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

2015-05-05曾翠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建模

曾翠霞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教师、课程、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课堂,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生态主体,也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对于物理课堂而言,不同的环境里师生的互动作用对科学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并解释现象,通过讨论与交流,就构成新课程改革的新型物理课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特点

新课改的高中物理课堂,师、生双方均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不同的学生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强调共生性、开放性、协变性和整体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和谐自然

这与自然生态是一样的,强调课堂环境(氛围)的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生态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身心和谐,环境宽松,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大胆表达,最终实现对生命本体的超越。

2.生命灵动

生态课堂是关注人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生态课堂以人为主体,不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关注人的成长,即师生共生共长,伴随着生态课堂人的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生命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3.整体、发展、开放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系统化,知识与知识间应该有所联系,先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即知识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性。同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又不拘一格,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班级群体的发展。

总体而言,强调教师、学生、师生关系、课程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正视“人”和“生命”的课堂。

二、实现对策

1.营造课堂生态环境

在良好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稳定,因此我们的课堂生态环境必须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布设。

(1)教室的排布必须人文化,确保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使其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注意稳定度提高,更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2)师生关系要和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要不断地渗透自己的关爱与理解,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逐渐意识到焦虑在物理学习中属于正常的、短暂的现象,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和“物理难学”的潜意识。

(3)多元化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方法,学生势必会厌烦,传统的教授课堂不再适合当今的社会背景。特别是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竞争的压力,大多数物理教师只从符合高考需要的角度去讲授知识,根本不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要一味地灌习题、刷习题,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与自然现象的联系,要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尤其是要让物理课堂充满“实验味”“探究味”,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

2.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笔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教师必须科学预设课堂而不是主宰课堂,必须关注学生成为其探究规律、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判官和旁观者,有效的课堂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只有把自己先解放开来,教师的课堂才能真正灵活生动起来,学生也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同小组的学生合作、与老师合作、与文本交互的探究过程。

合作学习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对于物理课堂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分组实验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两根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要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人无法完成。当然除了实验,在习题教学中,独立完成后,再相互讨论能够不断地拓宽学生对知识、方法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极大发展。

3.注重渗透建模思想

科学其实就是建模,而学习科学,就需要对建模进行学习。建模思想指的是我们在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主要因素找出来,将那些次要因素给舍弃掉,进而将事物的本质给呈现出来,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促使实际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物理学主要是对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物理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应用到物理建模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相关的物理模型,解释客观世界,并且做出合理的预测。

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将物理现象变成物理模型,再由模型通过物理公式转化成等式的过程。比如,“质点,点电荷有吗?”“自由落体运动现实生活中有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我学物理学什么呢?又怎么构建模型呢?”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研究“理想化的物体”“理想化的环境”“理想化的运动”,得到简单地可以量化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数学表达式。

4.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到特殊

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都很抽象、理性化,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势必导致很多学生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到特殊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5.适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高中物理作为理科性的学科,在知识内容方面有抽象、枯燥的特点,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欠缺。仅凭教师的口述和学生的想象很难办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应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因此,我们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加强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近距离或者是直观地观察现象、规律,从感性认识角度提升到理性知识层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程建模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