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015-04-07周佳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自信心幼儿发展

周佳琳

摘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对幼儿评价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多地去积极评价幼儿。同时积极与家长配合,给幼儿创造一个有益于增强自信心的言语环境,从而培养出一个个充满自信的“花朵”。

关键词:幼儿 自信心 发展

如今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受大人宠爱,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幼儿园、学校对儿童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训练是发展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但有些教师不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幼儿“高标准、严要求”。而幼儿由于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经常遇到老师的否定,逐渐养成遇事退缩,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渗透于幼儿的一切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创设一系列能激发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幼儿更多的实践,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尝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形成。

一、创设和谐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受到环境的一定影响。一个和谐的环境往往会让幼儿感到安全,乐意参与其中,对幼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环境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而这种环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如幼儿的寝室装饰不能过于鲜艳、耀眼,要保持通风,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感到温馨,能安稳、放心地入睡。而对于教室,教师要多方面地考虑,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投放材料和布置教室的环境,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依据,贴近幼儿的生活,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但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要学会变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因地制宜,不浪费宝贵的资源,不盲目攀比,注重材料的色彩搭配,要体现层次性和变化性,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不能一味而盲目投放。教师在布置环境的时候要事先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此来确定区域空间的布置、各个活动区域要投放的材料及其之间的联系,使教室的资源空间得到最优化的使用,保证班级线路的畅通无阻。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主题墙的环境创设应该邀请幼儿共同参与,尊重幼儿,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的方法,注重幼儿的动手能力,一起收集材料共同完成主题墙的设计,这有利于引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求知欲。

二、让幼儿在被赏识中树立自信

由于幼儿正处于心理形成期和智力启蒙期,其行为评价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判断是非的标准还没有确立,他不仅不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甚至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幼儿的自信不是源于其内驱力,而是源于“他信”,即源于别人对他的信赖。所以,作为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主要的启蒙者,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评价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信心十足的幼儿一般都是经常被老师鼓励的幼儿,畏手畏脚、自闭木讷的幼儿,往往是经常受到打击的孩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形成自信的品格,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多给孩子关怀和鼓励。老师对幼儿的行为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不合常规的东西,老师应该尽量找出其中的合理因素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意见,更不能轻易地对幼儿下否定性结论。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不一定非要在其表现特别突出时才予以表扬,即使不是十分突出,老师也可以给予其一般的肯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的肯定中增强自信。

三、让幼儿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尊重要有条件,鼓励要有机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平白无故地表扬另一个人,幼儿教育也是这样。为了让孩子的欢乐来得自然,对孩子的表扬收到效果,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幼儿提供展示他们长处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所以在教育和活动过程中,老师为幼儿设计的教学或活动目标,应是所有幼儿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或基本完成的。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标准有别,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的幼儿。符合幼儿实际的目标,幼儿才能完成,完成活动目标的幼儿才会有成功的体验,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幼儿自信心才会不断地增强。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老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及时地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成功表现给予肯定,要力争让所有的幼儿在所有的活动中都能有所收益,得到发展。

四、尊重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自信

“教育内容、要求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實是,由于幼儿所处的环境、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方式、幼儿自身生理或智力因素的差异等原因,幼儿在具体行为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在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的较好结合,它要求教学不但要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幼儿共性的发展,而且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案,重视多样性。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可以在手工设计中让他们充分展示才华,经常拿出他们的作品展览、宣传;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可以在演讲、讲故事等活动中多发挥他们的作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则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的活动形式不能单一,评价幼儿的标准不能僵化。在评价幼儿时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不能用一个幼儿的长处去比另一个幼儿的短处。老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老师形式多样的教学中各展其长,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适当的场合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健康发展。

此外,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信,还必须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把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有利于一切幼儿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让幼儿不断地在活动中感受成功,走向自信。

猜你喜欢

自信心幼儿发展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谈农村英语入门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