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4-07吕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吕璠

摘要: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少儿时期是占有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个性,使他们的奇思妙想生根发芽。鉴于此,教师对学生的好奇与发问应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多指责,否则,就会压抑或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往刻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缺乏,难以进行主动地探究,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能够新异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在同一群体中的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某人能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并进而给出合理解法,这就是一种创新。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水平。教师的思维方式、人格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可能会持续地、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意语言生动,感情丰富,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要方法得当,各种教学方法要交替使用,做到自然严密,不落俗套;(3)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争论,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早就有“曹冲称象”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们那不合常规的行动不是明显地充满着智慧吗?因此,广大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切不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大放异彩。

二、培养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去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训练时,要注重开导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通过训练,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意,用不同的方法解题,鼓励了他们大胆地“标新立异”,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二)重视把握逆向思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祸福相依,正反相伴。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普于从事物的正面想到反面,或从反面联想到正面,那么,对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有益的。如“见风使舵”,“班门弄斧”等成语,都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赋予其新的意义。如“见风使舵”不仅可以看作是“拍马投机”的同义词,还可以理解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据此可以想到中国国情之“风”,“使”经济建设之“舵”的内容,这样可使人耳目一新。关于逆向思维,我们还可从古代故事“塞翁失马”中找到佐证,里面的“塞翁”可说是逆向思维的典范,他能从坏事中想到有利的一面,又能从好事中联想到不利的一面,使我们深受启发。相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好与坏”、“正与反”、“顺与逆”的思维训练,形成双向思维的习惯,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几率就会增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找准角度,激活学生兴趣

各学科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就形式上讲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更主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不能讲高深的学问。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找准角度,要让学生知道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激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學生从心理上真正懂得学好语文的好处。学生一旦明确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不怕学不好语文。

三、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方法

强化人本意识,具有如此显著的益处,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将人本意识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比解决一个他人的问题,意义要大得多,找到并提出问题,是质疑的结果,对课堂教学内容质疑,又是思考的结果。而思考,又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尊重这股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其重要一环,就是需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并完整表达出这个疑问,以此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锻炼思维。

(二)利用情景教学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内容,往往是生涩难懂,很难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无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主观上愿意去接触那些生涩难懂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创新意识则更为重要。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才能的人,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及灵活的策略,用我们创造性的“教”引导小学生创造性的“学”,努力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水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考试周刊,2013,(6).

[2]张立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J].陕西教育,2010,(10).

[3]吴志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民主化的尝试[J].民风(科学教育),2012,(12).

[4]蒲惠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2011,(1).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