)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内容有关

1.为形象服务,使形象生动逼真,形神兼备。

2.为主题服务,表达思想感情。

3.为意境服务,营造一定意境,从而传达作者的思想(包括理想和追求)、感情、精神境界。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吃透《考纲》,要求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理论和术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形象及思想内容,掌握答题的步骤和技巧,注重审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性,避免错字病句等,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拿高分就不是难事。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术语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