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5-04-07姚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挑战

姚红

摘要: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面临着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文化环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未来学大师托夫勒就预言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所谓大数据,是指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存储、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亟需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勇敢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不断地调整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革与时俱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凭借其所掌握的丰富的知识优势容易树立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进而有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知识的垄断性,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数据的海量增长,并催生了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兴媒体。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非常便捷,通过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使得教育者原本所具有的知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网络技术能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

囿于时空的限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单向灌输地方式。教师一般只在相对固定的教室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权威者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大学生,大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整个教育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能够便捷地利用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大数据时代消解了人际社会中的身份藩篱,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而是能够平等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启发和商讨,引导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冲击

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新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综合技术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给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手中所掌握的发达的技术控制权,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等平台上发布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思想。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自身的觉悟水平和辨别能力有限,再加之好奇心比较强,所以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受其迷惑,进而造成价值取向的紊乱和理想信念的淡薄。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文化环境。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大数据意识,并能灵活运用一些大数据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调整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是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主动去学习一些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建立起一个适合本校学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就能够有效整合本校各种资源,设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将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博客、微信群等自媒体,即时发布信息,可以随时解答大学生的各种疑惑。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

大数据时代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限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拓展至课堂外,形成了课堂教学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步伐的不断迈进,线上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渠道。线上学习的最大特色在于结合通讯、电脑和影音多媒体技术,同时突破传统教室的教育训练形态,转型成为运用互联网的学习方式,提供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线上教学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传递,给大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参与机会,有利于促进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与过去时代的校园文化环境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添了虚拟文化环境的内容。所谓虚拟文化环境,就是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一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虚拟文化环境具有模拟性、交互性、形象性等特征,对于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比其他各种媒体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应对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虚拟文化环境,依托校园虚拟文化环境向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做好虚拟环境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违反虚拟环境道德规范的行为。只有这样,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切实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8.

[2]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13,(6).

[3]林世渊.知识管理(2007年夏季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99.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挑战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