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降颅压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15-05-08鲍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甘露醇甘油果糖

鲍旭

急性脑梗死降颅压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鲍旭

目的 分析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两种降颅压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分为A组(58例)与B组(5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甘油果糖治疗, 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甘露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肾功能异常患者1例(1.7%), B组肾功能异常7例(12.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 而甘油果糖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小于甘露醇治疗, 安全性更好。

脑梗死;降颅压药;安全性;疗效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可导致脑循环障碍与脑代谢紊乱,病情进展可造成颅内压的增高与脑水肿, 所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给予快速有效的脱水、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1]。临床上常用甘露醇治疗, 甘露醇是一种强渗透性的利尿与脱水剂, 但甘露醇的反跳效应往往对肾脏损害严重。为此, 本研究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了甘油果糖治疗,对比了甘油果糖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MRI与CT证实。其中男64例, 女49例;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64.3±10.3)岁;发病时间均在24 h内, 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肾功能正常、颈内动脉系受累。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58例)与B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包括胞磷胆碱、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尼莫地平、硫酸镁等用以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50 ml甘油果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1~2次/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25 ml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 1~2次/d。连续用药2周,补液量为2000 ml/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颅内高压观察:每次用药后1、3 h与下次用药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呕吐、头痛与视乳头水肿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并行CT与MRI检查。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明显缓解;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进行评分。③肾功能变化指标:在治疗的第1、3、7、10、14 d对患者测定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尿素氮>7.1 mmol/L或者血清肌酐>106 μmol/L, 或者比基线升高>30%, 尿常规检测出蛋白或者管型判定为肾功能损害[2,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72.4%, B组治疗有效率为74.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 P=0.796>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A组与B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3.70, P=0.000<0.01;t=13.19, P=0.000<0.01);而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n(%),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x-±s, 分)

2.3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均正常, 治疗后A组肾功能异常患者1例(1.7%), 属轻度损伤;B组肾功能异常7例(12.7%), 包括轻度损伤4例, 中度损伤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 P=0.023<0.05)。

3 小结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甘露醇可起到渗透性利尿、脱水、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减少脑梗死面积, 并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主要不良现象为对肾脏造成损害。相关研究指出, 由甘露醇造成的肾脏损害位居第三, 仅次于氨基糖甙类与安眠药。甘油果糖是一种强有力的渗透性脱水剂, 尽管降颅压起效时间晚于甘露醇, 但药效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无反跳现象。甘油果糖通过三羧酸循环提供脑组织的能量, 并保护脑细胞,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同时由于甘油果糖最终代谢产物为水与CO2, 因此对肾脏无损害[2,3]。

本研究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甘油果糖治疗, 55例给予甘露醇治疗,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肾功能异常患者1例(1.7%), 属轻度损伤;B组肾功能异常7例(12.7%), 包括轻度损伤4例, 中度损伤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 P=0.023<0.05)。

综上所述,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 而甘油果糖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小于甘露醇, 安全性更好。

[1] 陆丽萍.急性脑梗死降颅压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广西医科大学, 2011.

[2] 王大伟.甘油果糖注射液和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873-874.

[3] 彭文导.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4):31-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44

2015-05-14]

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内三科

猜你喜欢

甘露醇甘油果糖
低聚甘油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带您认识果糖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Auto—focus Eyeglasses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