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5-04-07尹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省略号动作

尹梅

摘要:《老人与海鸥》写了一个老的故事——人鸥情未了。本课时,学生着重通过品读老人遗像前发生的三个意想不到的画面,体会海鸥送别老人时的依依不舍、撕心裂肺!感受人鸥之间的和谐美!本课时的设计主要抓住海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扑”几个动作和省略号让学生从品读中明白这些画面的看似意想不到,实在情理之中,学会运用本课时学到的运用动作和特殊标点把感情表达得真实、具休的方法。读思、读写完美结合。

关键词:动作 省略号 意想不到 情理之中 撕心裂肺

【教材简说】

本课位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中,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谱写了一曲天地为之动容的人鸥不了情!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品读海鸥送别老人的场面描写,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深情。

2.抓住海鸥的动作描写,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真实的。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感受深爱

(一)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学习中,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一幅幅画面令我们震撼。

师;十多年来,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位老人

课件出示:生动情读(他背已经驼了,……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十多年来,我们总能看到在老人亲密的呼喊声中

课件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生读:一群海鸥应声而来,……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是啊,这十多年来,老人就是这样和海鸥相依相伴。相伴相依。

在老人眼里,海鸥就是他的——(生:儿女)在海鸥眼里,老人就是他们的——(父亲)

(二)十多年了,老人总是风雨无阻,如期赴约,可是,一天、二天、三天,老人一直没来。直到十多天过去了,我们才知道,老人过世了,我们在老人家发现,家里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几个鸡蛋,那是准备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没有人知道,老人就是为了省下几个钱来喂海鸥竟是被小小的感冒夺去了生命,也没有人知道,他小小的床头还放着已经掰好的饼干。朋友在翠湖边安放了老人的遗像。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设计意图】欣赏老人爱海鸥的录像,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同时,更感受到;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这种与海鸥之间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情感,在音乐、图像、朗读三重渲染下更让人动容,也为学生体会海鸥送别老人的不舍埋下了情感上的伏笔。

二、品读诀别,感悟深情

自由读15~17自然段,看一看老人的遗像出现时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画面,画出有关句子,并用心读一读,品一品,在感受较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一)老人的遗像刚一出现,发生了什么令人吃惊的画面?

课件出示: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老人十多天没来了,海鸥们看到遗像出现(生读课件句子)

为什么见到遗像海鸥就突然飞来?

预设:生1:老人十多天没来,海鸥想老人了

生2:海鸥以为“爸爸”又来给他们喂饼干了

生3:海鸥们迫不及待见到老人

2.师:可是,老人却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不撒饼干,也不说话

海鸥们(生读: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1)海鸥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

預设:生1:海鸥们不知今天的老人为什么与平常不一样?

生2:他们不明白老人为什么不理睬他们

(2)于是海鸥们连声鸣叫:他们仿佛在问什么?

预设:生1:爸爸,你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来呀?我们的饼干丁呢?

生2:爸爸你为什么不说话?

生3:爸爸你到底发生什么事啦?你不要不理我们呀!

(3)无论海鸥怎么呼唤,老人始终没有说话,这怎能不让他的儿女们感到——(担心、着急、害怕)

把这些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读出此时海鸥的心情。

【设计意图】15~17段在写法上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通过描写海鸥的动作来体会情感,而本单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是: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第15段是在遗像前发生的第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抓“突然飞来”“盘旋翻飞”“连声鸣叫”三个动词词组来体会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其实是情理之中,作者描写的感情是真实的、具休的。为以下两段的学习搭好桥。

在遗像前还发生了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

(二)生汇报后,课件出示16段

1.找出描写海鸥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的词语,然后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后谈自己感受。预设:生1:从瞻仰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尊敬

生2:从“纷纷落地”“肃立不动”体会到海鸥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老人。

2.抓省略号,体会海鸥痛失亲人

(1)师:海鸥们已经意识到老人过逝了,他们轮流飞到老人的遗像前。生读(课件出示: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2)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吗?对,就是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海鸥守灵的图片)

照片上的老人他还有知觉,还会注视着周围的海鸥们吗?

从表面上看是——(老人注视海鸥)

实际上是谁在注视着谁?(实际上是海鸥们在注视着老人)

海鸥们注视着老人,往往事历历在目,他们会想起些什么?

生1:他们会想起老人十多年来从不间断的饼干丁

生2:他们会想起深情的呼唤

生3:他们会想起老人十多年的陪伴。

(3)湖边的游人,还有写这篇文章的邓启耀老师,他们也在注视着老人,他们又会想起什么呢?

预设:生1:他们会想起老人为了海鸥省省吃俭用。

生2:他们会想起老人喂海鸥的场景

生3:他们会想起老人死时,屋里的几个鸡蛋和已经掰好的饼干丁……

是呀,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个小小的标点却饱含了千言万语,看来读书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感情,还要学会抓住独特的标点来体会。

(4)一個省略号,一个注视的眼神,道不尽万语千言,因此,才有——(课件: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抽生读,哪个词让你震撼?(纷纷落地)(肃立不动)

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海鸥们没人指挥,自发悼念老人。他们已把老人看成自己亲人)是呀,动物也有灵性,他们如同老人的儿女来为他守灵,送他最后一程。

【设计意图】海鸥为老人守灵,这是多么令人震撼而又不可信的画面,本小节,一个省略号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引导学生由一个“注视”扩展开来,回想老人与海鸥相处的一幕幕感人场景,通过作者和游人的眼让学生体会老人十多年来对海鸥无私的付出,让“肃立不动”“守灵”成为自然而然。

(三)在追悼会现场,还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读17段:当我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刚才我们学习了抓关键词体会感情的方法,这一段中,那个词让你感到揪心?(扑)

(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时,海鸥们如何飞过来?

他们的情绪非常激动。因此“……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这个句子大家认为句号可以改成什么标点,才能体现当时的情景?(!)

(2)他们为什么要扑过来?而不是飞过来?

你就是扑过来的其中一只海鸥,带着这种心情把这个句子自由读一读。

(3)我听到你们大声鸣叫着,在叫什么呢?

预设:生1:不准把爸爸带走!

生2:我们要永远和爸爸在一起!

生3:求求你们,让我们和爸爸多呆一下吧!……

抽读17段。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他们想保护什么,想留下的是什么?——(老人对他们的爱,老人与他们十多年相依相伴的幸福时光)

2.这白色漩涡久久在昆明上空盘旋,在遗像前发生的意想不到的画面只有这些吗,你从哪儿发现的(17段后有一个独立成段的“……”)

3.小练笔:请你想像一下,还会发生些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运用抓住海海鸥动作和省略号来描写一下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本段是情感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15段学法的迁移,紧扣“扑”字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海鸥的动作来体现对老人的不舍,体会儿女们痛失老人的悲痛。同时也是16段抓住独特标点体会情感的学法迁移,我特别设计了一个练笔,让学生把本课时学到的两种把情感描写具体、真实的方法同时运用,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的最终目的。

三、拓展画面,传承精神

虽然老人走了,这个人鸥情未了的动人故事却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直到今天,翠湖畔还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

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什么?

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而更美丽的却是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爱,让此以后的每一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同《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动人场景能不断闪现……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与动物之间应当如同本文中一样,相互关爱,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省略号动作
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下一个动作
省略号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让动作“活”起来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