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

2015-05-08张延芳姜夏薇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抗凝剂合格标本

张延芳 姜夏薇 申丽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

张延芳 姜夏薇 申丽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 对842例血液标本相关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其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 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842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48例, 原因包括采集血量太少、溶血、凝血、使用容器不恰当等。结论 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为医护人员技能不过关或疏忽, 这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医院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组织培训等方式, 保证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达标, 保证血液标本质量, 提高检测准确度。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血液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作为被检验的对象, 血液标本的质量极为重要, 它直接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间接关系着对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1]。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过程需要被重点关注, 以保证送检血样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医生进行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将分析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几率及其发生原因, 并针对此制定必要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2月各科室收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体检者血液标本842例为研究对象, 血液标本均由本院护士用真空采血器采集, 由专门护工送检。

1.2 方法 采血时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血管, 采血后由专职人员收取, 对其进行相关项目检验, 判断血液标本量是否达标, 是否出现凝血、溶血等现象, 抗凝剂使用是否恰当, 评定血液标本质量是否达标, 不合格的记录原因并退回, 重新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对842例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汇总, 找出其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分析其不合格原因。

2 结果

842例血液标本中, 48例不合格, 占总数的5.70%。其中溶血22例, 凝血17例, 采血量不足6例, 容器选用不当3例。溶血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 占不合格总数的45.83%, 其与出现几率最低的原因容器选用不当相比, 多19例, 所占比例多39.58%。

表1 48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n, %)

3 讨论

人体血液中含有多种物质, 均有其正常指标, 人体健康时, 各项数据在正常指标以内, 人体出现病情, 则会引起血液各种成分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2]。检验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检验方法, 能有效反映患者身体状况, 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 血液标本的质量对于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影响。血液标本不合格, 将影响检验结果, 还可能造成医生临床诊断上的阻碍, 不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找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能让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3]。

3.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 本研究中, 842例血液标本里不合格48例, 不合格率为5.70%。在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 溶血例数22例, 占不合格总例数45.83%, 是出现最多的不合格原因;凝血17例, 是出现几率仅次于溶血的一大原因, 占35.42%;采血量不足6例, 占12.50%;容器选用不当偶有出现, 仅3例, 占6.25%。根据以上数据, 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是溶血和凝血。现将几项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3.1.1 溶血 造成溶血的原因主要是:①穿刺困难和采血操作不当:采血时对穿刺部位使劲拍打;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采血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 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在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②血标本存放和运送不当 :血液标本采集好后未及时送检,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放置过久;运送途中剧烈振荡造成溶血。由此可知, 其根本原因是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

3.1.2 凝血 可以分为肉眼不易查觉血凝块和血液凝固两类。造成原因主要是因包括:①抽血不顺利, 时间过长, 血液已经在采血针内凝集; ②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使部分血液凝集;③摇匀时间不够, 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④采血量过多,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⑤用管错误,试管内不含抗凝剂。可见此项主要是因为操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

3.1.3 采血量不足与容器使用不当 这两者出现几率相对较低, 其原因主要是护士操作时疏忽导致失误。

3.2 血液标本不合格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 本研究得出以下对策。①健全相关制度。由以上分析可知, 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 部分是因医护人员操作疏忽所致。医护工作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个人的失误虽小, 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耽误患者病情治疗。因此, 医院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将每一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 分工责任细化。②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直接关系着血液样本质量与检验准确度。医院可以通过印发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相关知识手册, 向相关医护人员传授关于血液样本的重要性、操作技能、基本规范、检测时限等信息。医院还可定期组织相关培训, 并辅以培训内容测试, 检测培训效果。组织医护人员在业余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竞赛等方式, 也能有效增强医护人员对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认识。

综上所述, 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为医护人员技能不过关或疏忽, 这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医院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组织培训等方式, 保证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达标, 保证血液标本质量, 提高检测准确度。

[1] 周迎端, 陈敏, 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97-100.

[2] 何敏, 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当代医学, 2014(29):49-50.

[3] 刘远程.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4(35):165-16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93

2015-04-02]

250031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抗凝剂合格标本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