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2015-04-07王志力李广庆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

王志力 李广庆

摘要:基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分析医学院校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以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贯穿“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医学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一、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课程不仅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成为当代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和思想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学校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认识不足。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认为计算机只要会使用其上网、打游戏、聊天就可以,学习兴趣不高。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度不够,教学中缺乏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地区的差异导致生源的差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差异很大,差异化教学的贯彻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4)教学仍以“教”为主,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不够,对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二、教学改革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重基础、强实践,突出差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1.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临床专业的特点,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人才信息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再学习意识。为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课程改革目标,改革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遇到问题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等。

2.教学内容设计

在已有先进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實现差异化教学。首先,进一步加强学习资源建设,讲授有充分实用价值的知识,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科学、与计算机应用发展相吻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其次,增加网络互动学习,通过学习论坛、邮箱等实现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注重挖掘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案例,努力将通识课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主。

(1)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知识,其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考试需要和就业需要。针对这三方面的学习动机,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为主来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课程设计、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理设置学习阶段提高学习成就感,保持学习动力。

(2)建立有效的导学策略。通过布置案例、设定讨论题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知道学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等),如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做哪些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等)。在学生学习中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学习上的盲点和误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多年教学与科研中积累的计算机医学应用案例和日常生活常用案例,便于学生借鉴和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加强和完善对教学形成的管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和反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跟踪,通过作业和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力求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平台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提高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及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授的重点是: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和Office2010办公套件的使用。本课程全部为实验课,在实验课堂穿插少而精的理论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共30学时,课外教学实践2周。理论教学内容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医学实际应用问题和生活常见应用问题作为案例,使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分为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等从易到难的多层次方案,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验需要;在辅助教学设计环节,继续完善网络资源信息,搭建师生学习交流平台,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增加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调查报告、学习报告;增加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

四、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PBL、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与学的过程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软件将操作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操作的模仿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增加实际案例和与医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评价方式改革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采取在计算机上实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评定成绩,避免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的情况。考试题目由操作题目组成,每道操作题目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编制而成,比较客观地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六、总结

教学改革实施后,将对教改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如问卷、学生座谈会、网络反馈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调查,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细则进行反馈和调整,推进改革逐步前行。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