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015-04-07张国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高中语文

张国霞

摘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得到更新和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主体性地位 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的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得到更新

要想深化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在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旧可以发现有很多老旧的观念主导着语文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自身观念的更新,不能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就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能力。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是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质属性,而语文课是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的结合,但每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涉及到,所以教师须将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教学重点突出出来,这样才是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从中收到良好效果。“人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课堂内外的语文知识。不过我认为,应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展开两个基本点,即课内和课外。课内要注重练习,课外就要致力于阅读。这样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才能不受教材的限制,把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去,这对于活跃教学气氛、深化课堂教学很有帮助。

二、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友好的人际关系,注重情感交流

为培养主体性意识,首先应让学生自身明确学习目的,使其自主学习,尽量规避教师一味讲解的现象,学生不能被动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应摆脱教师的束缚,在教师的指引以及鞭策下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进而强化主体性意识。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通常很难落实这一举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只有构建友好的人际关系后,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并产生安全感。进而主动发表个人观点,充分想象,自主创造,最终主动汲取各种文化知识,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参照心理学理论,正确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恢复学生的主人位置,改变被动局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参与精神,还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養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二)增强学生意志,形成独立人格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培养主体性意识,则应增强学生意志,形成独立人格,因为意志和人格是培养主体性意识的基本条件,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以及独立的人格,才会主动探究、积极探索、坚持不懈,直到最终将问题解决。因此,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待拥有独立人格后,再培养主体性意识。

(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有教育学家曾经提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就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就需要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学生对学习目的加以明确,主动提出问题和积极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对方解答问题;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向教师提出。通过互助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弄懂一些问题,使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随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方法。

(四)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因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学方法单一,所以,课堂教学氛围也有些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阻碍了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尽量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这门科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节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以此来活化课本中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周边学生,及时鞭策。因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完善,而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教师应认真观察周边学生,明确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以此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进而不断进步。

另外,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一直保持高度热情、积极思考,单纯地依赖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学氛围的创设是不够的,教师还应采用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法,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方法,使其明白如何学习。

(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并没有具体的范围,教师应摒弃框架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使其自由翱翔,进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主体性教学与原有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教师的指导思想,主体性教学拥有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果。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可知,教师的指导思想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而指导思想的切入点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尚未将学生作为切入点,缺少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考虑,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尝到作为课堂主体,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带来的乐趣,进而,为学生在高效课堂的健康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伟超.浅议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

[2]赵丽.高中语文教学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认识——重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J].金陵瞭望(教育),2011,(6).

[3]朱志弘.谈谈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