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特点及对策

2015-04-07陶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对策

陶静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就业行为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导致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理想情况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 就业行为 对策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据了高校毕业生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其高效的就业,对进入社会、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含义,高职学生的合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必然结构。然而,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就业行为特点,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特点

1.就业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从众效应

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处于18~24岁之间,这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心理处于脱离父母的庇护和引导,开始成熟和独立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需要学会自立,处理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开始争取一些经济独立,为适应社会做好准备。高职学生并不认为职业是单一的,对自己的初次职业选择,有姑且一试的心理,就业不稳定,很容易产生从众效应。

高职院校毕业生忽视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否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等,而过分在意他人对工作的评价,比如,一家企业的“好坏”,往往是一传十、十传百,“好”的企业人满为患,“坏”的企业一将难求。

另外,目前的高職院校一般采取订单式教育,每所高校均有合作企业,理论上讲这些企业对于毕业生来讲不仅专业对口,而且安全有保障,是理想的就业选择。但是往往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期结束以后,这些企业中已经难觅毕业生的踪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由于往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不佳,导致应届的毕业生普遍对学校合作企业的印象不佳,认为“送上门的一定不是好的”,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从众效应。

2.整体素质偏低,就业态度不积极

近年来高职院校数量大增,扩招严重。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生源,高职院校一再降低入学门槛成为一项必要的措施。再加上入学后忽视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周期短,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就业前的满怀希望形成巨大反差,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做好充分就业准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才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太少,技能太薄弱。在遭遇多次挫折与打击之后,渐渐丧失掉就业信心,开始懊悔没有认真学习,对就业产生恐惧,就业态度消极,造成工作岗位不少但是就业人数很少的局面。

3.眼高手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较高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多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城市,脱离农村,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生活许多高职学生面临的基本问题。再加上高职院校宣传和招生的需要,夸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角色定位,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评价不准确,过高估计了自己,在择业时,往往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工作必须与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身份相符,待遇、工作环境也要与大学生的身份相符,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只想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

在择业过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职业教育、专业学习以及自身的素质缺乏客观的认识,不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考虑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不考虑工作本身的发展前景,只想“一步到位”,找到一份收入高环境好的工作,而由于自身的能力素质又达不到“好工作”的要求,结局只能是屡屡受挫。对工作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二、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特点的对策

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自我观念强,思维活跃,不喜欢被束缚。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转变传统的指导模式是必由之路。

1.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1)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对企业发展基本动向,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区域经济特点及未来走势,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东线、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方法、政策指导和咨询。

(2)开设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规划和设计就业方向、就业策略。多开展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类活动,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克服就业恐惧心理。

(3)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特别是针对在就业中受挫、失败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恢复就业信心。

2.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在学生层次、教育周期、培养方式等方面与一般的本科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教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应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当前的高职教育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要为学生学历的提高、相应资格证书的获取、相关技能的培训提供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的就业观教育应该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影响深刻、生动活泼的隐形课堂教育功能。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态度消极、缺乏奉献精神、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定位不准确等不良就业观,开展就业主题演讲比赛、就业观辩论赛、就业指导论坛等引导学生对自己就业观的深刻反思。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就业,发现自身的不足,纠正不良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生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教学方法,丰富指导形式,确实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同时学会择业,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宏.浅谈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

[2]徐畅.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黄海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8).

[4]杨小琼.广西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15).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