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2015-04-07王静月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智障儿童学习兴趣

王静月

摘要:情境创设,能够激发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且加快学生的知识延伸。但是,过于抽象和遥远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吃力,所以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提高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主要介绍生活化情境教学开展的意义,并且以此为出发点,以语文和美工课为例开展具体的生活情境创设,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以及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 智障儿童 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要注重每一节课的细节,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和富于想象力,特别要树立智障儿童在生活上面的热情和信心,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能力。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意义

知识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需要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当中处处体现出知识,知识和生活的相辅相成必然带动学生知识的发展。而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能力偏低,接受能力也所不足。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工作,就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化实际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让学习可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让抽象的知识能够融入于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能力。用生活化的实际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小学语文智障儿童的生活情境创设

1.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知识学习过程中,不要过度地拘泥于课本,由于教材的课程设置偏于死板,所以智障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略显困难,因而学校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一起商定设定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课本。因而智障学生很多时候不是很稳定,不像普通学生可以稳步提升,但是智障学生可能今天学会的知识,明天就回忘记,这类情况频频出错,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逐步让学生适应。

例如,在进行《毛巾、肥皂》这一课教学的时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毛巾和肥皂,并且学会应用毛巾和肥皂,在过程展示中让学生学会运用,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如这两个字的写法、字音、字形。学生在实际情境学习中了解这些内容,通过情境联想,锻炼学生的头脑记忆能力,更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应该加入洗手和使用肥皂的方法。老师首先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训练,然后选择一位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演示,学生自己洗手,老师从旁指,当学生自己完成独立洗手活动的时候,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将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接下来的各类学习项目。

2.语文生活情境创设

智障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的理解欠缺导致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不到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老师需要把实际生活案例添加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中尽量的联系生活中的点滴,不但要贴近生活,更要让学生能够体会生活情况,以此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由于智障学生本所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而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心情放松,更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借助现有物品来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方向感也是生活必備的技能,在创设互动情景时也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设置。通过重复性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让学生反复地辨认,然后熟练记忆。辨别方位和认识方位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还不能灵活地掌握辨别方法,可以先在教室的范围内识别方位,培养学生结合周边的环境来辨别方位的习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边标志性的物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能够深化记忆,最终达到初步掌握技巧的目的。

3.美工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运用手脚,可以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智障的学生如果想让其智商得到二次发展,要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手指活动能力,所以美术课程的开展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开展中国结、珠编、手工皂等相关教学活动,中国结的手工编织,是要求学生的手指间相互灵活配合,因为中国结就是用一根绳子变化出不同的图案,有些图案是设定好的,还有的图案是需要自己创造,开始学生可能对这类游戏兴趣度不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说家里要来客人,需要用珠编制造各类事物,让客人享用,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做的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练习,当学生在穿珠过程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菜做了一半,拿什么来招待客人,从而使教学引入生活情境,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教职员工举行一场聚餐,给学生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喜悦。由此可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意愿。

三、结语

针对智障学生开展教学任务期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情景创设以及生活化模拟来为学生营造便于接受的学习环境。智障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与正常小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应当正视这种距离,尊重学生内心感受,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智障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是掌握生活技能,这也是教学任务中艰巨的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工作任务也会有所减轻。

参考文献:

[1]潘雅萍.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智障生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1,(07):12-13.

[2]夏亚军,韩扬.手指操对智障儿童运动缺失的康复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3-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智障儿童学习兴趣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智障儿童的有效教育的策略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