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中毒186例临床资料分析

2015-04-21汤志刚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毒物急诊科中毒

汤志刚

急性中毒是指一定量的有毒物质经口、皮肤黏膜及其他途径迅速进入人体后,在组织细胞和体液内发生生化及病理变化,导致短暂或持久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迅速危及生命的急性过程[1]。急性中毒在临床急诊科极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几十万人发生不同类型的急性中度。其中城市居民中毒发病率为18/10万,农村为69/10万,因中毒致死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0.7%[2]。其后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所有急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情况,分析急性中毒救治相关的数据,总结治疗经验,旨在为规范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提供初步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的中毒性患者或疑似病例后经确诊为中毒的患者共计186例作为统计对象;男85例,女10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3岁。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及要求,制定统一标准的中毒患者调查登记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服药至来诊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摄人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毒物筛查情况、住院天数、患者转归等。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纳入研究的18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0.84∶1。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51岁(52.73%),男性20~29、40~49岁年龄段占男性63.57%, 女性20~29、30~39岁占女性43.64%。 职业类别呈现多样化,农民61例(32.80%),无业人员48例 (25.81%), 务工者32例 (17.20%), 工人24例(12.90%),学生12例(6.45%),其他9例(4.84%)。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78例(41.92%)。

2.2 毒物及中毒情况

2.2.1 纳入标准 本次统计患者均为首次中毒,也排除混合性中毒患者。另外,未登记或资料不全者不列入统计范围。

2.2.2 毒物种类及中毒原因统计结果 分析186例中,药物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及酒精中毒占比例较大。详见表1。

表1 中毒药物构成情况

中毒原因分析显示:自杀占据第一位,共106例占56.99%,意外中毒34例占18.28%,饮酒22例占11.83%,乱服药14例占7.53%,误服中毒10例占5.38%。中毒途径:186例患者中,76.88%的患者为经口摄入,27例为呼吸道吸入、16例经皮肤接触。中毒时间:总体时间分布呈现季节性,有2个高峰期,6~9月及12月至来年2月为中毒高发期。

2.3 中毒后器官功能损害情况 186例中,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者76例,最常受累器官肺脏、脑、心脏、肾脏及肝脏,所有中毒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8.50%、28.32%、14.65%、10.41%及8.12%。

2.4 中毒治疗情况

2.4.1 首诊时间 见表2。

2.4.2 首诊处理方式 清理毛发、衣物等有毒物102例占54.84%,催吐64例占34.41%,洗胃82例占44.09%,导泻53例占28.49%,心肺复苏62例占33.33%,气管插管23例占12.37%,未做特殊处理17例占9.14%。

表2 中毒后患者的首诊时间

2.4.3 特殊处理方式 有效解毒剂第一时间使用54例占29.03%,高压氧舱治疗8例占4.30%,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应用18例占9.68%,活性炭治疗3例占1.61%。

2.4.4 毒物筛查 成功进行毒检51例占27.42%,其中有明确中毒病史者占75.52%;未进行毒检92例占49.46%;家属拒绝毒检43例占23.12%。

2.5 住院天数及预后转归

2.5.1 住院天数 住院时间<1周者92例占49.46%,1~2周者65例占34.95%,住院>2周者20例占10.75%。

2.5.2 治疗后转归统计 患者治愈161例占86.56%;好转18例占9.68%;家属放弃2例占1.08%;死亡5例占2.69%,其中有3例为百草枯中毒,1例为一氧化碳中毒,1例为腐蚀性吸入中毒致多功能器官衰竭,家属放弃继续抢救。

3 讨 论

急性中毒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并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急性中毒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统计,在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医院中,中毒占据急诊科就诊患者的6%~8%,这个数据与国外相当[3]。而在县市级医院急诊科这个比例为51.6%,乡镇卫生院以下为32.8%[4]。急性中毒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急性中毒事件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笔者对所在医院近年来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资料分析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其一,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比例来看,女性高于男性;20~29年龄组,女性中毒人数比例较高,且中毒原因自杀为第一位原因,这些与国内许多分析研究保持基本一致[5,6],这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也应引起社会对年轻人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其二,导致中毒种类多样化。我国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主要有乙醇、农药、药物、食物、一氧化碳、鼠药六大类[7],而笔者总结发现药物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及酒精中毒占据前三位,分别为33.33%、20.4%及11.83%。 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除了与中毒原因挂钩外,还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及社会风气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因此对于饮酒的认识跟以往有了不同。另外,药物性中毒比例提高也提示应加强镇静催眠性药物的监控管理。其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关注。首诊12 h内二者结合使用,可以协同发挥作用,减轻对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按病情需要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18例患者占9.68%,救治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率高,效果明显,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8]。其四,毒物筛查应适时进行。毒物筛查比例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其高昂的费用,耗时较长,其结果往往对于医师指导作用有限,对患者的转归影响作用也不大[9]。我们临床方面已不将其作为中毒诊断的常规手段。尽管如此,其在某些不明原因的中毒案例中,应提倡进行。其五,死亡病例的总结发现,应加强中毒知识的宣传,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10];应加强对心理弱势群体的疏导;普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人员首诊医疗处理的科学及合理性,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急性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应以询证医学为依据,开展临床实践。

总之,对于临床急诊医师来说,应总结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救治水平;加强防毒卫生常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心理疏导的作用,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最终降低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1]肖章武,马 莉,邱泽武.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早期处理[J].临床荟萃,2012,27(41):363-365.

[2]周玉淑,周晓蓉.携手防治急性中毒[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21-222.

[3]徐胜勇,于学忠,李 毅,等.138例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分析[J].中华急诊杂志,2012,21(7):728-731.

[4]肖章武,尹跃良,陈志凌.急性中毒性疾病283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0):47-48.

[5]Zhao M,Ji XP,Wang NN,et al.Study of poisoning pattern a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1997 to 2007[J].Public Healh,2009,123(6):454-455.

[6]陈 兴,侯天文,李 玮,等.我国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15):2374-2376.

[7]蒋 炜,吴春眉,邓 晓,等.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发布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9):1009-1012.

[8]王 瑞,舒 洁,汪 洋.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重度急性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45-47.

[9]Brett AS.Implicatiom of discordance between clinical impression and toxicology analysis in drug overdose[J].Arch Intern Med,1988,148(2):437-441.

[10]邱泽武.加强院前急救提高中毒急救水平[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4.

猜你喜欢

毒物急诊科中毒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中毒
毒物——水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