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5-05邓小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讲授爱国主义

邓小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教书同时也要育人,任重而道远,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师必须探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深入挖掘教材,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科渗透,寓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对初中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阐述。

一、环保意识教育的渗透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环保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环保已经成为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环境保护需要有效管理,需要科学技术知识,也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重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巧妙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例如,讲授《向沙漠进军》时分四个步骤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其一,向学生介绍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二,提问:什么原因造成了土地沙化?学生感悟到是我们人类自己,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自食其果。其三,联系生活实际,近几年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其四,启发学生思考: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青年学生该咋办?学生真正感悟到: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人,形成一种共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唯一家园——地球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渗透

目前,青年学生中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的优越,父母的精心培养、望子成龙的教育,致使学生聪明伶俐,身心健康成长,但是也滋生了放纵任性、表现自我、专横跋扈等缺点,以我为中心表现尤为突出。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有团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有价值。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学校德育研究的永恒课题。初中语文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教材的研究,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讲授《最后一课》时,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以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结合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组织合作探究、讨论: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文字?让学生受到启示、激励、鼓舞,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爱国行为。

四、生命意识教育的渗透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来之不易,每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不能浪费自己的生命,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讲授《热爱生命》时,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真正认识到: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应该有效地利用时间。讲授《敬畏生命》时,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真正感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经过了奢侈的、豪华的投资,无论是谁必须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这是对当前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行为有力的驳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爱惜自己,爱惜他人,我们的生活世界处处有爱心,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五、谦虚上进教育的渗透

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有限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浅显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教材的研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例如,讲授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必须拓展知识空间,准确进行引导,理解感悟文章深层次含义: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想追求人生的真谛,一定活到老学到老。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类只有谦虚上进,才能进步,才能向前发展。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责任感教育的渗透

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学生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不能承担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学生学习生活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教师一定把这些不良言论和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例如,讲授《散步》时,让学生阅读课文,真正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一谈,让学生把自己的责任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天,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发扬光大,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责任感讲授爱国主义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感油然而生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