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07李雪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李雪梅

摘要: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实现学生的自我操作体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化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其课堂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有助于显著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就化学课堂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习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景创设:

首先,营造化学环境。例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进行的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告诉同学们。他们曾将把同样的锡块放置在敞口与封口的两个容器当中加热,这样他们就得到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的结论。学生可以对实验的场景进行体验,然后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创造情境。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实验创造出情境体验。例如,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准备两个集气瓶,分别装上氧气和空气,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通过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这一课的时候,准备两瓶二氧化碳,其中一瓶吧下层的火焰熄灭,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另一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由此,学生可以发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是不能燃烧的。

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结合教学的内容分,利用对媒体播放一段音像或一些图片,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环境下的氧气: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带有氧气瓶的潜水员、鱼塘增氧装置的图片等等。通过情境创设承购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情境中积极探索知识,教师也讷讷够在清江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完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容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以及学习的信心。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化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索知识。通过创设具体的条件,让新的学习材料与同学们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探究以及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去观察实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观察和体验当中主动发现化学知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同学们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现象,学生提出了几点问题:①为什么倒入二氧化碳以后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以后,石灰水为什么变得浑浊了?③为什么二氧化碳不是酸也能让石蕊变红?这些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过程当中提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我先指导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如果存在不能透彻解决的,给予同学们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或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练习到之前所学的其他物质的性質,进行对比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再如,我在讲授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时候,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熄灭燃烧的蜡烛的实验。让学生们分析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然后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综合讨论所使用的原理。同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区分原理与方法之间的差异。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三、实施对比教学,让学生在类比和联想中体验

首先,可以将复杂、散乱的化学知识,进行规律化的教学。我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课时,先与同学们讨论蜜蜂采蜜的行为。蜜蜂采蜜的时候,看似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发现蜜蜂离花最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最多。由此就可以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电子运动与蜜蜂采蜜之间的类比准确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其次,可以将抽象的化学进行具体化的处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例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微观的,十分抽象,淡出的语言描述难以进行具体形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直观的、熟悉的物体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对他们进行描述。利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描述,以此类比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于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比较熟悉,就能够在宏观上对知识形成准确的认识。这样,就能够通过类比,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掌握到知识的本质,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操作中、类比联想当中体验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2]黄浣清.在实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24+38.

[3]杨利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尝试[J].赤子,2015,(18):202.

[4]陈晓丽.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5,(28):90-91.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