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之有效反馈

2015-04-10马乐乐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江苏苏州21516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错误学习者语言

马乐乐(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江苏 苏州 215163)

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之有效反馈

马乐乐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江苏 苏州 215163)

在英语教学中,教与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法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重要意义。与严格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是更适应现代教育的评估方式。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差距,改进学习策略,使学习者不断地向学习目标靠近。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反馈;英语教学

近年来,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群体不断扩大,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分别向学龄前儿童和成人学习者两个群体延伸。“新的发展趋势带动了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教学法的转变,沿袭已久的结构教学法受到了质疑,注重语言交际能力、人文性和以英语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多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外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情感的考量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使用可以减轻学习者焦虑情绪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更有助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EFL和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课堂上,对语言学习者学业进展和成绩进行评价时应避免引起学习者的焦虑情绪”[1]。

“EFL/ESL新课程体系通过语言和内容的整合以及语言技巧的整合,使得课堂活动更倾向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原来的笔试手段不适用于新的课堂形式,传统的终结性测试方式不适用于以交际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否则会有失公平。所以评价体系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严格的终结性测试工具和过程转变为更人性化的评价方法,使用非正式的评价手段,以形成性评价为目标。”[1]本文以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着重分析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反馈,包括有效反馈的指导方针、时机选择等问题,以一个实际教学环节,展示如何运用反馈构建形成性评价,为英语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含义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也称为总结性评价,是在一段学习过程结束后对学习者总体表现进行总结的评价方式,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以测试为主要手段,以分数或等级为评价形式。如大家熟知的结业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对某一学科一个时间段的学习,通过一套试卷,给学习者打出分数或等级,用分数的高低去评价学习者的学业发展,或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好”或“不好”。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重书面知识,轻应用能力;重考试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者思维水平的发展,所以不利于学习者自身发展,对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对终结性评价的效度及局限性问题,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质疑。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称为过程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一种评价方式。学术界一般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者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2]作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习者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习者学习,帮助学习者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习者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2]。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包括:教师反馈(口头/书面)、观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课堂实践、课后作业及创建个人档案等,有助于学习者认清自己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形成性评价侧重学习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学习者的潜质,树立学习者的信心。它注重评估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习者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观察,作出描述性的反馈。详细的、描述性的反馈让学习者了解,他们还有改进的必要以及可采用的改进手段和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非完全割裂。“前者强调的是过程,后者强调的是终点或下一起点。”[3]形成性评价发生在教学周期中,不断地为教师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现阶段学习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以确定下一步的学习,为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作准备。而终结性评价则发生在教学周期结束时,倾向于阶段性地向更为广泛的有关群体提供评价信息。由于发生在教学周期结束后,所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没有即时效应。

二、英语教学中有效反馈的指导方针和时机选择

(一)有效反馈的指导方针

评价通过“反馈”(feedback)显示其形成性过程,说明评价内容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说明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4]可见,有效评价的效用度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学习者从教师那里获得有效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应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异、自身学习方法上的不足等,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身能力,发现不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也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反馈,可以使学习者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4]所以,这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有效地向学习者提供评价信息的反馈即为有效反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实现有效反馈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

1.辨别错误原因——反馈的必要性

错误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学习者的猜测与预设答案不符,粗心大意犯错,或者是因为学习者对语言规则或实际运用了解不够而犯错等等,但并不是每个错误都有必要纠正。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应对其出现原因加以甄别,评估“纠错”的必要性,是有效反馈的第一步。以语言课堂常采用的图片描述为例,对于同一幅画,学习者们对画面内容、画面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图片描述时就会出现与教师预期设计的偏差。这种 “错误”不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不必纠正。相反,教师应给学习者自由发挥的机会,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2.分析错误类型——反馈的准确性

针对语言规则和实际应用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进一步分析错误类型。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读音错误以及语用错误。在口语训练时,语法错误和读音错误出现的频率要高于拼写错误和语用错误,在写作训练中,情况正好相反。这是由于口语训练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者把关注力更多地放在语言流畅性和意思连贯性上,无暇顾及到语法是否恰当,读音是否准确,初学者更容易犯这类错误。而写作训练让学习者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把口头表达转化为文字,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思想,所以发现语法上的错误会容易些,同时又会暴露拼写和语用方面的不足。

3.使用恰当反馈——反馈的合理性

辨别了错误原因,分析了错误类型后,就应选择恰当的反馈方式。所谓“恰当”是指既要符合错误类型,又要适应错误产生的环境。这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当前情况下,什么是主要错误?这个错误有没有造成理解障碍?是否有必要破坏表达的流畅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纠正这些错误?”针对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如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等。

4.鼓励自我更正——反馈的积极性

语言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用恰当的反馈方式传递给学习者,让其自我校正、自主修改或者通过同伴或小组成员的帮助,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对学习者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多用肯定评价,少用或不用否定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鼓励和肯定的评价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提高自信心,更有成就感,更有动力,有利于学习者身心成长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选择恰当的反馈时机

教师只有将反馈信息有效地、适时地传递给学习者,才能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既要选择适当的反馈方式,还要注意合适的反馈时机。美国学者温莉瑞儿根据反馈的时机,将其分为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5]

及时反馈是指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对其表现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种反馈适用于对学习者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可以使学习者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错误,分别进行巩固和修正,可以获得更有效率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者在进行故事复述时,对于错误可以采用直接纠正、重述要求或要学习者对某个表述进一步解释等方式指出,或者用手势、口形等非直接方式帮助学习者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延迟反馈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以后,集中反馈学习者的成绩和错误。这种反馈避免打断学习者的练习过程,使得学习者无论是在口语练习还是写作中都能够保持流畅性和衔接性。教师处于旁观者的角度,记录下错误,在练习结束后向个别学习者、小组成员或整个班级给予反馈。既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还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录制课堂活动。练习结束后,播放给大家观看,从客观角度,引导学习者辨别和思考,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错误,更正错误,形成反馈评价。延迟反馈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连贯性和语言流畅性,避免学习者产生“反馈干扰”或某些群体会出现的尴尬和挫折感,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转化。

(三)有效传递反馈信息

正确甄别错误,选择恰当反馈时机,运用合适的反馈手段,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反馈信息、构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途径。以课堂教学中故事复述(Retelling)为例,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分解成三个步骤:前期准备——复述——总结评价。

前期准备:教师和学习者们一起梳理故事脉络,罗列重点词和短语以及逻辑连接词,帮助学习者对故事的内容和逻辑顺序等形成初步印象,为故事复述作好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复述阶段:教师可以要求个别学习者或小组就故事的某部分或全部进行复述。由于熟悉程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习者表现欲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可能无法顺利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练习中应适时、恰当地给予反馈评价,帮助学习者修正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对于错误,遵循有效反馈的指导方针,教师要快速判断,“是否需要纠正?采用什么反馈方式?”等。当学习者无法连贯地表达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拓展思路;出现表述错误时,教师重复该句,提醒学习者,把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复述问题,强调重点词,提示学习者改正,等等,这些是教师语言反馈的形式。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表情反馈。学习者善于“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教师的表情推测对自己的表现持何种评价,从而主动改正。教师和其他同学也可以采用肢体反馈,包括口形、手势等,及时帮助学习者更正。

总结评价:在完成故事复述以后,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反馈评价。不同于在复述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总结时所用的延迟反馈既不能笼统,也不可刻板或随意。如常用的“Very good.”“That’s right.” “It’s wrong.” “Well done.”等评价语言,并不能反映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怎样的进步或成绩。[6]教师的反馈信息中,应体现学习者已达到了哪些方面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以此构成形成性评价。如“Lucy told us a wonderful story. But if sh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I believe it will be better.”

三、结语

简而言之,运用反馈构建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有效反馈的指导原则、反馈的时机和反馈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反馈时,应有针对性,要抓住关键的错误从正面加以评价,避免避重就轻,不分主次,模糊了反馈的目的,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把握好反馈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反馈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错误和不同的学习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反馈手段,既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又让学习者认识到与预期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向学习目标靠近。

[1]SHAABAN K. Assessment of young learners [J]. 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5(1):34-40.

[2]许洪.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中的应用——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5-6.

[3]卢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理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5):30-33.

[4]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23-26.

[5]朱宏华.反馈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08(1):126.

[6]陆燕.基于形成性评价理论框架下的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8):158-160.

[7]王雪峰.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与英语写作教学评价原则及措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1):52-55.

(责任编辑:施建平)

Effective Feedback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English Teaching

MA Le-l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 Suzhou 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uzhou 215163, China)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always indispensable from each other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adopt appropriate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 Compared with strictly summative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much more favored by the modern educationists. As an essential part in formative assessment, timely and effectively feedback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learners to recognize the gaps between the learning goals, and then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strategies to get closer to the learning poals.

formative assessment;summative assessment;feedback;English teaching

H319.36

A

1008-7931(2015)04-0088-04

2015-04-04

马乐乐(1977—),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错误学习者语言
在错误中成长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我有我语言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