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分析

2015-05-08申辉欧小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申辉 欧小凤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分析

申辉 欧小凤

目的 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88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 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 观察组采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 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观察组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蒲苓盆炎康颗粒;湿热瘀结;盆腔炎;血液流变学

目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率逐渐增高, 成为主要的妇科疾病之一。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反复下腹部坠胀疼痛、肛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白带异常、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但由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情反复, 病程迁延,疼痛难以根除,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妇科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8例,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西医诊断标准[2], 病程≥3个月, 符合湿热瘀结症候的中医诊断标准[3], 年龄18~50岁, 有性生活史,月经周期正常, 自愿参加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者纳入临床试验;排除标准:合并急性盆腔炎、子宫缺如、妇科肿瘤、特异性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结核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病, 合并心肝肾、神经、造血系统疾病, 合并精神性疾病, 对本药物过敏,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近期服用类似药物, 近3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 年龄18~49岁, 平均年龄(28.05±6.99)岁, 病程12~37个月, 平均病程(23.14±6.01)个月, 轻度11例, 中度32例,重度2例;对照组:年龄19~50岁, 平均年龄(27.95±7.36)岁, 病程13~36个月, 平均病程(23.06±6.11)个月, 轻度12例, 中度29例, 重度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妇炎胶囊(贵州远程制药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698, 规格0.35 g/颗)4颗, 3次/d, 观察组采用蒲苓盆炎康颗粒(山东翔宇健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0264, 规格10 g×9袋)10 g, 3次/d, 温开水冲服。1个自然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 分析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变(血浆粘度、血沉率)。

1.4 参照临床疗效评估标准[3]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妇检结果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妇检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 妇检稍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减轻或稍有加重, 妇检结果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浆粘度、血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观察组血浆粘度、血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由于月经、女性产后和宫腔手术创伤性操作导致胞宫空虚, 体质虚弱。同时,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由于摄生不慎, 即七情和劳累等均导致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侵。其次由于肝经郁热、下焦湿热、脾虚生湿等因素,导致湿热与气血相冲, 停滞胞脉和胞宫, 气血运行阻滞甚至不畅, 导致经络不通, 气血凝滞, 营卫失调, 影响冲任带脉,发为本病[4]。临床常见证型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等。目前中医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一定临床经验, 实验方案计划大多较粗犷, 没有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筛选, 辨证分型, 从而不能达到辨证施治, 研究结果缺乏严谨性[5]。国内研究关于蒲苓盆炎康颗粒患者服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炎症因子变化研究甚少, 不能对治疗显效或无效分析原因[6]。蒲苓盆炎康颗粒由川芎、三七、杜仲、粉萆薢、车前子、蒲公英、夏枯草、丹参和土茯苓等中药组分制成的中药复合制剂, 具有除湿清热、化瘀和疏气消肿止痛等药理功效, 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细胞营养和机体新陈代谢, 同时, 蒲苓盆炎康颗粒在消退炎症、软化组织和减轻粘连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析其原因如下:川芎具有活血行气和疏通经络之功效;三七发挥活血和止血之功效, 有助于防止多种活血中药导致的出血;杜仲具有强筋补肾之功效, 为防止祛湿热毒邪而伤正;粉萆薢具有除湿去浊之功效;车前子具有除湿止泻之功效;夏枯草具有清热化结之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除湿之功效;丹参则发挥活血调经;化瘀散结之功效;土茯苓具有疏通关节、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诸药合用在缓解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情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8]。

综上所述, 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翠芬, 林丽仪, 黄道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针刺配合自拟慢盆消炎汤疗效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9):3527-3529.

[2] 杜彩素.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51-25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43-253.

[4] 付改玲, 黄鹏翀, 周晓亮.远红外暖袋湿性中药穴位辅助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11):188-191.

[5] 殷燕云, 周春祥.益肾化瘀中药序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87例的临床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5):1159-1161.

[6] 姚奏英, 陆华, 尹巧芝.花红片、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180例临床观察.中成药, 2014, 36(1): 208-210.

[7] 葛静, 谢磊, 刘晶.盆炎净颗粒结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3):303-305.

[8] 朱文涛, 李磊, 张霄潇, 等.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3):461-4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84

2015-04-22]

523952 广东省东莞仁康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春天的“后遗症”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