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心理疏导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焦虑患者的效果评价

2015-05-08王洪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焦虑症肝硬化实验组

王洪燕

应用心理疏导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焦虑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洪燕

目的 探讨应用心理疏导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焦虑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疏导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记录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住院期间及患者死亡例数,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采用电话随访, 2周1次, 仔细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 详细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症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实验组痊愈率为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心理疏导法;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焦虑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急症, 由于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出血量达500 ml以上以致出现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等症状, 并且在有效止血后临床护理期间患者可出现焦虑现象, 心理状态下降,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有效的心理疏导法对于改善预后是极其必要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焦虑症状的控制如何对于病情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也有很大影响[1]。为改善患者在出血后的心理焦虑状况, 本科实验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应用心理心理疏导法进行干预, 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焦虑患者, 所有入选患者均依照全国消化道出血会议修订标准明确诊断[2], 患者中男40例, 女35例, 年龄24~75岁, 平均年龄(44.9±7.2)岁;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查体及对症处理, 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柏油样便、呕吐咖啡色内容物及形体消瘦等, 针对75例患者的估计出血量统计, 少量出血患者21例(出血<500 ml), 中量出血30例(出血量500~1000 ml), 大量出血24例(出血量>1000 ml);所有患者进行SAS测定, 其中轻度焦虑患者25例,中度焦虑患者41例, 重度焦虑患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方面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及时对症治疗控制出血症状, 再依照患者具体临床表现, 结合明确诊断、患者既往史、发病诱因等做出系统评估, 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护理方案, 并根据疗效反馈进行具体调整。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疏导法进行护理:①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患者和医生经过信息传递和交流, 由信心建立逐渐成为心理信赖, 而这种信赖又可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找出患者的心理冲突点。医护人员不主观臆断患者, 用心与患者交流, 帮助他们查明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根源, 找出诱发因素。③对患者详尽的叙述。产生焦虑症状的原因患者往往难以自己查明, 医生通过详尽的叙述, 引导患者讲出心灵深处的矛盾,进行分析和综合, 不让患者产生渺茫的感觉。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都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 以增强其对待疾病的信心。④创造轻松的环境。对患者叙述的问题和看法, 要注意倾听, 不要表现出漠不关心, 应尽量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⑤制定解决方案。引导患者主动地通过联系自己实际情况, 听医生疏导和鼓励;鼓励患者对疏导者的讲解、处理方法等提出不同的意见, 提高和强化心理素质[3]。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所有患者处于整洁、安静、光线好的病房,嘱以舒适体位, 头部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时发生误吸, 平卧位减轻腹腔内压, 预防因压迫导致的出血;患者止血后可给予少量水, 再到清淡流食, 逐渐向半流食过渡[4]。床边护理如发现有喉部异物感、上腹灼烧感、饱胀不适、恶心等症状,考虑仍有出血可能, 尽早采取措施, 严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各项生命体征。

1.3 效果评价 心理状态采用SAS评分, 包括正向评分15题, 反向评分5题共20个条目, 每条目分4级评分, 评分需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评定焦虑患者。计分方法: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 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即得到粗分;粗分的1.25倍为标准分, 分界值为50分, 其中:轻度焦虑[5]: 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好转对比。实验组在护理结束后痊愈率为50.0%, 对照组为24.3%, 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心理疏导法后焦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焦虑症减轻情况对比(n)

3 小结

临床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其病情严重,心理状态往往较差, 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 长时间神经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导致血管壁收缩, 血压升高, 从而加重出血, 因此给予心理疏导法进行辅助常规护理极为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心理疏导法后焦虑症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护理后实验组痊愈率为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 但由于年龄、性格特点等一般情况差异, 应用心理疏导法不能按部就班, 应灵活开展,从实际情况出发, 注意个体性, 分析不良情绪根源, 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增强患者对待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这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研究结果过多重视的是规范化的心理护理, 并非个性化心理疏导,所以对照组患者痊愈率相比实验组有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对比说明心理疏导法对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 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焦虑症的患者,常规护理结合针对性应用心理疏导法,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从而获得较好的预后, 可于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秀文, 迟俊新, 王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吉林医学, 2009, 30(20):2441.

[2] 张澍田, 王拥军.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5(8):161-164.

[3] 吴利芳.纽曼系统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2):16-19.

[4] 莫焱, 刘彦, 李建英, 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2):823-824.

[5] 高颖, 刘颖, 刘玉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护理.吉林中医药, 2002, 22(2):34.

[6] 乔京贵, 肖锦媛, 刘河, 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7):1393-13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76

2015-04-15]

277101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焦虑症状患者应用心理疏导法进行护理结合临床常规基础护理, 可有效降低患者症状自评表评分, 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焦虑症肝硬化实验组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