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缝线选择的探讨

2015-05-08孙铁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拆线丝线吻合器

孙铁莉

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缝线选择的探讨

孙铁莉

目的 观察不同缝线缝合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的效果, 为临床选择切口缝线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行妇科手术的皮肤纵切口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40例, A组皮肤切口选择薇乔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B组皮肤切口选择慕丝线皮内缝合, C组选择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比较三组患者缝线缝合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的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裂开, 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薇乔可吸收线组异物反应、线头排斥反应和术后切口瘢痕较其他缝线组明显。慕丝线缝合组切口拆线疼痛明显。甲级愈合率三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缝合时最好选择能拆除的缝线, 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较昂贵, 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 值得在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手术中推广使用。

腹部皮肤纵切口;皮内缝合;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可吸收线

目前, 临床上为避免二次开腹手术时横切口的不利因素,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横切口受限的情况, 妇科手术切口原则上选择纵切口为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量保持患者外表的美观, 尤其是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切口缝线等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1]。广大患者更乐于接受组织反应轻, 愈合好, 瘢痕小的缝合方法和缝线。选择 2012 年3月~2014年7月在本科行妇科手术的皮肤纵切口患者随机分组, 选用慕丝线、薇乔可吸收线和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 采用皮内缝合的方法缝合皮肤切口。进行有益的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7月在本科行妇科开腹手术的皮肤纵切口患者120例,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39±8.15)岁。体重42~83 kg, 平均体重(67±6.28)kg。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4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 体重及腹部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 12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 均采用耻骨联合上2 cm腹正中纵切口或腹正中绕脐纵切口, 长度10~20 cm。上述患者均使用2-0慕丝线连续缝合腹膜, 1-0慕丝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 3-0慕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 将死腔关闭彻底进行止血。然后分组进行皮肤层的处理。A组患者皮肤处切口使用3-0带角针薇乔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距离皮肤0.2 cm处进针并于皮下组织处穿过并打结, 纵行针距取0.5 cm, 皮下进针, 紧贴皮内组织半弧形进行穿行, 连续性缝合直至到达切口的另一端, 为预防皮肤褶皱, 不能牵拉过紧,保证切口平整对合, 皮内打结。B组用2-0慕丝线角针皮内缝合, C组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 具体方法如下:距切口上端0.5 cm处皮肤进针, 纵行针距取0.5 cm,紧贴皮内组织半弧形进行穿行, 连续性缝合直至到达切口的另一端, 最后出针选择进针点对侧皮肤侧方 0.5 cm刺出。缝合完毕后, 慕丝线组需将缝线两端拉直并在进、出针点打结,使切口皮缘自然对齐。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组则需将两侧裸露部分用夹扣固定, 剪去多余部分。

1.3 诊断及观察指标[2]①皮下脂肪液化 :多于术后4~7 d发现, 切口脂肪细胞坏死液化, 细胞内脂质溢出, 造成皮下积液, 内含有脂肪滴, 伴有巨细胞反应。②异物反应:切口出现红肿 , 少量渗出。③切口感染: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切口组织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等改变。④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4~7 d或拆线后, 分完全裂开(包括筋膜在内的切口全层裂开, 常有内脏脱出)及不完全裂开(仅指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切口愈合过程的相关情况及术后2个月随访情况。三组均有患者发生脂肪液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无发生切口感染者。三组中均有1例发生切口裂开, 考虑和患者全身因素及术后腹压增加有关, 与皮肤切口缝线无关。术后1周时, 除外发生切口裂开者, 其余患者切口愈合佳, 瘢痕均呈线状, 宽度≤0.5 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A组发生异物反应者占2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因不需拆线, 因此无拆线痛。B组患者87.5%出现拆线疼痛, C组有2例拆除长约20 cm切口的缝线时出现拆线疼痛。拆线疼痛率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2个月随访时, 发现A组患者有3例发生切口薇乔缝线排斥反应。B组和C组切口瘢痕宽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瘢痕宽度≤1 mm者12例明显低于B组22例和C组25例, 而A组瘢痕宽度≥2 mm者14例明显高于B组5例和C组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n)

表2 三组患者术后2个月随访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缝合能起到对合组织的作用, 促进愈合、止血以及帮助器官结构的重建或整形。外科手术中逢线在伤口愈合中的主要作用是在伤口愈合的关键期提供足够的张力, 拉近伤口边缘使伤口愈合更美观。理想的逢线应满足通用性、无菌性、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无致癌性及无磁性。易于操作, 组织反应轻微, 不利于细菌生长。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缝合目的达到后 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 然而, 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 所以选择适合每个伤口和患者的缝线是外科医师的职责。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不可吸收线主要有强生公司生产的慕丝线、尼龙线(Nurolon)、聚丙烯缝线(Prolene), 可吸收线主要有薇乔(PGA)和抗菌薇乔(PGLA), 金属线类主要有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3]。不同缝线有不同的特点, 有其适用范围。薇乔可吸收缝线的优点是不用拆线, 价格较低廉;缺点是可能有异物反应和线头排斥反应。在本研究中, 术后2个月随访时发现有3例患者出现了切口缝线排斥反应, 也证明了这点。另外由于皮下层相对表浅, 薇乔类可吸收线吸收过程较长, 引起瘢痕的几率也较大。本研究中术后2个月随访时比较各组瘢痕的宽度, 显示瘢痕宽度≥2 mm者, 薇乔缝合组达 35%, 明显高于其他组。慕丝线价格低廉, 容易操作, 组织相容性较好, 拆除后皮下不留异物, 切口瘢痕较小。缺点是材料柔软, 在缝合结束后需要将两端加力拉直, 靠外力将切口两侧皮下组织贴合在一起, 在拉直的过程中, 不同程度的带来切口皮肤的撮皱现象, 影响到切口的愈合效果, 且较粗糙的表面增大了与组织的摩擦力, 拆除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感觉疼痛, 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的优点明显, 即容易操作, 组织相容性好, 自身独有的记忆特性可以自动加压定型, 表面光滑的材质特性保证其容易拆除, 除外拆除较长缝线的切口, 患者拆线时无痛感, 皮下不留异物, 切口瘢痕小。 缺点是缝线价格昂贵, 增加患者医疗负担, 但总体来说它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 值得在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手术中推广使用。通过本研究说明, 为减轻异物反应, 线头排斥反应和术后切口瘢痕, 皮内缝合时尽量选择可拆除的缝线。

[1] 于波, 何玲.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38):7209-7212.

[2] 郝敏, 赵卫红, 张娜.妇科肿瘤术后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7):487-491.

[3] 吕悦慈.医用缝合线的应用和发展.上海纷织科技, 2005, 33(7):31-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58

2015-03-11]

132001 吉林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拆线丝线吻合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拆线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拆线
蜘蛛
读书,缝补三代人心灵的丝线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