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池田大作与宫泽贤治笔下的“儿童文学”

2015-04-17苗伍君

关键词:池田大作儿童文学童话

苗伍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佛山528000)

浅论池田大作与宫泽贤治笔下的“儿童文学”

苗伍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佛山528000)

池田大作的童话“宣扬善念”、“注重自然与人的融和”、“侧重于人性和平等”,是童话界的瑰宝。宫泽贤治的童话描写,情感细腻真挚,致力于创建人间幸福的“乌托邦的理想世界”。二者的童话在“利他主义”“美好世界的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处。但从童话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方面来看还是有一些不同点的,具有可比性。池田大作的童话中不难发现其“平等、自由、博爱、和平”的创价思想;在宫泽贤治作品中看到的是“哪怕牺牲自己,也要幸福他人”的救济思想。

池田大作;宫泽贤治;儿童文学;佛教

池田大作是创价学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优秀的宗教家、教育家、作家。他的童话作品中,无一不充满着“正义、积极、坚强”的力量。既可以看到坚持正义,救助他人的“英雄形象”,也可以看到改过自新,重新塑人的“自省形象”。在与大自然的融合里,画面活泼,风趣,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宫泽贤治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童话作家,农民诗人。他的童话带有一种日本式的忧伤美,易触动人心。二人皆信奉佛教,都把佛教思想融入现实生活和童话世界。二人描述的是怎样的童话世界呢?有哪些相异点?

一、“人和自然的融合”

池田大作喜欢《万叶集》,尤其最爱“戍人歌”和“东歌”。他把普通平民坦率真挚地歌颂人、歌颂自然与生活的精神称为“万叶精神”[1]239。同样,他也把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用在了文学作品中。

池田大作的童话运用“时间和空间”以及“拟人”等手法,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理念。与西方所提倡的“征服自然”的观念相比,池田大作更加倡导的是东方自古而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2]49。“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的思想在他的儿童文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如在《童话之国-德国》中,小白兔也被赋予了生命力:“鸟儿在歌唱,草儿侧耳倾听着,花儿也在愉悦地听,真不可思议!莫非花内藏着乐器,一起拨弹和声。花儿喜悦,虫儿愉快,虫儿增多,鸟儿也随之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吧!虫儿与花儿,花儿与鸟儿,鸟儿与我,大家是一家人。[3]”这真是人与动物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写照。还如《樱桃树》里的樱桃死去,经过老人和孩子们的精心照顾,最后竟然能重新获得生命。另外还有很多拟人的描写。如“蔬果也是一种生命体,也能呼吸,也有热度。”“秋樱在风中颔首微笑。”“雪柳相当敏感,只要有人走过,或是风微微摇动,就会摇曳不已”等[3]。在这里,池田大作把浩瀚的宇宙观和自然观相结合,形成了人类、自然、宇宙高度统一的关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持、保护这种纯天然的生态美,不要让它被人类所破坏。我们也应该在这种人和自然的和谐中生存下去。

宫泽贤治的作品中,无论是山猫、蝎子等动物,树木花草,还是宇宙、星体等,都被赋予了生命。从中也可体现出其对待自然的态度。在《大提琴手高修》一文中,大提琴手高修因水平差,被团长怒斥。惊喜的是,高修偶然间得到动物们的指点,弹琴的技巧也有了大幅的提升。这篇童话故事清新自然,耐人寻味,一反人类帮助动物的常态。从人类自身来讲,则因为有了动物的帮助,才会变得更优秀。而《要求繁多的餐馆》则更深刻地批判了人类的贪婪自私,不珍惜动物的生命,唯“钱”是命的世俗观。两位从东京来的年轻的绅士为了打猎消遣,进入森林。打猎无果,反而想杀死鹿来发泄私愤。故事的最后,“西洋餐馆”里的一系列的神秘要求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惩戒了绅士们。在该作品中,揭露了人类的贪欲,丑恶的嘴脸。同时,也在告诫我们种下恶的果,必定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二、“他人主义,救济思想”

池田大作是虔诚的佛教信者。他在《孩子的一书》中讲到:“佛教的根本精神,是‘最痛苦的人,最苦恼的人有最幸福的权利’,不限是佛教,宗教的生命线都是要把重点放在这里。”[4]132法华经所推崇的是无论是地域界,恶鬼界乃至九界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也可以说是“众生皆可成佛”。池田大作对于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利他思想”予以肯定的评价。凭着这份信念,池田大作致力于反对独裁和战争,“和平、和谐”世界的建设。他还创立了涉及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的创价教育体系,把弘扬“平等、自由、博爱、和平”的创价思想贯穿其中。在他的童话创作中,也不乏有这样的“舍已利他”形象出现。如在《沙漠中的宝城》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救老虎的王子。还有在《喜马拉雅山光之王国》中,为落难的公主捎信的仙鹤。以及上文中所提到的《两个王子》中,假王子从愤怒的民众那里把真王子解救出来,并把住在菩提树洞里的智慧爷爷教给他的人生道理无偿地教授给真王子,最后真王子赢得了万民的拥戴。

宫泽贤治的童话中有很多“哪怕牺牲自己,也要幸福他人”的例子。如在《古斯克·布多利传记》中,布多利经受了父母饿死,妹妹被夺走的悲惨命运,后来又经过一系列辛苦的劳作,偶尔得到了几本关于农业方面的书,他便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农学。后来又离奇地经受了一系列的教育,在火山局工作。最后为了提升地表温度,让大家免受“冷害”,避免幼时因为灾害大家都饿死的悲剧重演,毅然引爆了火山,牺牲了自己。这种纯粹的舍弃自己的牺牲精神,确实能够深入人心。同样还有在《银河铁道之夜》里,乔班尼的好友柯贝内鲁拉为了救溺水的伙伴,自己反而溺水身亡。而乔班尼在悲伤之余,带着好友的一份信念,更加坚定了致力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信念。还有在《双子星》中,两个孪生星星去救济打架致伤的蝎子,并把负伤的蝎子背回家,哪怕是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这种“舍我救他”的表现正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佛教中“悲天悯人”的思想。

三、二人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比较

池田大作和宫泽贤治的童话都很唯美,都是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很多的相似点。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这是与二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在此略谈一下二者的人物形象的设定区别。读池田大作的作品,总是能找到“阳光的正面形象”。如《两个王子》中的大气、威风、仁义的假王子斯伯纳;以及《沙漠中的宝城》中的与大胡子队长勇敢打斗的周爷爷;甚至是《公主和月亮》中的自私,蛮横的苏菲经过蜕变,也最终改掉了坏毛病,成为善良的好女孩。从故事的情节构建方面来看,也有很多以“珍爱和平、注重友谊、播撒仁爱”之类的美好结局。这样一来,就让读者很容易引起共鸣,得到情感的升华。

另一方面,读宫泽贤治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童话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则不是那么充满着阳光、朝气、自信的。很多时候反而因受周围人嘲笑,使他们背负着深深的“自卑、委屈感”。如《银河铁道之夜》中的乔班尼,性格懦弱,家境贫寒,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课外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常常被同班同学取笑。《风之又三郎》中的高田三郎作为转校生,被当地的孩子所疑惑、不解。《虔十公园林》里的虔十,因为老是无端地傻笑,智商不足而被周围人嘲笑、谩骂。却坚持种了700棵的“杉树苗”,并一直坚守着这片树林,直至离世。最后这些树苗已经长大了,变成了不错的绿化地,曾经被嘲笑的虔十的“智慧”才得以显现出来。更容易体现的是《夜鹰之星》中的夜鹰因样貌丑陋,备受欺负和嘲笑,最后化身为天空中燃烧着的星。《大提琴手高修》中的高修也是因琴艺差,备受嫌弃。

由此可以看出,二人对于人物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池田大作笔下的人物拥有着充满阳光、力量和正义感的饱满性格。而宫泽贤治笔下的人物则有着因周边环境的影响或是自身条件的缺陷引起的“自卑感”。作家井上ひさし说过,深入研究某个作家离不开他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要学会参照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研究其作品。池田大作出身贫苦,青少年时期在战争、贫困和饥饿中挣扎走过。长兄葬身战争中,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所以池田对战争憎恶至极。可是青少年的池田却丝毫没有因贫寒而委屈、自卑过,自身的条件反而更加加深了他致力于人的平等,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决心。他曾说过:“曾经因为公司的工作,拉着大板车走过银座大街,当刮起秋风的时候还只穿着一件翻领衬衫。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产生过丝毫羞耻的感觉,甚至对于作为一个青年能含着微笑尝受辛苦和进行奋斗,感到像戏剧性的,有一种骄傲感。”[5]159

宫泽贤治出身于富商家庭,作为长子要继承家业。可是他从小就目睹了周围农民的贫苦生活,而自身作为富商之子却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在家庭中,严肃浓重的家庭气氛又使他养成了少言寡语、神经纤细的性格[6]7。后来又因为信奉法华经,和信奉净土真宗的父亲决裂。而最爱的妹妹也丧身于病痛中。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很多作品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的原因之一。他后来又自身投入到农民运动去,建立“罹须地人协会”“肥料相谈所”等。而宫泽贤治的作品中也恰好体现了其自身的经历。因为宫泽贤治自身从小因为贫富差距引起的“自卑”也深深地印刻在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中。

四、“惩恶扬善”“讽刺恶势力”的思想显现

池田大作的《两个王子》中,真王子路比亚自恃身份高贵,性格粗野,飞扬跋扈,缺少谦虚礼让的优良品质。乡村里的假王子斯伯纳虽然本性胆小、羞涩,可是在一系列的成长之后,变得大气、威风,深入民心。路比亚听说了假王子的事迹,气愤不已,在嫉妒嚣张的驱使下来抓捕斯伯纳。可民众则早已经看不惯真王子的所为,便发动了对真王子的惩治。这时候,假王子反而救了傲慢的真王子,并且教给他很多道理,最后两人成为好友。而真王子也最终成为人民爱戴的好君王。在这故事里面,深入人心的是假王子的“真和善”。当真王子所代表的“自私、虚伪、残暴”去破坏这种根植于人心的“真和善”时,反而受到民众的反抗。以及在《喜马拉雅山之王国》、《星星游乐园》、《沙漠中的宝城》等作品中,无一不能看到“善和恶”的斗争,最终恶势力总是被正义所打败,起到了一种鼓舞人心的作用。

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讽刺恶势力”的同时,对弱者寄于的同情和悲哀。如在《双子星》上篇中,チュンセ(琼瑟)童子和ポウセ(鲍瑟)童子两个双胞胎星星为了帮助因打架受伤的蝎子,耽误了回去吹奏银笛的工作。但是王并没有加以惩罚,反而派“稲妻(闪电)”来帮助他们返回宫殿。而在下篇中,两个童子受到“彗星”的欺骗,被卷入波涛汹涌的大海里,但最终受到“海蛇”的帮助,重新返回天庭。相反可恶的彗星则受到惩戒,四分五裂,坠入大海。在此篇作品中,海蛇的判断两个童子是“善”是“恶”的标准是值得深思。“善人头顶光圈,而坏人头上覆盖着黑影,有个豁口”,所以可以一目了然。同时在《贝之火》中,也不难看出“宣扬善念,反对邪恶”的思想。小兔子阿翼因为救了老云雀的孩子小云雀,老云雀为报答恩德,就送了他“贝火”这个宝珠。只要一心向善,贝火会一直发光,阿翼也因此获得了动物界的权威。但是阿翼渐渐地变得傲慢起来,和狐狸为友,开始欺负和打压小动物。最后双眼竟被“贝火”的碎片弄瞎,而“贝火”也最终离他而去。由此可以看出,宫泽贤治的很多初期作品也是宣扬“善念”和人道主义的。

五、共同致力于“人类的幸福”建设

池田大作也是一名优秀的佛教徒以及佛教研究者。他所倡导的是佛教中的“缘起思想”。试用于自然观的话,也即是人和自然是相互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存在的,人与自然的论述也有“依正不二”论说[7]195;试用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话,“缘起”的思想也同样把每个人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也即是“助人,也即是助己。”

同时,池田大作在他的演讲,随笔一书中说到:“欧洲个人主义的缺点,也就是‘极端个人主义’或‘超个人主义’的缺陷,则在于把国家和赤裸裸的个人对立,过于强调个人的权利。”[8]69且在佛法里,池田大作也把进一步阐述了利己主义的克服。“所谓的‘义’,是利己主义的克服。虽然尊重彼此的主权,但必须跨越本国中心主义,旨在‘人类利益’,“人类主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世界市民的条件,就是战胜这种利己主义。”[8]72

可以说,池田大作更是抛弃狭隘的个人主义,把这种宏大的“救赎和博爱精神”灌注到了作品中,以一种横向的纬度来贯穿全人类,全世界。正如他在《畅谈东方智慧》中所谈论的一样,“非让成千上万的人得到幸福不可”,这种智慧和慈悲之心,就是“法华经的精神”,就是永恒的真理[7]116。

而宫泽贤治也是为“全世界的人都幸福”而终身努力。他同样信奉法华经,尤其是日莲宗。他的至理名言是:“世界がぜんたい幸福にならないうちは個人の幸福はあり得ない”(没有全人类的幸福,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日莲宗推崇的是入世,哪怕是舍身也要为天下人的幸福奋斗。他一生辛劳,致力于农业。一心创造着没有劳苦充满艺术与梦想的乌托邦世界,以慈悲的心和无私的奉献为众生真正的幸福而努力。

宫泽贤治一心考虑着“全世界人的幸福”,这种理想化的世界同样也是不分地域和宗族的。相对于池田大作,宫泽贤治的涉及到“人、自由、平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池田大作则是以佛法中的“缘起”为基础,重视“人性”“民众的力量”,致力于建设“和平、平等、博爱”的世界。二者都像是托尔斯泰、雨果那样,从理论到实践,宣扬自身思想的同时,并为实现而付诸实际。

[1]卞立强.池田大作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5.

[2]季羡林,蒋衷新.畅谈东方智慧[M].卞立强,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谭桂林.池田大作的自然观与他的写景纪行散文[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2008(2).

[4]池田大作.里哈诺夫.孩子的世界[M].卞立强,李强,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选集-勇气,信心和希望[M].卞立强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山田野理夫.宮沢賢治―その文学と宗教[M].潮文社.平成八年.

[7]池田大作.畅谈东方智慧[M].卞立强编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池田大作.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演讲、随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On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etween Ikeda Oku and Miyazawa Kenji

MIAOWu-jun
(Department ofEnglish,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Ikeda Oku advocates goods and lays empha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Meanwhile,he focuses on humanity as well as equality,which are admired as treasur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Miyazawa Kenji’s works,full of delicate and sincere emotions,put efforts on building“an ideal Utopia”on earth.Both of them publicize altruism and are dedicated to building a better world.However,they differ in some of their thoughts.The thought of“equality,freedom,universal love and peace”can be easily found in Ikeda Oku’s works,while what we see in Miyazawa Kenji’s works is the thought of“We must bring others happiness regardless of the sacrifice of ourselves.”

Ikeda Oku;Miyazawa Kenji;children’s literature;Buddhism

I313.078

A

1008-018X(2015)06-0055-04

2015-09-09

苗伍君(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池田大作儿童文学童话
池田大作诗歌小论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池田大作高等教育思想架构
童话镇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浅析池田大作人本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和平·平等·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