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

2015-04-07赵春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赵春辉

摘要: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化教学应该是回荡于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更是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审美教育要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渗透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呢?

一、了解背景,深度解析

了解背景是审美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了解了文章写作背景,才能快速的理解整篇文章。在学生不了解文章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审美教学,教学成果往往效果甚微,因此教師在授课之前,要仔细了解文章背景故事,避免出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理解慢的现象。如《紫罗兰花》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赞扬紫罗兰花的美,讲述在大片的紫罗兰花下“如瀑布般”的景象给作者的震撼,让作者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真谛。整篇文章在略显悲凉的口吻中结束。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过程中,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真正主旨,其实,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亲弟弟去世后不久创作的,作者在文章中倾诉了她内心的世界,通过紫罗兰花这一事物,完成自己释放内心中悲痛、哀伤等负面思想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仔细的了解文章的背景,会降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了解文章的背景同时,也要仔细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作者写作风格不同,影响整篇文章的大体内容,例如,鲁迅的批判现实的写作风格、杜甫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在初中课本中,李白的《行路难》中“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典型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在学习《行路难》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李白写作风格,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误解诗歌内容、单方面解读诗歌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作为学习的基础,才能保证学生能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从教材中挖掘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按美学的观点,美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无论哪一种美,初中各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丰富的材料。而且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描绘自然美、社会美,甚至艺术美的,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在描绘自然美的课文里,既有描绘中华大地名山秀水摄人心魄的美的,如《长江三峡》《济南的冬天》《春》等,也有描绘身边普通景物令人难忘的美的,如《海滨仲夏夜》《紫藤萝瀑布》等;既有壮丽的美,如《长江三峡》,也有秀丽、明艳的美,如《济南的冬天》《春天》。而且,山水有情,草木知意。学习这类课文,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其逐渐形成欣赏自然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培养情趣,而且通过欣赏课文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情,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直接反映社会美的课文里,有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自然界做斗争的典型英雄人物《愚公移山》,有歌颂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之际视死如归和无畏精神的《梅岭三章》,有歌颂为人类解放而牺牲自我的《七根火柴》,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后一课》。《菜园小记》记录了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延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的一幕,《爱莲说》《桃花源记》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岳阳楼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出师表》赞颂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在这些课文中,高尚与卑下、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丑恶,泾渭分明。学习这些课文,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在理智上得到启发,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课文中正面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能净化学生的灵魂和感情,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图文并茂,形象解析

在文章的讲解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写作风格也是不够的,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写作风格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解析文章,解析文章同样需要在实质层面上进行系统介绍。教师在文章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收集文章的相关图片、视频、物件,增加学生的兴趣,以实例举证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圆明园》是一篇警醒学生勿忘国耻的文章,在整个文章的构建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文字形容圆明园的美丽,并附加了一幅圆明园现在的图片,文章中,作者写过“雨果称它为世界的奇迹”。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推测圆明园的情景,圆明园现存的一张图片更不能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在网上下载圆明园复原图片,也可以通过十二生肖首等物品的图片作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程度,达到文章创作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审美化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学评价的反馈。审美化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标准的,即注重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应该注重情感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其具体策略如下:首先,增加评价种类。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评价基本由老师来进行。教师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表现。而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后,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能及时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完善教学活动。其次,延迟错误反馈评价。有时针对学生的错误反馈,如果能适当地延迟评价,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在教学活动中,人人都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鼓励与支持、有效的反馈和适时适度的帮助,都会十分有效地改善学生所处的精神环境,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学会积极地评价他人,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语文审美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相关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多采用审美教学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学习文化生活,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