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2015-04-07刘文聪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数学教学

刘文聪

摘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想象、积极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有效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现实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趣味性

创设人文性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对学习的情感,就会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时应特别注意选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演示等。

(二)现实性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帮助学生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生活,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三)开放性和探索性

創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发者、研究者、探索者。”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学习者的理解才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要求教学情境创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一)巧设疑问,创设“障碍”情境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创设“障碍”的情境,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障碍”必须经历“为什么”到“原来是这样”的过程。

例如,讲授《有理数的乘方》时一上来就设置问题情境:(待解决问题)。将一张足够长的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后裁开,叠放在一起,再同时对折裁开,叠放在一起,继续对折、裁开、叠放,这样进行30次,能有多高?有人说比100层楼房还要高,你相信吗?信?还是不信?凭直觉是很难判断的,这节课学习后我们再来“看到底有多高”。这种障碍的设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很自然的引入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

(二)利用材料,创设操作情境

学生爱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从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激发探知热情,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准备。

例如,讲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发给不同长度的红色(任何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根)、黄色(有两根小棒的和等于第三根)、蓝色(有两根小棒的和小于第三根)小棒,让他们摆一摆,哪一种颜色的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并思考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同学用三根小棒拼摆三角形,再测量小棒的长度,寻找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有几位同学却不摆三角形,只将两根较短的连在一起跟最长的小棒比较,便得到了答案。我赞许了他们的方法,更激起同学们主动探究其他方法的又一轮热情,最终,他们得到结论:当任何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根时,这三根小棒便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设计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把学和玩和谐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是教师要时时考虑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小竞赛、小游戏,合理地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例如,在讲授《哪种方式更合算》时,我采用“模拟真实”的方式,把课本上的例题设计成广告形式,做成漂亮的转盘,把教室模拟成超市,请一学生扮演商场的优秀营业员,向顾客(全体学生)介绍今天商场的促销活动(例题的内容):“今天,本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办法如下:凡在本商场购货满100 元者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黄或绿色区域,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100 元、50 元、20 元的购物券(转盘等份20 份,红色1块,黄色2,块绿色4块),如果顾客不愿意转转盘,可以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欢迎大家都来参加”。这样就将学生真正地置于商场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销活动中,甲顾客购物130 元。(1)转动一次盘能获100 元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2)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相比,哪一种方式对顾客更合算?”。

(四)巧用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尤其是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还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积极踊跃的进入课堂新授环节。

(五)走进生活,创设应用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知识的必要性,真正体会“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组美丽的图片,其中蕴涵着黄金分割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学生欣赏后,感叹美的同时,我将其中两张图片变形,让学生谈感受.由于鲜明的对比,学生感觉变形后的图形很别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学生很快说出比例失调.那么什么样的比例关系会使画面产生和谐美呢?这一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数学教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