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5-04-07刘宇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思考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刘宇红

摘要:课堂上的阅读和平时的阅读是不同的,前者目的是学习语言知识,后者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课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不能等到了高年级才开始教阅读,应该从学生学习英语开始,只要有文字,就应该有阅读训练。只不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思考

说起来惭愧,近几年因为学科测试的压力,一味地埋头抓教学质量,精力多花在学生的辅导、作业批改、学校任务的完成上,再加思想上的疆化、惰性,提高的机会限于城区教研例会上听课、评课、常规性的教学交流,课堂教学研究渐渐失去了该有的厚度。记得有一次,担任选拔参赛选手的评委工作时,市教科所的兰虹老师对一位上阅读课的选手提出一个关于阅读教学实施的问题,但是该选手没能回答上来,很多选手教案标注的课型是阅读课,但课堂教學设计却没有阅读课的痕迹。这表明选手们对阅读课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而在选手们背后的指导老师们也没有及时纠正。教学方式、教学理论变化得太快了,忽然间冒出太多的困惑、迷茫急需高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指点迷津。不能以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落伍,真实体会了一把孔子描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急欲求知境界。从那以后,一直关注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定义、现状及重要性

小学英语课堂常见课型可分为:词汇句型课,听说课及阅读课。简单地说,阅读课是阅读语篇(任何口头或书面的表示完整语义的篇章)的教学。从教以来,全国性的大型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了7次,其中在2013、2014连续两年,急于充电的我参加了第七、八届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看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专家的发言,做了长长的笔记,发现近年来,英语阅读课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了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内热议的话题。

阅读课不知从何时起占据了我们课堂的半壁江山,翻开新改版的外研新标准英语教科书,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词汇多了,句子难了,篇章长了,尤其上过旧版的老教师会深有感触。就外研新标准教材来说,每一单元的活动二为阅读材料,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新句,其后的学习内容及活动都是围绕故事来展开的,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阅读的教学方式。

连续四年我参与了《教学质量测试与评估模拟试题集》的编写工作,在阅读理解项目上,三、四年级增加到两篇,五、六年级为三篇的量,且内容、难度均有所提升。所以,不论从教学及评价的现实需要,还是培养学生良好、扎实的阅读能力的长远目标、规划来看,重视并积极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十分必要。

二、开展阅读教学的适当时间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低年段学生词汇、句型量少,知识面窄,语法欠缺,不宜开展阅读教学。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孩子到十岁(十岁正好是四年级阶段)左右开始,就不应该以口语为主,而应侧重于读、写技能的训练。

每个人都有阅读的经验,只要识字,拿起书就可以阅读。包天仁教授说过,“小学的阅读课并不是为了得到信息,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也就是说,课堂上的阅读和平时的阅读是不同的,前者目的是学习语言知识,后者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课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言知识可以概括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及话题。语言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输入)技能,说和写(输出)是表达的技能。

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不应该分开。我们不能等到了高年级才开始教阅读,应该从学生学习英语开始,只要有文字,就应该有阅读训练。只不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围绕课程目标,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一级阅读目标:(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二级阅读目标:(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单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1.准确定位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熟练掌握文中的语言知识,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增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三段式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有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其基本环节包括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1)阅读前(pre-reading)

在pre-reading环节,教师可有意识地展示视频、实物、图片或利用歌曲、游戏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简短的背景介绍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呈现那些可能会对阅读理解形成障碍的生词、短语,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通过标题、插图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回忆、谈论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经验,为后继的教学作好铺垫。

(以下案例说明主要以五年级上册module3 unit1的课文为例。)课文情景为大明与远在伦敦的艾米通电话,询问大家的近况。

开始阅读前,先让学生说唱activity one 的韵句“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What did you see? Please tell me.”

利用朗朗上口的节奏打开学生的口,调节课堂气氛。

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与学生交流:

T:Who is he?

S1: He is Daming.

T: Who is she?

S2: She is Amy.

T: What are they doing?

S3: They are talking on the phone.

T: Where are they now?

S4: Daming is in China, but Amy is in London now.

通过简单的口语交流,学生清楚地了解所发生的事,快速进入语境。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不要集体回答,知道的举手,由一个学生回答,老师征询其他学生:Do you agree?不同意的请发表意见。这样做能让学生不断地思考、猜测,而且全班学生都调动了起来,课堂也活了起来。

(2)阅读中(while-reading)

While-reading环节除了强化语言知识,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阅读技能,并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培养其语篇意识。可以采取的活动方式有:

带问题听课文,以问引答,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听课文录音,训练其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注意必需是盲听,听的过程不能看书,不能看视频。

例如,在播放录音之前,我会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听力目标: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tell me: What did Amy do at the weekend? 学生安静地听录音,调动逻辑思维、推断整合信息,做出回答:She visited lots of places with Lingling.第一次播放听力时,带的问题也不宜过多,要精炼、直切主题。

粗读课文(skim),让学生尝试划出生词、新句或某类语法现象,为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

例如,本课可以这样操作,老师提出粗读目标:Read and find out the places where Amy went.

在快速阅读一遍后,学生会说出艾米去过的地方:British Museum、Big Ben and the London Eye,等全體学生都明确并大声说出这些地名后,还可进一步让学生回忆起Tower Bridge、Hyde Park等学过的地名。

细读课文(scan),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尝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高年段),引导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课文意思。并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或示范解说下学习语音、词汇、句型、语法项目,加深文章理解,培养语篇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生听过并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可让学生默读课文,采用以Wh-或How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及一般疑问句回答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Where did Amy go?

How did she go to these places?

Did Lingling like the museum?

同时,注意一般疑问句的回答要训练学生用完整的句子,仅用Yes或No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礼貌的。

新知识或难点的处理可采用直接讲解或举例示范的方法。例如,课文中的句子:But she liked the bus ride best.“best”是新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老师可以这样解释:I like pink, white and red. But pink is my favourite colour. I like pink best.听懂了的学生还可以照着说:I like cats, dogs and elephants. But dog is my favourite animal. I like dogs best.如此反复几次,学生都能理解了。

跟录音读课文或全班齐读、分组朗读、接龙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强化语音、语调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

(3)阅读后(post-reading)

课文学习结束后,应当开展说或写的输出活动,促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同时,检查学习结果、巩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效果。

利用图形、表格、填空、配对、排序、判断题或调查问卷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与阅读技巧;在学生初步内化、记忆课文内容后,选择表演或复述、改写或续写课文的方式,锻炼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真实性、有效性为前提,开展拓展性的活动,拓宽学生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布置课外阅读作业,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或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扩大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本课而言,可以设计表演环节,让学生扮Daming、Amy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或让学生出是非判断题等形式。

一位老师曾跟我探讨交流过关于阅读课问题:“如何把握(辨别)一节课,应该上成听说课,还是阅读课?”个人观点,这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文本的特点,适合选用何种课型;二是教师备课的方向,着力点在会话,还是阅读训练。

3.采取差别化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实施。

(1)小学低年段的阅读课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这一年龄段听力需要抓住keywords,以及语言信息的逻辑整合。以及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

(2)小学中年段的阅读课,除了训练听录音时要注意关键词外,还要关注key sentences的理解,以及事件的顺序。快速浏览文本,大体理解文中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中,理解文本,细读文本,对课文内容有更细化的认知,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学着提出问题,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本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

(3)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课,可以选择从默读课文或盲听入手,对课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理解短文中新词、新句。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并由学生自己提出、回答问题,最后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4.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1)听到后再说,说过的再读,读过的再写。一切开始于听,听懂了才会说,听、说、读、写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

(2)没有语音就没有单词,没有单词就没有阅读。(包天仁教授实践经验的总结。他认为:语音的差别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不会认读单词,听不出来就说不出来,最后看不懂。中国话说文盲,就指不识字的人。)

(3)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习惯将单词、词组作为教学的开始,将课堂聚焦在句型操练和语法讲解上,对课文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轻描淡写。即使教学环节自然流畅,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5)拓展课外阅读。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或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包天仁教授在第七届总结时说,“本届大赛的30节课基本都不是真正的输入型教学,与语言学习规律相悖,而实际教学大家并不这样做,大赛中表演做秀的成分太大,应该彻底改变。”包教授还提出,下次基本功大赛,抽签上课,只给短时间备课,看看真正的裸课。

四、一线教师真实阅读课堂引发的思考

我们一线的教师是怎样开展阅读教学的呢?我请教了很多熟悉的一线教师,并请我们学校三位分别代表老、中、青年段的英语老师归纳了自己日常教学的裸课,真实的一线课堂。与大家一起探讨。

1.50岁的老教师一节阅读教学过程:

(1)盲听一遍课文。(注意,只听对话本身,不听标题)。可以根据情况多听几遍。

(2)回答问题。为了让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答,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决定录音播放的次数,另外,必须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在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将对话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4)板书复述的内容。

(5)根据复述的内容,引入语法规则。

(6)朗读课文,理解句子,解释语法现象。

(7)听音翻译句子。注意,必须盲听,并且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翻译句子,做到每句话都要理解。

(8)扩展故事。在结束课文理解和朗读这个环节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之前听力结果形成的短文补充得更加完整和丰富。

(9)将短文抄在课本课文的旁边。

(10)作业要求背诵短文。

2.38岁的中青年教师一节阅读教学过程

(1)让领读员带领全班齐读已学过的课文,温故而知新。

(2)教师检查英语单词的背诵,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奠定基础,养成背单词的好习惯。

(3)教新单词,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打基础。

(4)课文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孩子爱说、敢说的习惯;第二步,是让学生听,听力练习是培养学生听力习惯,听第二遍之前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次课文,将不会的单词圈出来,接着进行第二次听力练习,并注意自己不会读的单词的发音。第三步,是让学生跟着点读笔大声朗读,同时模仿语音、语调。第四步,让学生自己静静阅读全文,并做翻译,老师点拨并让学生用keywords来进行简单造句。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第五步,老师跟学生进行课文操练示范。第六步,学生自己操练课文,之后教师对好、中、差生进行抽查。

(5)课后作业。背诵所学单词和课文,家长签字,小组长再次检查。

3.25岁的年轻教师一个模块阅读教学过程

(1)一般在开始模块的教学前,先教该模块的单词,除了教会学生读,一般还要求学生做笔记。比如说这个单词是什么词性、一般它和什么组合在一起以及它的单、复数形式。教lots of的时候,让学生在旁边写上lots of = a lot of,一般单词上完就需要一节课的时间。

(2)上课前,让英语科代表带领学生读单词和课文,一般就读前一个模块的单词和课文,在读单词的时候,把做的笔记也要一起读出来。

(3)学完单词后,就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一步,针对课文提出问题,用点读笔播放课文录音,一般放两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

第二步,播放课文动画,要带字幕的,然后全班一起检查刚才那名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在人称啊、单复数形式及be动词使用上错得较多,着重检查)。

第三步,教師讲解课文,文章中出现的语法要详细讲解,必要时还要出相应的练习题在黑板版出,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做题,当面讲解。

(4)学生开火车翻译课文。

第四步,全班朗读课文。

第五步,有选择地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有听力的或者是要学生判断正误啊、连线的题目必做,但是一些对话练习的话我选择是在上课时与学生进行free talk 时练习,一般不会腾出专门的时间练习。

(5)上完一个模块的课文后,会花三、四节课的时间做练习册、讲评练习册、做模块测试和讲评试卷。

(6)一般课后作业就布置抄单词、课文,三年级的时候每次作业都要书写26个字母,四年级了,相应地布置学生家庭听写单词。课堂上的听写一般一个月做一到两次,老师批改。

这三种课堂颇具普遍性,阅读前以新词、新句的教授为主或淡化阅读前的准备工作;阅读中,翻译、语法占比重较大,虽然听、说、读、写无法完美地兼顾,但是听力、朗读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阅读后的拓展单一地以角色对话或各种读来替代,限制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课后作业以抄写、背诵为主。也不利于拓展学习渠道,丰富语言知识。虽然老师们都清楚地明白这些不利的因素,但仍然频繁使用的原因是:这种简单的操作很奏效,学生很快就能理解。

总体来看,教师的课堂被测试绑架,主要为了测试服务,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阅读课的最终目的:培养阅读能力。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学困惑、思考也随之增加,教师更注重以教学理论指导课堂,以理论的指导渡过教学难关。50岁的老教师跟我聊起她的教学经历,“I began to enjoy my teaching when I was 45 years.”(我45岁才开始享受教书。)因为,从45岁以后,不用赛课,不用基本功大赛,不用辅导学生歌曲、童谣、课本剧,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有时间思考。

希望所有的英语教师能尽快:Enjoy our teaching!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2]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思考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