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2015-04-07李宗幸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新课改小学数学

李宗幸

摘要:学习的最好指导教师是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便是关于一个人兴趣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并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教学 新课改

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每节课40分钟内,能充分调动学生學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一切都要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入手。

一、导语引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将艺术在不经意间渗透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艺术活动呢?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角,然后让学生折一个角,对角的形态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个角,总结角的样子,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画出不同的角,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了深刻的认识。

2.畅所欲言,提高效率。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想法和高见的机会,除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外,还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愉悦的掌握知识。

四、引导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独立思维后的相互交流,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更能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不同的个性差异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能培养他们的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合作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又能体现团队的力量,更能让学生有机会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获取数学知识,又培养合作精神。这,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更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同学之间共同进步。通过交流合作,使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懂了,已学懂的优生可以做“小老师”了,使懒动脑、怕动脑的学生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了。

五、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是自尊心极强的时候,他们想要学习,更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肯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让他们感觉无法克服,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但是在遭遇几次挫折之后便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变得灰心丧气。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并采取正确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困难,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向前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付出,要表扬学生的努力,然后再去找问题的所在,并用积极的方式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允许学生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价学生。教师更多的是鼓励而非批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鼓励的是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说他们聪明,让他们明白知识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使之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的海洋,才能使兴趣的活水永远浇注求知的禾苗,才能苗壮根深。因此,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