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实用性

2015-04-07雍华巫仕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前导入教学艺术新课改

雍华 巫仕俊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门教学艺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改变其态度,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有效实现知识的达成。基于新课改三大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生为本,深度体验,对课堂导入的作用、误区、基本要求以及课堂导入的实用性展开了讨论,旨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学生的成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课前导入 教学艺术 深度体验

课堂导入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基于多元智能、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的新课程理论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在新形式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如:文献[2]研究了新课改下“教法”问题,文献[3]研究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搞好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方法;文献[4]介绍了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文献[5]研究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本文结合高中生心理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研究了课堂导入的误区、基本要求以及几类新型课堂导入法的实施,旨在让学生明白“学为何,为何学”的道理,倡导以生为本,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与常见误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良好的课堂导入如优美乐曲的前奏,常见作用有:安定学习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明确学习任务、体会学习意义、启迪学生思维、确定上课基调等。

然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却容易将自己“导入”误区,笔者在此列举几类常见的课堂导入误区:

1.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在课堂引入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出发点很好;但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去观察,只留下欣赏的快感和视觉的盛宴;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偏离主题的讨论,而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没有达到有效导入的目的。

2.虎头蛇尾、尴尬收场。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由于前期的知识情感铺垫不充分,形成学生“够不着”,教师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3.过分抽象、脱离学生。教师没有深挖教材知识体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了解学情,课堂导入太抽象,学生现有能力无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得课堂导入显得苍白、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这类情况容易发生在职业倦怠的教师人群中,习惯性用直接引入或者复习引入,如:“昨天我們学习了……今天又将学习……”导入毫无创新。而从心理学讲,传递给学生的潜意识是:学习是为了考试而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功利化。

二、课堂导入的几点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教育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批判和创新的能力。笔者认为:良好的课堂导入必须具有联系性、针对性、问题性、启发性、激励性、短小精悍、直观易懂等特征。

联系性与针对性是指设计课堂导入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知识体系和具体学情,有针对性的设置导入内容,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体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欲。启发性与激励性是指课堂导入内容设置讲究艺术性,设置的情景、提出的问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短小精悍、直观易懂是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三、几类常用课堂导入方法实施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选择的导入方法不尽相同。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很多,如:传统的温故知新导入、故事导入、背景导入、直接导入、强调式导入、教具演示导入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更严格,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动手和合作探究、深度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结合信息技术的情景导入、问题导入、探究导入、实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练习反馈导入、类比导入等新型导入法也应逐渐走进课堂。

下面笔者就几类新型课堂导入在高中数学的实际运用做出简洁描述:

1.问题探究导入。课堂导入可以结合已有知识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如“组合”这一节内容的导入可作出如下设计:排列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观察这两个事例是否是排列呢?(1)从甲乙丙3人中任选两人参加信息与数学奥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2)从甲乙丙3人中任选两人参加信息奥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选法?待学生分析原因后,教师予以肯定并追问:这两类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紧接着引出课题实例(2)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组合,请结合上述事例分析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类比排列的概念给出组合相关的概念。通过简短的问题探究引出课题,引导学生类比归纳,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故事与情景导入。将讲授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有趣的故事情节,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将具体情景抽象为数学模型,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如:“函数单调性与导数”这一节导入设计:仔细观察这段奥运会男子高台跳水视频,分析男子从起跳到入水这个时间段内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从运动高度、运动速度来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肯定学生的分析,并引入课题:运动员在每一时刻的运动速度就是函数在该点切线的斜率,即导数,如何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通过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探究问题。

3.背景与意义导入。结合知识产生的实际意义、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导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目的与实用价值。如:“计数原理”这节内容课堂引入设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从我们出生就与“数”结缘,比如:登记身份证号码,学籍号、户籍号等,对于生活中的少数据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的方法计数,但对于这样一些大数据问题,如:城市汽车拥有量的统计、汽车号牌扩容问题等(展示相关数据统计图),你还能通过列举的方法计数吗?显然不能。因此本节课将要研究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计数原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计数问题。通过诠释知识的背景与学习知识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学为何,为何学”的道理。

4.实验、游戏探究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与好动的特征,通过实验或游戏,让学生结合直观经验,深度体验、产生疑问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并引出课题。

四、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笔者认为知识不能靠传递,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习不是从零开始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而是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经过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这一主动建构过程,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课堂导入正是知识建构的开始,它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因此,如何提升教学艺术,抓住学生需求,激发其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探索交流,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长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研制组.

[2]谭春林.“教学有法,无定法”新解[J].教育与教学研究.

[3]袁山人.激发学习兴趣,搞好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论坛,2014,(26).

[4]罗文居.课堂导入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5]周仁丽.如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能力[J].新课程论坛,2014,(25).

[6]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

猜你喜欢

课前导入教学艺术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细说中职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三部曲”