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

2015-04-10王振良天津市今晚报天津300100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30010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日记

王振良(1.天津市《今晚报》社,天津 300100;2.南开大学 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 300100)

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

王振良1,2
(1.天津市《今晚报》社,天津 300100;2.南开大学 城市文化研究院,天津 300100)

探讨民国武侠小说尤其是“北派”的创作,徐春羽是无法绕过的存在。其作品虽然无法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五大家”比肩,然亦据有一席之地。关于徐氏的家世生平,目前学界所知甚微。通过城市田野调查,同时配合网络搜索引擎的运用,文章对徐氏的家世生平进行考索,同时以此作为学术个案,对有关研究方法予以翔实记述。

徐春羽;徐思允;家世;生平

在民国通俗小说作家中,徐春羽的名气不算大也不算小。他长期活跃于京、津两地,其以《碧血鸳鸯》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创作,虽然无法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五大家”比肩,然亦据有一席之地。探讨民国武侠小说尤其是“北派”的创作,徐春羽是绕不过去的。台湾武侠小说研究专家叶洪生先生认为:“徐氏作品‘说书’味道甚浓,善于用京白行文;描写小人物声口,颇为传神。尝一度与还珠、白羽齐名;惟以笔墨平实,未建立独特小说风格,致不为世所重,渐趋没落。”[1]其褒抑可谓中肯,堪称对徐氏之的评。

关于徐春羽的家世生平,目前学界所知甚微,各种记录大同小异,追根溯源,均来自天津张赣生先生:“徐春羽(约1905—?),北京人。据说是旗人。他通医术,曾开业以中医应诊;20世纪40年代至天津,自办《天津新小报》;20世纪50年代初,曾在北京西直门一家百货商店当售货员。”[2]

今距张氏所谈已有二十余年,可对徐氏家世生平之认知,大体仍停留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且现在看来,就是这仅有的认知,仍然存在极大的失误。

一、“发现”徐春羽

巢章甫《海天楼艺话》有“徐春羽”一目:

吾甥徐春羽,少即聪颖好弄,未尝力学,而自然通顺。好交游,又喜济人之急。索稿者盈门,而春羽则好以暇待。每喜朋友相过共话,风趣横生,夜以继日,必待客去,始伏案疾书,漏夜成万言,习以为常。盖其精力饱满,不以为苦。人或不知也,其所擅为武侠小说。人亦豪爽,笔耕所入,得之不易,然到手即尽,居恒不给,燕如也。又传医学,悬壶问世,而不取人钱。能作细字如蝇头,刻竹刻玉,并能之。[3]46-47

“周孝怀”目也涉及徐氏:“诸暨周孝怀名善培……尝出资创《新小报》,约吾甥徐春羽主其事,氏亦时撰评论发布。旋以日寇入天津,不获继续。”[3]45

《海天楼艺话》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署曰“巢章甫著,巢星初、吕凤仪、方惠君、翟启惠整理”。整理者之一巢星初乃巢章甫先生三女。据巢星初女士介绍,徐春羽工医术,会唱戏,善联语。据《许宝蘅日记》载:徐春羽的父亲徐思允,与许宝蘅是儿女亲家。

二、父亲和祖父

徐春羽祖上世代业医。父名叫徐思允,字裕斋(又作豫斋、愈斋),号苕雪[4]2120,又号裕家[5]207。徐思允生平脉络大体清楚,但细节则多难得其详。他生于1876年2月13日。①民国乙酉正月十九日(1945)《许宝蘅日记》载“愈斋七十生日”,据此可推知徐思允准确的出生日。又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徐思允享年75岁,与日记所云正好相合。1906年入张之洞幕府,任两湖师范学堂文学教员。[6]1907年初,调充学部书记并与编译局事。②1907年3月22日,任职学部的许宝蘅,首次在日记中提到“徐苕雪”名字,24日亦称“徐苕雪”,再后则径作“苕雪”“ 豫斋”“ 愈斋”等,则22日或为两人初见,徐思允调京当在此前不久。徐思允有《忆广化寺》诗云:“千金筑馆辟蒿莱,却锁重门未忍开。湖上清光余几许?春来风信又多回。事经变幻忘初意,土失雕镌定不才。此局废兴争瞩目,宁论吾辈寸心灰。”[7]157此广化寺即学部编译局所在地。1909年张之洞病危之际,徐思允至少两次进诊。张曾畴《张文襄公辞世日记》云:“十九中医进诊,前广西柳州府李日谦,号葆初;学部书记徐思允,号裕家,即徐士安先生之子也。”又云:“廿日晚……畴与徐医进视问安。”[5]2081911年徐思允受聘京师大学堂法政科教员[8],主讲《大清会典》[4]2120。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0月许宝蘅任北京政府铨叙局局长[9]423,徐以许的关系出任勋章科科长③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10 月30日,铨叙局又呈请国务总理批准,以调局之徐思允、吴国光二员作为记名佥事分任办公。④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政府公报》,1912年11月12日第195期,第20页。其后,又外任安徽省宿县县长等。⑤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1919年,徐思允拜在武术名家杨澄甫门下习太极拳,后又拜李景林为师学武当剑。1925年,为同门陈微明所撰《太极拳述》作序。嗣后经周孝怀介绍,成为溥仪之侍医。1931年溥仪出逃东北后,徐思允追随赴新京(今长春),充任伪满宫廷“御医”,并教授皇族子弟国文。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秦翰才的《满宫残照记》等书中,都留有徐思允的诸多痕迹。

徐思允不仅精通中医,还工于弈术,曾与围棋宗师吴清源交手。据许恪儒回忆,徐愈斋先生在东北“和吴清源下过棋,而且是当着溥仪的面”[10]。这次对局发生在1935年,其时吴清源访问长春,曾与木谷实在溥仪“御前”对局。此棋下了三天,结果吴胜12目。结束的当天下午,溥仪又要求吴让五子,与徐思允再下一盘,任务是“吃他的子,越多越好”!结果徐思允死命求活,吴清源“大吃”的任务未能完成。关于这段轶事,吴清源的各种传记均有记述。

1945年苏军进入东北,徐思允随伪满皇后婉容等流亡至临江县的大栗子沟(今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街道),旋被苏军俘虏至伯力(今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1949年获释至长春,5月份回到北京。1950 年12月13日病逝[9]1647。

徐思允国学功底亦不浅,否则溥仪不会让他教授子弟国文。他与陈衍、陈曾寿、郑孝胥、许宝蘅等长期交游,陈曾寿《苍虬阁诗集》即收有与徐的唱和之作。又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载:

忆庚戌在都,仁先与苕雪(徐思允)、治芗(傅岳棻)、季湘(许宝蘅)、仪真(杨熊祥)诸君,亦建诗社,各有和昌黎《感春》诗甚佳。函向仁先索其稿,惟寄苕雪《感春》四首,治芗则他作,秀湘、仪真则无矣,当更求之。苕雪诗其一云:“出门四顾何所之?不寻同乐寻同悲。人人看春不我顾,还归空斋诵文词。庄生沈冥少庄语,《离骚》反覆如乱丝。二子胸中感百怪,所以踪迹绝诡奇。忽然扶日昆仑,俄见垂翼翔天池。东风卷地野马怒,安得乘此常相追?”其二云:“我悲固无端,我乐亦有涯。斗食佐史免耕,得借一室栖全家。官书不多日易了,旧业虽薄还堪加。文章豪横逞意气,草木幽秀舒精华。如今一事不可得,岂免对景空咨嗟?”其三云:“立春二十日,日日寒凛冽。九陌长起尘,众卉焉敢茁。尔来日渐暖,又恐骤发泄。少年狂不止,老病苦疲茶。百鸟已如簧,飞花乱回雪。劝君守迟暮,病发不可绝。”其四云:“一年青春能几多?坐令千古悲蹉跎。夜烧红烛照桃李,日典春衣偿醉歌。百川东流去不返,泪眼长注成脩河。我从崎岖识天意,才见光景旋风波。去年看花载酒处,今年不忍重经过。一人修短尚难料,万物变化将如何?”四诗颇觉有古意无俗艳。[7]155

陈衍论诗眼界甚高,对徐思允“有古意无俗艳”的评价可谓不低。徐思允去世后,1952年8月底9月初,许宝蘅曾整理其遗稿,写定《大栗子临江记事》(又作《从亡大栗子记事》)及“苕雪诗”两卷,其后许之日记仍断续地有补写“苕雪诗”的记载。未晓这些诗文稿是否尚存于霄壤之间。

徐思允有三子六女:长女徐仲英,长子徐春羽,次女徐珍英,三女徐淑英,次子徐××,四女徐帼英(属龙),三子徐××,五女徐惠英,六女徐兰英。徐淑英中国大学毕业,1938年到延安参加抗日工作(化名李英),1949年后曾任吉林省妇联副主任、长春市妇联主任,丈夫是东北流亡学生,曾任吉林省监委书记。据许宝蘅所记,徐良辅“原名百龄,其生父名有胜号明甫,系湖北军官,战殁,有叔名有德,安徽休宁人”[9]1405,许恪儒则径云徐良辅“本姓汪”[4]2104,可知其并非徐思允亲生,当是徐思允续弦夫人带来的。又徐思允在长春时,常给天津的家人寄钱(每月300元),一般是汇至山西路修二爷(溥修)处,多由徐帼英去取。①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

前引张曾畴《张文襄公辞世日记》,提到徐思允父名徐士安,应该也是张之洞幕府中人。恽毓鼎的日记中,留有“徐士安”之踪影,未知是否即徐思允之父:

(光绪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晴……申刻士安、蕴生招饮天禄富,为予送行。座中方先生、道甫兄弟皆北闱应试者,尽欢而散。今早李方去看轮船,招商局“江表”船于廿七日开,即定于是日起身。[11]5

(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十二点钟抵上海码头,命于升雇船,过拨行李,移泊观音阁。稍憩,往华众会剃头、吃点心……归船,见大哥字,知途遇陆彦俌、徐士安、张楚生,约馀(余)在万华楼茶话,再续他局。[11]23

又徐振尧、王树连、张子云《测绘军人与辛亥革命》谈到,1911年10月11日辛亥武昌起义,当晚即成立了军政府,下设参谋部、军务部、政务部、外交部,10月16日又增设测量部,主要由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生组成,部长朱次璋,副部长徐士安。[12]此徐士安或即其人。

三、关于徐春羽其人其事

一是籍贯,应是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此乃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所述,又徐思允《太极拳术序》末署“乙丑夏日武进徐思允谨序”[13],亦可佐证无疑。张赣生先生所说北京,或与徐春羽长期在京居住有关;又《许宝蘅日记》附录的《日记中部分人名字号对照表》记徐思允为“湖北人”,或因其曾在楚地工作致误。至于徐春羽生于北京的可能性,现在看来也几乎没有(徐思允调京时徐春羽已出生),更与旗人云云无涉。

二是生年,徐春羽诞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二十一日(1905年11月17日)。据徐帼英述,徐春羽属蛇无疑,据此再前推十二年(1893)或后推十二年(1917),均与徐春羽去世时“未及六十”不合,与徐家姐妹的年龄差距也对不上茬口。至于具体之出生月日,是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每年徐春羽过生日都很热闹,故此徐帼英记忆深刻。张赣生所云徐春羽生年大体不差,但以证据不足存有疑问,故此在“1905年”之前加了“约”字。至于后来的有些叙述,径书徐春羽生于1905年,亦应是源自张说,但不科学地省略了“约”字,因为似无人为此提出确据。

三是卒年,笔者采访所获线索无法得出准确结论。徐传藻说,其大伯徐春羽1949年后在北京开诊所,“镇反”时被逮捕入狱,后因病保外就医,然为其续弦吴氏(著名的北京“灯笼吴”之女)所不容,走投无路之下重回监狱,未久即病死狱中;又说徐春羽住大乘寺19号(此与《许宝蘅日记》所载相吻合),吴氏住武定侯胡同。②2012年1月13日徐传藻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述。徐春羽五妹徐惠英则说,徐春羽解放后被捕,死在北京某模范监狱。③2013年1月13日徐惠英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述。而据《许宝蘅日记》,解放后较长一段时间,许宝蘅与徐春羽交往频繁,许家的人遇有头疼脑热等,多请徐春羽到家诊治。然自1957年8月16日“春羽来为宴儿复诊”之后,许家虽然仍是病人不断,但徐春羽在日记中却突然失踪,因推测其被捕在此后不久。至于徐传藻所云“镇反”恐不确切,很可能是“反右”。徐春羽之病逝,或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

四是生平,除本文前引零散资料所述,仍可说是未得其详。略可补充者仍是徐帼英所谈:徐春羽抗战前在天津市教育局工作,其间曾安排三妹淑英在天津的学校教书;徐春羽的住所在今天津市河北区的平安街上,紧邻平安街与进步道交口的王占元旧宅(今已拆除);徐春羽兴趣广泛,多才多艺,通医术,精书法,会评书,善烹饪,尤其喜欢票戏,常找艺人(包括翁偶虹)到家中交流。①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又徐春羽嗜麻雀战,每有报馆催稿,辄嘱牌局暂停,提笔疾书以应,然后又继续打牌。②2010年9月3日张裕肇接受笔者采访时述。

五是后人,徐春羽有一子二女。长女徐小菊,1949年随四野南下,现居赣州;次女徐小羽,退休前在北京市海甸小学(原八一小学)教书;长子徐××,已去世。③2011年6月29日徐帼英接受笔者采访时述。又据《许宝蘅日记》,徐春羽之子女有名小龄、小迪者,徐小龄或即其子,徐小迪或即徐小菊。

[1]叶洪生.中国武侠小说史论[M]//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47.

[2]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311.

[3]巢章甫.海天楼艺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许恪儒.日记中部分人名字号对照表[M]//许宝蘅.许宝蘅日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

[5]孔祥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张之洞[M]//清人日记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6]黎仁凯,等.张之洞幕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46.

[7]陈衍.石遗室诗话[M].郑朝宗,石文芙,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1898—19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43.

[9]许宝蘅.许宝蘅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许恪儒.吴清源与中国父老[N].中华读书报,2001-01-24(6).

[11]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12]徐振尧,王树连,张子云.测绘军人与辛亥革命[J].中国测绘,2011(6):44-51.

[13]徐思允.太极拳术序[M]//陈微明.太极拳术.上海:中华书局,1925:2.

(责任编辑:石 娟)

Study on Xu Chunyu’s Life and Family

WANG Zhen-liang1,2
(1.Tianjin Jinwan Newspaper Office, Tianjin 300100, 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Urban Cul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100, China)

Xu Chunyu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study on Kung Fu nove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specially the novels of “Northern School”. Although Xu Chunyu’s achievement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Five Masters of Northern School”, namely, Huanzhu Louzhu, Bai Yu, Zheng Zhengyin, Wang Dulu and Zhu Zhenmu, he did have a place in Kung Fu novel writing. Little academic study on Xu Chunyu’s life and family is done before. In this paper, the city fieldwork and Internet search are used to study his life and family as an academic case. Research method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Xu Chunyu;Xu Siyun;family;life

I206.6

A

1008-7931(2015)04-0024-04

2015-02-26

王振良(1972—),男,吉林公主岭人,高级编辑,特聘研究员、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津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日记
学写假期日记
Learn to Write Vacation Journal学写假期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侦探日记
成长日记
侦探日记
侦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