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效果初评

2015-05-08张利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张利平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效果初评

张利平

目的 评价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2例。两组患者均施予西医综合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及其附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7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有所减小, 且神经功能也显著改善, 其中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 便于脑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在整个脑卒中病变中脑出血所占比例为20%~30%, 其发生和脑血管病变相关, 如高血脂、血管老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 多因情绪激动或用力过度突发疾病, 死亡率较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均在不同程度上留有后遗症, 比如运动障碍、言语吞咽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等[1]。下面作者就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详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 发病24 h内入院。全部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有关标准[2]。本次研究已排除药物过敏、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因外伤或者血液病所引起的颅内出血及合并精神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2例。研究组男23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5.7±11.4)岁;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6.1±1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西医综合治疗, 主要包含有吸氧、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血压控制、胃黏膜的保护及抗感染等, 根据患者出血位置、出血量及其意识情况, 结合其全身情况、发病时间、医院技术等实施手术治疗, 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 早期实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施予中医综合治疗,即利用自制血通汤, 该药方由天麻、三七粉、郁金、丹皮、石菖蒲、钩藤、竹茹、白术、天竺黄、羚羊角粉、大黄等构成, 1剂/d, 将其水煎成汁, 取400 ml, 分为2次服用, 治疗疗程为3周。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肿附近水肿体积, 对患者头部进行CT扫描, 根据多田氏法进行脑血肿体积的计算, 血肿附近水肿体积为血肿附近水肿和同时间血肿体积之差;借助于改良爱丁堡加斯堪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予以评分[3]。疗效标准根据《脑出血诊断要点和评分标准》和《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疗效标准》制定[4], 治愈:可独立生活,且工作可基本恢复, 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 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21分;有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8~20分;无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改变, 或者增加, 甚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7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体积和血肿附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该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体积和血肿附近水肿变化对比( x-±s)

3 小结

在中医理论中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 急性期主要为标实, 当出现脑脉痹阻以后, 风邪现象逐渐减弱, 此时痰郁化热现象逐渐明显。据调查研究表明, 在脑出血疾病中比较多见的为风火上扰和痰热内闭证,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4例患者均属于该证型。针对这种类型的患者,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 其治疗原则为化痰活血通络以及平肝清热息风, 药方中丹皮和生大黄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厚朴、竹茹、三七粉及天竺黄具有化痰活血通络作用;天麻、羚羊角粉及钩藤具有平肝息风作用;郁金和石菖蒲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白术具有和胃调中以及健脾化痰作用。结果表明, 和仅予以西医综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研究组,疗效好且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较好。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脑出血, 可减少脑血肿体积和其附近水肿体积,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获得显著效果。

[1] 梁群, 赵慧芳, 朱永志, 等.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SE、S100表达的研究.中医药信息, 2013, 30(1):25-28.

[2] 张小楠, 王芳, 杨成君,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2):5566-5567.

[3] 金艳芳.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中西医综合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22):128-129.

[4] 肖陈洁.急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体会.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11):2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31

2015-04-20]

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科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